斗面村

位於福建省的行政村

斗面村系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福安市東南部的柏柱洋東麓,海拔60米。距溪柄鎮政府駐地和福安市區10.5公里和32.9公里。全村現有村民242戶1050人。2006年斗面村被列入福安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葡萄、茶葉和畜牧業是該村的三個支柱產業。

村莊概況


斗面村東邊為山地,與東山村交界;西邊為田地,與三村村毗鄰;南邊為田地,與樓下村接壤;北邊為田地,與三村、山下村相連。斗面村是“中共閩東臨時特委”、“閩東蘇維埃政府”、“共青團閩東特委”、“閩東婦女工作團”、“紅軍獨立二團後方辦事處”、“閩東互濟會”等革命首腦機關所在地,是紅軍長征前,全國八個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素有“閩東延安”之美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子恢、陶鑄、葉飛、曾志等領導人到閩東與當地領導人一道在這裡運籌帷幄,領導著閩東蘇區的革命鬥爭。1985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斗面村革命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先後被授予“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安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作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弘揚閩東蘇區的革命精神,創建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進性,起到了巨大的宣傳教育作用。

經濟發展


全村現有村民242戶1050人,耕地面積570畝,林地面積388畝,山地面積480畝,其中茶園面積300畝、果園面積180畝。2006年斗面村被列入福安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村建設新農村熱情高漲,確立了葡萄、茶葉和畜牧業三個支柱產業,並根據當地特點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豬、鴨養殖業,尤其是“黑母鴨”很具特色,年出售肉鴨100萬隻,豬3000頭,還常年組織勞務輸出,有200多個富餘勞力在外經商辦企業和務工,年創收入400萬多元。2009年全村經濟收入760萬元,人均年收入7300元,經濟發展有利促進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村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創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定基礎。村後山有座紅領巾水庫,為1958年“大躍進”時全省少先隊勤工儉學集資所建。兩山合壁,一壩截流。方圓6平方公里,蓄水量130萬平方米,灌溉面積3700畝,一舉改變“十年九旱”,每年增產糧食萬擔。庫內養魚,水面養鴨,庫邊養豬,形成立體養殖。

革命舊址


“中共閩東臨時特委”、“閩東蘇維埃政府”、“共青團閩東特委”、“閩東婦女工作團”四座舊址尚存,它們歷經修繕,內辟革命陳列室供參觀瞻仰,舊址牆壁上有當年紅色政權的標語、文告,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遊的重點基地。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參觀的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職工和中、小學校學生約6000-7000人次。閩東蘇區紀念館作為柏柱洋老區紅色之旅的重要窗口,其始建於2008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2009年9月27日建成並投入使用,據不完全統計,開館至今,到閩東蘇區紀念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黨政機關幹部、企事業職工和中、小學校學生約1.2萬人次以上;他們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柏柱英雄浩氣長存,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大無畏精神值得人們敬仰。它作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弘揚閩東蘇區的革命精神,創建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進性,起到了巨大的宣傳教育作用。展望未來,斗面村人將繼續發揚老區革命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群策群力,決心把自然村建設成和諧安定、文明富裕、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