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縣
江西省吉安市轄縣
遂川縣,隸屬江西省吉安市,位於江西省西南邊境,吉安市西南部。遂川縣東鄰萬安縣,南界贛州市南康區、上猶縣,西連湖南省桂東縣、炎陵縣,西北接井岡山市,北抵泰和縣,總面積3144.17平方千米,轄12個鎮、11個鄉,309個行政村,30個社區及2個國有林場。2019年末,遂川縣總人口62.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33萬人。
南唐保大元年(943年),析泰和龍泉鄉什善鎮置龍泉場;南唐李璟十八年(960年)升場為縣,名龍泉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為遂川。遂川縣地處井岡山市的南邊,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大井岡旅遊圈的重要區域。遂川縣地貌以山地為主,由南西至北東方向依次出現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地貌。
2019年,遂川縣實現生產總值164.5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7.2億元。
今日遂川
漢屬豫章郡廬陵縣。東漢初平二年(191年),立南部都尉置廬陵郡,隸揚州刺史部,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建縣,縣治雲洲(今萬安縣五豐鄉雲洲,距今萬安縣城十五里)。
三國吳嘉禾四年(235年),吳大帝孫權改遂興為新興。
晉太康元年(280年),新興複名遂興,遷縣治於上流光化鄉景雲觀,即今雩田鎮境內遂水東南岸的中洲,民間稱“舊縣”,隸屬廬陵郡。
南北朝,沿襲晉制。轄地約含今之遂川及萬安縣、泰和縣、井岡山市的部分地域。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遂興等六縣,設置安豐縣,遂興為其一部分。次年改安豐為泰和縣。
唐襲隋制。
五代十國,南吳天祐十六年(919年),楊隆演據江南,國號“吳”。五代楊吳大和四年(932年),縣西邊境邑扶氏“據險不輸貢賦”。春三月,李孟俊討之不克。冬十月,楚以彭珏守郴,招撫“扶賊”,號扶端公。自此,縣自索頭嶺之東,春堂嶺之西盡入於楚(今湖南)。以舊場治為縣治,在水南十七都慈雲寺(今瑤廈鄉小溪村境內),轄地仍包括今之遂川、萬安縣境。
宋開寶八年(975年),南唐國亡,龍泉縣地歸宋管轄。宋熙寧四年(1071年)析縣之萬安鎮置萬安縣,並將永興、禾蜀兩鄉各半划給萬安。宣和三年(1121年)改龍泉縣為泉江縣。紹興元年(1131年)復改泉江為龍泉縣,隸屬江南西路吉州軍。此時,縣境東自萬安縣界22.5公里,西至郴州桂陽界60公里,東西相距82.5公里;南至南康縣界20公里,北至永新縣界75公里,南北相距95公里。
元、明兩代,縣境沒有大的變動。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龍泉縣隸屬江西行中書省吉安路。明代,龍泉縣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清初,沿襲明制,雍正九年(1731年),吉安府改隸吉南贛道,龍泉縣仍屬吉安府管轄。至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縣境東接萬安縣20公里,西接桂東縣秋坪60公里,東西相距80公里;南至南康縣牛皮嶺分水石12.5公里,北達永新縣觀土嶺75公里,南北相距87.5公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冬,縣直屬省。民國三年(1914年),為避與浙江、貴州兩省之龍泉縣同名,改名為遂川,遂川縣名沿用至今。民國時期,縣境基本末變。民國21年(1932年),江西省劃分為13個行政區,遂川縣隸屬第10行政區。民國24年(1935年),全省縮為8個行政區,遂川隸屬第3個行政區,直至1949年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8月2日遂川縣解放。先後屬江西省贛西南區、吉安分區、吉安專區、井岡山專區、井岡山地區。
1950年10月和1952年9月間,永新縣茨坪、石獅口、羅浮一帶村莊,南康縣巾石鄉先後划入遂川縣境管轄。1953年6月,湖南省桂東縣橋頭區及其所轄的橋頭、大地等13個鄉先後划入遂川縣管轄。
1957年10月,橋頭、大地兩鄉又劃歸湖南省桂東縣。
1959年7月,將縣管轄的井岡山鄉划給新成立的井岡山管理局。
1969年8月又將緊鄰井岡山的黃坳、下七兩個公社劃歸井岡山革命委員會管轄。
1979年7月屬吉安地區。
2000年6月,吉安地區撤地設市,改稱吉安市,遂川屬吉安市至今。
遂川縣地處羅霄山脈南段東麓,江西省西南邊境,吉安市西南部。地理座標為北緯25°28′32″~26°42′55″,東經113°56′51″~114°45′45″。縣境東鄰萬安縣,南界贛州南康區、上猶縣,西連湖南省桂東縣、炎陵縣,西北接井岡山市,北抵泰和縣。縣境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約80公里,國土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
遂川縣總體地形為山多田少,整體地勢像一個向東北開口的簸箕,自西南向東北依次分佈有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萬洋山脈和諸廣山山脈自西部邊沿向東北延綿,主脈海拔在千米以上。縣境邊沿有2,000米以上的高峰5座,其中南風面海拔2,120.4米,為全縣最高點,也是江西省第一高峰;北東邊境遂川江出口處,海拔只有82米,為全縣最低點。
縣內有遂川江、蜀江兩大水系,均屬贛江一級支流。境內河網密布,最大的兩條河流遂川江、蜀水,均向東北流入贛江,遂川江出口處海拔82米,為全縣最低點。其它主要河流有右溪河、左溪河、碧洲水、巾石水、禾源水、大沙水、大汾水、右江、左江等。
縣境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無霜期長,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在15.1-18.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421.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4天。土地肥沃,水田以水稻土類為主,山地以紅壤類為主。
遂川縣有耕地38.2萬畝,林地369萬畝,水面5.32萬畝,村鎮道路及其它用地59.4萬畝,是典型的山區縣,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
遂川縣是江南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全縣森林覆蓋率78.43%,活立木蓄積量1198.76萬立方米,境內高等植物3400餘種,樹種120餘科1300多種,其中屬國家I、II級保護的17種。植物資源中,有冷杉、水杉、銀杉、銀杏、南方紅豆杉、南方鐵杉、楠木、深山含笑、香樟、蘇鐵等。動物資源中,脊椎動物有35目82科290餘種,其中屬國家I級保護的野生動物3種: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國家II級保護的16種:白鷳、短尾猴、藏酋猴、豺、黃喉貂、斑林狸、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水鹿、鬛羚、穿山甲、大鯢、虎紋蛙。此外,有尖吻蝮、棘胸蛙、竹雞、黃麂、眼鏡蛇、黃獐、野豬等眾多省級保護野生動物。
據1983—1986年進行的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資料顯示,縣境內中草藥品種共有188科703種,其中動物藥材47科51種、植物藥材141科650種、礦物藥材2種,總蘊藏量達370萬公斤(含野生中草藥蘊藏量為270萬公斤),已開發利用的有400餘種。
1986年2月15日,撤銷雩田鄉,設置雩田鎮。1993年,撤銷大汾鄉、草林鄉、左安鄉、碧洲鄉、堆子前鄉、高坪鄉,設立大汾鎮、草林鎮、左安鎮、碧洲鎮、堆子前鎮、高坪鎮。
1995年3月10日,設立車坳鄉,管轄五豐江鄉的車坳、江口、大春坪、聯橋村和新江鄉的小湖村,鄉政府設駐車坳村。並撤銷瑤下鄉建制,將其所轄區域併入泉江鎮。至此,全縣轄8個鎮、22個鄉:泉江鎮、碧洲鎮、雩田鎮、草林鎮、堆子前鎮、左安鎮、高坪鎮、大汾鎮、珠田鄉、巾石鄉、枚江鄉、盆珠鄉、上坑鄉、橫嶺鄉、衙前鄉、雙橋鄉、新江鄉、五斗江鄉、禾源鄉、西溪鄉、南江鄉、黃坑鄉、揚芬鄉、湯湖鄉、滁洲鄉、七嶺鄉、戴家埔鄉、營盤圩鄉、車坳鄉、大坑鄉。
2000年12月29日,撤銷車坳鄉,將其所轄車坳、聯橋村委會劃歸五斗江鄉,小湖村委會劃歸新江鄉。至此,全縣轄8個鎮、21個鄉。
2001年12月3日,撤銷盆珠鄉、上坑鄉,劃歸泉江鎮;撤銷橫嶺鄉,劃歸雩田鎮;撤銷滁洲鄉,劃歸大汾鎮;撤銷七嶺鄉,劃歸戴家埔鄉,鄉政府駐地遷至托里;撤銷揚芬鄉,劃歸左安鎮;撤銷禾源鄉、衙前鄉、湯湖鄉,設立禾源鎮、衙前鎮、湯湖鎮。
2004年底,全縣轄11鎮12鄉。
2013年全縣轄11個鎮、12個鄉:泉江鎮、雩田鎮、碧洲鎮、草林鎮、堆子前鎮、左安鎮、高坪鎮、大汾鎮、衙前鎮、禾源鎮、湯湖鎮、珠田鄉、巾石鄉、大坑鄉、枚江鄉、雙橋鄉、新江鄉、五斗江鄉、西溪鄉、南江鄉、黃坑鄉、戴家埔鄉、營盤圩鄉,以及2個國營林場。共有17個居委會、308個村委會。
2017年2月6日,遂川縣枚江鄉“撤鄉設鎮”。
截至2019年10月,遂川縣轄12個鎮、11個鄉。遂川縣人民政府駐泉江鎮。
轄區詳情 | ||||
泉江鎮 | 雩田鎮 | 碧洲鎮 | 草林鎮 | 堆子前鎮 |
左安鎮 | 高坪鎮 | 大汾鎮 | 衙前鎮 | 禾源鎮 |
湯湖鎮 | 枚江鎮 | 珠田鄉 | 巾石鄉 | 大坑鄉 |
雙橋鄉 | 新江鄉 | 五斗江鄉 | 西溪鄉 | 南江鄉 |
黃坑鄉 | 戴家埔鄉 | 營盤圩鄉 |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4810340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市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全市共有家庭戶1250940戶,家庭戶人口為4608356人。
2012年末,全縣人口總戶數171091戶,年末總人口577918人,其中未落常住戶口人員11146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500733人,非農業人口66039人;出生人口9845人,死亡人口2770人。
2019年末,遂川縣總人口為62.22萬人,比2018年減少346人。全年全縣出生人口7440人,死亡人口5283人。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512109人。
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785326人,佔總人口的99.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5014人,佔總人口的0.52%,有、畲、蒙古、回、壯、彝、苗、朝鮮、土家、藏、維吾爾等18個少數民族。
2019年,遂川縣實現生產總值164.5億元,可比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70.7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79.3億元,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8:43.0:48.2。人均生產總值29781元,增長8.2%。
2019年,遂川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7.21億元,增長3%,佔GDP比重為10.5%;其中稅收收入13.45億元,增長6.6%,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8.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9億元,下降1.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7億元,增長18.6%,其中教育支出11.73億元,增長3.9%,科學技術支出1.08億元,增長35.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16億元,增長1.0%,衛生健康支出6.84億元,增長0.7%,農林水支出7.63億元,增長5.2%。
2019年,遂川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全年施工項目134個,新開工項目74個。
2019年,遂川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6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萬元,比2018年增加1156元,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萬元,增長8%。
2019年,遂川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42億元,增長3.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50億元,增長3.3%,其中農業增加值7.09億元,增長3.4%,林業增加值4.24億元,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96億元,增長5.0%。年末鄉村總戶數125731戶,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9.93萬人,鄉村從業人員26.06萬人,外出(離鄉)的從業人員14.83萬人,其中出省從業的10.47萬人。
2019年,遂川縣糧食產量27.02萬噸,增長0.5%;油料產量0.84萬噸,增長6.2%;水果產量6.28萬噸,增長0.4%;全年生豬出欄18.27萬頭,下降19.6%,年末生豬存欄6.75萬頭,下降10.9%。
截至2019年末,遂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106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
2019年,遂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8.9億元,下降5.1%,實現利潤總額26.7億元,增長8.3%。全縣共有1個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6.76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2億元,下降5.9%,實現利潤總額24.39億元,增長7.2%。
2019年,遂川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35億元,增長10.4%。
2019年,遂川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2.53億元,增長30.8%。商品房施工面積198萬平方米,增長19.1%,其中住宅150.3萬平方米,增長24.2%;商品房竣工面積20.5萬平方米,增長268.8%,其中住宅12.2萬平方米,增長150.7%;商品房銷售面積3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其中住宅3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
2019年,遂川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66億元,增長11.5%。
2019年,遂川縣批發和零售業完成銷售總額89.4億元,其中批發業完成銷售額20.20億元,增長6.5%;零售業完成銷售額69.2億元,增長15.4%。住宿和餐飲業完成營業額7.41億元,其中住宿業完成營業額0.47億元,增長7.4%;餐飲業完成營業額6.94億元,增長14.6%。
2019年,遂川縣實現金融業增加值8.55億元,增長6.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24.87億元,比年初增加19.63億元,比年初增長9.5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63.07億元,比年初增加25.06億元,比年初增長18.16%。
遂川金桔與板鴨、狗牯腦(茶)被譽為“遂川三寶”。
遂川金桔
遂川金桔以“色澤金黃、果大皮薄味甜”而著稱,有“止咳理氣化痰”之功效,全縣2013年有金桔種植面積7.5萬畝,年產金桔鮮果1400萬公斤,面積、產量、果質均居全國四大金桔產地之首,1997年遂川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金桔之鄉”。
遂川板鴨
遂川板鴨、俗稱“炮腌”,原以遂川良種麻鴨為原料,經精心餵養后宰殺加工而成。遂川板鴨外型美觀,呈扁平桃圓型,刀口整齊,皮張完整,體表光潔無毛,皮色乳白。其肉乾爽肥嫩,鹹味適中,骨脆可嚼,尾油豐滿,味香可口,風味獨特。
狗牯腦茶
狗牯腦茶產於本區遂川縣湯湖鄉海拔900米的狗牯腦山,是世界名茶,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著一層柔細軟嫩的白絨毫,望而見瑩潤生輝,聞而覺清香撲鼻,泡一杯茶僅需五至七片茶葉,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后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享譽海內外,早在1915年就獲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金獎,此後又先後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2004年狗牯腦茶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遂川是客家較為集中的移民聚落。遂川客家先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中原漢民族的傳統文化,對促進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客家把中原文化藝術理念、人情風俗帶至遂川,與當地土著風情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個性鮮明的遂川客家文化。客家龍燈“五龍下海”、鬥牛獅,民間舞蹈旱船舞,民間音樂“點綱”、“十番”,傳統手工技藝“狗牯腦”綠茶製作,測量學“龍泉碼”以及客家習俗、客家山歌等等,集中體現了客家開拓進取精神和改造自然、創造文明的聰明才智。以表現客家文化為主的大汾農民劇團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地)表彰,許多文化藝術形式被上級有關部門錄製專題片,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走出縣門,走向世界。
遂川縣
南風面景區
遂川縣歷史文明悠久,天子地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晚時期的古文化遺址,漢江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雩溪寶塔建於明嘉靖年間,衙前雙境惜字塔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縣境產生的歷代古書院30餘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1299件,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125件,革命文物85件。
遂川許多在古廬陵有名的書院,如新興書院(新江石坑)、燕山書院(堆子前)、蔚起書院(縣城)等都為客家興辦。宋代時,遂川書院居江西之首。新興書院始建於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從宋朝至清朝科考的進士、舉人、秀人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學士的有22人,朝庭、州、府所賜的牌匾有36塊,現“名登天府”之匾仍懸於樑上。
冬至習俗
掃墳祭祖:縣城附近居民,除了清明節掃墳外,冬至掃墳也是流傳習俗。是日,家家戶戶備好香錢紙燭,由家長率領子女到已故親人墳前,在墳頭上壓掛紙錢若干張,並焚燒剩餘紙錢,鳴鞭炮跪拜,以示悼念;山區客家清明掃墓,冬至祭祖風氣較為濃厚。冬至這天,聚於本姓宗祠,焚香祭祀,並由個人出資,推選若干人主辦,集中起伙用餐。
修灶築灶:舊時修灶築灶必擇吉日良辰,尤忌日干逢丙,因迷信所傳丙日屬火,易為火殃。一般民眾大多不懂擇日,普遍沿用“冬至”當天。據傳冬至節無所禁忌,不犯“火神”,最宜修灶築灶。殺牲腌肉城鄉居民喜在冬至節殺鴨殺雞腌制臘肉,認為冬至節后氣溫轉低,空氣中濕度小,腌制的家禽肉類不會腐敗變質且氣味香濃、味道鮮美、肉質鬆脆。
浸酒:每年農曆十月,城鄉各地民眾大多有釀酒習俗。因十月“小陽春”,氣溫回升,最宜酒麴發酵。酒釀成后,置缸中存貯(稱為“座缸”)至11月下旬冬至節這天才會加水浸制。縣城附近一般用河水、井水、自來水,山區多用開水冷卻后浸泡,數天後榨取汁液,是為“水酒”又稱“冬酒”。冬至放水浸酒確可使酒耐貯不酸且氣味濃郁。其機理如何,有待考究。
作霉豆腐:山區的霉豆腐,氣香味辣,色澤鮮美。多採用冬至這天製作。據傳,冬至的水質清純,磨出的豆腐細嫩清香,製作的霉豆腐色香味美,可存耐藏經久不壞。
“吃新”與“嘗鮮”
縣城本地農戶的“吃新”又稱“吃新米”。即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日,第一批早稻收割后,將新早谷碾米做飯或煮粥,殺鴨子,置酒肉,敬過神后,全家人喜聚一堂,意喻慶豐收。
山區農村,每年秋季莊稼收穫之後,將新糯谷釀成新酒,置備魚肉鴨子,在庭院中敬神,之後,全家人圍坐同飲同食,謂之“嘗鮮”。傳說,是為了崇敬一位名叫茹靈的仙人,是他指引了山區農民在高山上栽菜種禾並解決了水源問題。
做“下山”
遂川的油茶(木梓)採摘季節,由於品種的差異和氣候的影響,各地不盡相同。巾石、禾源等地,多在“寒露”時節採摘;其餘都在“霜降”節后收穫完畢。八十年代以前每逢油茶收穫后,以生產隊為單位,組織社員集中聚餐,用新榨出的茶油煎米粿,不分長幼,齊聚一起,歡天喜地慶豐收,謂之“做下山”。自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因山場承包給農戶個體經營,集體做“下山”習俗大都廢止。間或有的地方,還會以自然村落為單位,由各戶自助油米做“下山”。
遂川縣
結婚習俗——新人拜堂
遂川縣本地男人討老婆,如果族裡有祠堂,新人就在祠堂拜天地。沒有祠堂的,就在家裡廳堂舉行儀式。由新郎抱著新娘下轎,進門時,侍娘護著新娘子從稻草火堆上跨過去。當新娘子下轎時,侍娘向新娘頭上撒幾把米。公婆、妯娌紛紛躲避不與其照面,說是這樣今後互相相處就不會產生矛盾和摩擦。拜堂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公婆和親屬中的長輩,然後夫妻對拜。受拜長輩要給新人送上執敬禮。新人過門三天內不分大小。
喬遷
遂川縣由舊居搬入新屋謂之“過火”、“喬遷”。九十年代以後,舊俗多有改革,多數人家將“喬遷”與營造“圓工”同日操辦,慶賀酒宴有設在新居者,亦有部分人家在賓館、酒樓包席宴請親朋好友。喬遷中,為圖吉利,不少人家仍需選擇吉日良時。屆時,由家中長輩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食品,鍋碗瓢盆壺等用具,置備炭柴火種,清掃舊居地面后,一人擔擔前行,一人手舉火把,一人手持從舊居清掃時裝有垃圾的灰箕,全家人依次進入新屋。喬遷之前,所有大中型傢具用物、生活起居用品早已在新屋放置妥當,待家人進門,用火種、火把點燃灶膛中柴薪,生火做飯。
開張
以往,遂川人開店鋪、做生意,擇取吉日良辰,鳴炮披紅,掛招牌,貼對聯,橫披為“開張大吉”或“開張鴻發”,上下聯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置酒款待賓朋,來賀者,必備紅包,有的至親好友,還須送鏡匾慶賀,熱鬧非凡。今時開張,儀式稍減,時辰以逢六、八、九日為吉日,取其“六六順”、“八八發”、“九九長”之意,一般都選用上午8點18分或9點18分為吉時,鳴炮掛招牌。事前邀請生意同行與親友捧場,午間,多在賓館或飯店置宴謝客,賓友送禮賀之,並致以“生意興隆”等吉利語。知名商場、企業、工廠開張之日,舉辦開張儀式,雇請樂隊,播放音樂,升放汽球,扎置彩門,發送廣告傳單,有的還請當地領導蒞臨剪綵和講話。有些商場,在開張后的最初幾天,開展商品促銷活動,優惠打折,招徠顧客。
遂川燈彩
遂川縣燈彩,又稱龍燈,縣內許多鄉村有舉辦燈彩鬧新年、祈保平安的習俗,燈隊規模不一,多的有二、三百人,少的也有三、四十人,在村街場地表演,每年有龍燈隊進城表演。龍燈有單龍舞、二龍戲珠、五龍下海、九龍下海等,都以舞蹈形式表演。其中“五龍下海”作為我縣的特有節目於1985年春節,由《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西攝製組錄像收錄。此外馬頭燈、茶藍燈、旱船、踩高蹺、走馬燈、孔明燈、鬥牛獅、架花等也比較流行。
遂川方言主要為本地話和客家話兩大語系。根據民間族譜記載和口碑流傳,說本地話的先民多為自唐代以來,經唐、宋、元、明幾個朝代由臨近省、縣陸續遷入遂川定居的。說客家話的先民主要是明末、清初從廣東、福建遷入遂川定居的。由於原住地域不同,到遂川居住時間有長有短,因而形成了兩大語系。
遂川縣西部毗連湖南省的桂東縣、炎陵縣,雜有少數湘方言;南部與贛州市南康區、上猶縣接壤,雜有少數贛南方言;東部與萬安縣毗鄰,雜有少數萬安腔;北部與永新縣、泰和縣交界,雜有少數永新方言和吉安方言。
遂川縣除縣城泉江鎮和附近的瑤廈、珠田、年源、雩田、枚江、盆珠鄉說贛語以外,全縣其餘20多個鄉都說客家話,客籍佔全縣人口的2/3。
大廣高速公路是遂川縣境內第一條高速公路,簡稱大廣高速,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G45,途經線路北起黑龍江省大慶市,經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南至廣東省廣州市,線路總長3550千米,設計時速80—120千米/時,為雙向四—六車道加救援車道,在遂川縣境內有遂川互通、湯村互通2個出入口。大廣高速公路距離遂川縣工業園東區3千米,有一級公路連接遂川縣城與園區。
105國道是遂川縣境內第一條國道,途徑遂川縣巾石鄉、泉江鎮、雩田鎮等鄉鎮。
2019年末,遂川縣中等職業學校5個,在校生2507人,教職工139人;高級中學5個,在校生1.35萬人,初級中學33個,在校生3.07萬人,中學教職工3026人;小學學校85個,教學點134個,在校生5.96萬人,教職工3057人;幼兒園281個,在園學生2.3萬人,教職工2410人。
2019年末,遂川縣共有醫院40個(所),其中鄉鎮衛生院29個。全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810人。全縣擁有編製病床床位2310張,其中鄉鎮衛生院936張;實有病床床位3022張,其中鄉鎮衛生院997張。
2016年,遂川縣民生支出達27.2億元,新增就業人數406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300人,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619戶。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05萬人、25.8萬人、4.16萬人、2.49萬人和1.59萬人。
遂川縣
湯湖溫泉是江西省流量最大,溫度最高的一處溫泉,最高溫度達84℃,晝夜流量約2050立方米處。湯湖溫泉於2009年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10年被評為省鄉村旅遊示範點。
南風面景區
南風面,海拔2120.4米,是羅霄山脈主峰,贛湘兩省最高峰。座落在遂川縣戴家埔鄉,東北鄰遂川縣大汾鎮、西南界湖南省炎陵縣,西北與井岡山連為一體,從南風面抄小路到井岡山中心景區——茨坪僅40多公里路程。南風面周圍有十幾座姐妹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
鄢溪古村
鄢溪古村,國家AAA級景區。鄢溪古村作為井岡山腳下第一村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深厚文化底蘊,成為井岡文化旅遊的首選。該村有徽派風格與圍屋特色合璧之作的黃氏正亮堂,有最早實行分班制教育家族私塾燕山書院,還有中西合璧保存完整的黃氏宗祠。
縣工農兵政府舊址
縣工農兵政府舊址,國家AA級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遂川縣城文獻名邦街8號,原名萬壽宮,佔地面積1352.4平方米,建築面積1613平方米。
冷水坑景區
冷水坑景區位於堆子前鎮,河道全長10多里,兩邊高山,中間峽谷,翠竹遍野,林木蔥蘢,雲蒸霞蔚,幽靜清涼。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在腳下嬉戲。有一處漂亮的瀑布,瀑高45米,寬20米。
石坑景區
石坑景區位於新江鄉北部,國家AA級景區,距離圩鎮6.1公里,距縣城60公里。全村森林面積1150.34公頃,其中原始次森林33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93.6%,活立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有千年古楠木群3處,共有300多棵古楠木,其中600年以上的就有160多棵。景區居民以鄒姓氏為主,村內現存歷史古碑近百塊,還有石獅、古宗祠、古鐘等歷史文物。2009年,石坑村被全國生態文化協會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2010年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全國生態村”
唐代有唐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征南大將軍高贍;宋代有“父子進士”蔣賁、蔣概,朝廷重臣“兩郭”郭知章、郭孝友,進士“孫氏三龍”孫逢吉、孫逢年、孫逢辰兄弟;明末進士吏兵二部尚書郭維經,數百年來,一直流傳郭維經父女是“龍泉碼”的發明人;明清兩代名醫輩出,蔡宗玉被醫學界列為江西名醫之一,兒科名醫陳復正的《幼幼集成》建國后被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重印出版。大革命時期陳正人、王佐、劉萬青、王遂人等點燃遂川革命火種,陳正人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建國后陳正人為第一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後任國家建築工程部部長、農業機械部部長等職。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學家郭烈錦,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遂川縣屬於井岡山片區、原中央蘇區片區、湘贛片區。
2020年8月,遂川縣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8月2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