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是指周圍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血液供應不足而產生各種臨床癥狀及體征的一種疾病。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男性多於女性,平均發病年齡在60歲。其發病與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精神緊張以及性別、年齡等因素有關。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運動時疼痛、肢體麻木、肌肉疲勞感,皮膚顏色呈紅-藍色變化、斑點狀蒼白或暗黑色等。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會造成皮膚損害及運動障礙。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的預后與病情發展、缺血程度、年齡及是否併發其他重要臟器損害等有關,缺血程度嚴重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血管外科

病因


●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病因尚不明確,與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精神緊張以及性別、年齡等因素有關。

癥狀


● 早期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包括運動時疼痛、跛行、麻木和肌肉疲勞感,休息后緩解,夜間卧床休息時可出現靜息痛,也可出現對寒冷敏感、肌肉無力、關節僵硬和感覺異常。
● 皮膚顏色呈紅-藍色變化、斑點狀蒼白或暗黑色,抬高肢體可見異常蒼白,下垂時變紅。
● 皮膚萎縮變薄,毛髮脫落,指(趾)瘢痕形成、指(趾)甲增厚變形等。

檢查


● 確診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多普勒超聲血管檢查、X線片、動脈造影等。
● 體格檢查
● ● 通過行走試驗、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等檢查,可初步了解病情,為診斷提供依據。
● 實驗室檢查
● ●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糖、尿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測定等。
● 心電圖
● ● 了解有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改變。
● 多普勒超聲血管檢查
● ● 可測出動脈搏動強度,血流狀況和管腔內徑大小。
● X線檢查
● ● 可了解肢體動脈有無鈣化存在。
● 動脈造影
● ● 可以了解動脈病變部位,範圍和程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
● 患者年齡在中年以上。
● 行走試驗:在規定時間內囑患者做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至出現跛行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勞等出現的部位和時間可以初步提示病變部位和程度。
● 患肢抬高及下垂試驗:將患肢抬高1~2min觀察足底皮膚顏色改變。在無血管病變患者,足底保持粉紅色;若為動脈硬化性閉塞並有側支循環不足者,足底為蒼白色。
● 根據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出現部位,通常可作出病灶定位的診斷。
● 由靜息痛、趾端感覺異常或麻木等可作出休息時缺血的診斷。
● 根據毛髮脫落趾甲變形、皮下或肌肉組織萎縮以及肢體遠端的壞死潰瘍等可判斷動脈病變部位、範圍和閉塞程度。
● 血糖、尿糖和糖耐量試驗檢查常有陽性發現。
● 血脂測定,血中三醯甘油和膽固醇常增高。
● X線檢查可了解肢體動脈有無鈣化存在。若動脈壁存在鈣化斑塊則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 動脈造影可以了解動脈病變部位,範圍和程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等

鑒別診斷


● 原發性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運動時疼痛、肢體麻木、肌肉疲勞感,皮膚顏色呈紅-藍色變化等癥狀,容易與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混淆。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主要治療的方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控制高血壓,避免應用縮血管藥物等。
● 根據病情選用降血脂、降血壓和血管擴張藥物。

手術治療

● 若間歇性跛行進行性發展缺血性疼痛不止,並嚴重影響生活以及出現缺血性潰瘍和趾端壞疽等,可進行人造血管或大隱靜脈旁路移植或動脈內膜剝脫術以及擴創與截肢等。

危害


●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會造成皮膚損害及運動障礙。

預后


● 閉塞性動脈硬化症的療效與病情發展速度、缺血程度、年齡及是否併發其他重要臟器損害等有關,缺血程度嚴重者預后差。

預防


● 低鹽、低脂飲食,限制糖的攝入。
● 戒煙,適當運動。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壓、糖尿病等。
●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肥胖者科學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