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
水電
水電屬於水利科技名詞,意思是指水和電,水力發電等。
1.水和電。2.指水力發電。3.供水和供電。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於進行電力調峰,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在地球傳統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普遍優先開發水電,大力利用水能資源。中國不論是已探明的水能資源蘊藏量,還是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都居世界第一位。
水電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發展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支撐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進入21世紀,特別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調動了全社會參與水電開發建設的積極性,我國水電進入加速發展時期。2004年,以公伯峽1號機組投產為標誌,中國水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水電第一大國。溪洛渡、向家壩、小灣、拉西瓦等一大批巨型水電站相繼開工建設。2010年,以小灣4號機組投產為標誌,中國水電裝機已突破2億千瓦。目前,中國不但是世界水電裝機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在建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已逐步成為世界水電創新的中心。
水電資源是我國的優勢資源,開發水電是能源產業發展與結構調整的要求,是國土資源利用與區域經濟振興的要求,是國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實踐,我國水電技術已居世界前列,足以支撐水電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家電力體制的改革與水電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將給水電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電力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水電產業迎來發展機會增加。
2007-2010年,我國水電行業平均年增長率接近20%,行業呈現快速增長。2011年,我國水電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885.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6%,工業產值比重為0.40%。水電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速、及比重的下降,主要源於2011年國家對於規模以上工業劃分標準作了新的規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要達2000萬元及以上,較之前的500萬元及以上有了很大提升,使得部分小型水電企業數據無法統計在內,數據表現有所下降。總體來看,水電行業實際規模仍保持快速增長。
在水力發電行業經濟指標方面,2011年1-12月,水力發電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之和)1889.19億元,同比增長10.66%;利潤總額達到283.27億元,累計資產總額達到12642.07億元。2011年,中國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阿海、黃金坪、糯扎渡、猴子岩、深圳抽水蓄能等一批新水電項目獲准開工建設。
2012年,全球水力發電量增加了4.3,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所凈增長的發電量全部來自中國,佔全球水電年凈增長量的100,創下數據單中單國年度最大漲幅的記錄。據國內統計資料:2012年,全國水電新增裝機容量1551萬千瓦。截至2012年底,全國水電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89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2031萬千瓦),佔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21.7;水電發電量86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3,佔全國發電量的17.4,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2012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水電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555小時,同比增加536小時。
2012年,中國的水電消費量達到194.8百萬噸油當量,比上一年度(2011)水電消費量的158.2百萬噸油當量上升22.8;2012年,中國的水電消費量為194.8百萬噸油當量,佔全球水電消費量為831.1百萬噸油當量的23.4,成為世界第一水電生產/消費大國,是水電生產/消費量居第二的巴西生產/消費量(94.5百萬噸油當量)的206。
2015年1-9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7429萬千瓦,其中,水電1085萬千瓦,火電3955萬千瓦。此外,2015年1-9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2972小時,同比減少232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2639小時,減少84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247小時,減少265小時。
水利水電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協作部門多,受自然資源、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條件的影響很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的編製,應貫徹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水利行業及相關行業的法規,並應符合有關技術標準。
水利水電項目也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資源市場條件的影響,所以水利水電項目建議書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的總要求,在經批准(審查)的江河流域(區域)綜合利用規劃或專業規劃的基礎上提出開發目標和任務,對項目的建設條件進行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工作,並在對資金籌措進行分析后,擇優選定建設項目和項目的建設規模、地點和建設時間,論證工程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議書是國家基本建設程序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后,將作為列入國家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和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