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

明代陳實功編著的外科專著

《外科正宗》,明代陳實功著,成書於1617年,全書共4卷。卷一總論外科疾患的病源、診斷與治療。卷二至卷四分論外科各種常見疾病100餘種,首論病因病理,次敘臨床表現,繼之詳論治法,並附以典型病例,是一部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外科學著作。作者陳實功為外科正宗派的代表人物,此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外科學上的主張與貢獻。陳氏內外治法並重,在內治上重視脾胃,常宗消、托、補三法,同時他又非常重視應用刀針等手術療法,創造和記載了當時多種外科手術方法,如截肢、鼻息肉摘除、氣管縫合、咽喉部異物剔除術,以及用枯痔散、枯痔釘、掛線法治療痔漏等。書中對許多外科病證的認識頗具臨床價值,如記載了多種腫瘤,其中頸部惡性腫瘤的記載,是現今已知最早的文獻,還創立和榮散堅丸、阿魏化堅膏治療,能較好地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時間,因此他稱其為“緩命劑”。對乳癌的描述和預后判斷,全面具體,切合實際。

內容簡介


《外科正宗》原刊為四卷,每卷為一門,每門下設症,各症獨立成篇,每症先述病因病機,次明診斷預后,再言治法方葯,方之下括以四言歌訣、主治證候、修制方法。全書共收錄120餘種常見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證候和治法,載方407首,體例完備,條理清晰,圖文並茂,切合臨證實用。《外科正宗》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富有創新性和啟發性,具有鮮明的學術特點。
陳實功在外科疾病手術、藥物外治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陳氏認為通過施行外治之法,使膿、惡血、腐肉得以去除,是宣洩毒氣、減輕損害、防止邪氣內傷正氣的重要手段。主張使用腐蝕之葯、藥線、刀針、利剪等清除頑肉死肌,疏通膿管,促使毒邪排出體外。陳實功非常善於運用腐蝕藥品。如疔瘡走黃惡症用“立馬回疔丹”插入疔瘡潰口,即可追出膿血疔根。癭瘤初起用“枯瘤方”敷之,其瘤自然枯落,並配合斂口葯獲愈。瘰癧、疔瘡、發背、腦疽、痔瘡等病用“三品一條槍”插入瘡孔內,可使疔頭、腐肉、管壁諸物自然排出。陳氏對腐蝕葯的煉製使用方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後世運用腐蝕葯影響很大,現代中醫外科常用的化腐葯大多是從陳氏使用的腐蝕葯基礎上精製而成。陳實功在外治方面尤精於手術療法,他在自序中說:“余少日即研精此業,內主以活人心,而外悉諸刀圭之法。”臨床上他擅長刀針手術治療癰疽、疔瘡、瘰癧、脫疽、痔瘺、腫瘤等症,這體現了他“排毒外出第一”的學術觀點和“開戶逐賊”的治療宗旨。陳氏還進一步完善了傳統針刺排膿法,對於瘡腫已在十日之上,當化膿而不化膿,當潰而不潰,瘡形堅硬,平坦漫腫,消托無效,正氣不足,瘡根深固,毒氣難出者,主張在辨清證候的基礎上,積極使用針刺排膿。通過針刺發泄,使毒氣外出。
陳實功臨證常綜合運用多種外治方法,因症而施,絕不拘泥刻板。如他治療發背膿毒不得外發、煩燥、毒邪可能內攻者,先用鈹針法在瘡頂一寸內品字放開三小孔,深約寸許,后以煮熱葯筒對瘡上吸住,拔出膿血。陳氏還把開泄放毒與腐蝕葯有機結合起來運用,提高臨床療效,防止出現變症。
此外,陳氏在外科方面還有截肢術、氣管縫合術、掛線治痔瘡術、火針術、銅絲套摘鼻息肉術等。其中許多治療方法和治療原則至今仍為現代臨床外科所採用。
2.2外症源於內傷,治療謹遵三法
陳實功的外科學術成就,還在於他對外科疾病病因病機和內治重要性的深刻認識。陳氏認為外科疾病的發生,源於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飲食失調、起居失宜傷及五臟,“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九竅疲癃”,“留結為癰”。認為外科疾病“以癰疽言之為外科,以氣血言之即內傷者”,治療上,“癰疽雖屬外科,用藥即同內傷”,“以瘡形言之,曰外科;治以氣血言之即內傷”,因此“外科不可不兼明內科”。強調在治療外科疾病時應內治與外治有機結合。
在內治方面,陳氏把癰疽分為陰陽兩大類,按表裡虛實寒熱分治。根據邪正消長變化,遵從消、托、補三法。如其以消法治療腫瘍初起,毒氣已聚,未成膿腐,邪正俱盛,表裡俱實之證。若為瘡瘍初起,“身體發熱,無汗惡寒”,邪毒在表之證,治以汗法,用荊防敗毒散,使毒邪隨汗而解。若為脈大身熱,便燥口乾之里實證,以四順清涼飲或內疏黃連湯攻里瀉毒。表裡俱實者以防風通聖散發表攻里,以消瘡毒。對於寒氣乘虛入里,結聚經絡骨肉,陳氏主張用溫通經絡、發汗散寒之法,治以五積散、萬靈丹等。
陳氏臨證強調治法對症,組方靈活,主張“葯難執方,治在活法,貴在審詳,不可偏執用其方。”用方施法一定要“在人之強弱,識病之內外,究病之淺深,察時之順逆。因其病而用其方”。
2.3重視脾胃功能,貫穿因機證治
陳實功非常重視外科疾病與脾胃功能的關係。他鮮明地提出“益瘡全賴脾土,調理必須端詳”的觀點,認為患者的脾胃氣血盛衰與外科疾患的治療、預后、轉歸有著密切的關係,把重視脾胃的觀點貫穿於各類外科病證的因機證治之中,對後世醫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升降之樞,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直接影響患者正氣盛衰,瘡瘍的治療和轉歸,主張“外科尤以調理脾胃為要”,瘡瘍治療過程中“首尾俱不可傷元氣,脾胃尤為重要”,脾胃強則氣血壯,脾胃弱則氣血弱。臨證一定要辨清脾胃虛實,斟酌立法組方。特別在釀膿期“忌用內消攻伐之葯,以傷脾氣”,防止導致“膿反難成”、“不能潰斂”的後果。陳氏在疾病調護方面,注意飲食的輔助作用,反對無依據的忌口,主張除“生冷傷脾,硬物難化,肥膩滑腸”者外,“但所喜者便可與之接補脾胃。”並創製和應用八仙糕、參術膏等食療方。陳實功重視脾胃的思想及其臨床實踐具有很高的指導價值,充分體現了脾胃觀在外科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4論病立足整體,審證明辨陰陽
陳實功在醫學理論方面突出強調了整體觀念。病因方面,他認為外科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七情干臟腑”、“六淫傷氣血”和飲食起居失宜有關,這些致病因素影響臟腑氣機,五臟不和,六腑不通,自內外發,留結為癰。他說“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凡發癰疽者,未有不先傷五臟而後發之”,外科疾病是在致病因素影響氣血、臟腑功能的基礎上而發病的,臟腑氣血的虛實直接影響外科疾病的病性、病位和預后。外科疾病的癥狀反映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的病理變化,臨證應當全面收集四診信息,辨清整體功能狀況,才能為治療奠定堅實的基礎。他堅決反對只辨外症、不明病機、妄施醫藥的行為。因此,他在實踐中辨證以八綱為基礎,綜合運用臟腑辨證、經絡辨證、病因辨證,抓住“陰陽虛實之委”,總結外科疾病的發生髮展規律和辨證要點。在每個專篇中,先在總論部分討論該病的病因、病機、證型、臨床特徵表現和預后,其次,專設“看法”一節詳細列出該病不同階段的特徵表現和預后,論述十分細緻。

作品目錄


卷之一癰疽門
癰疽灸法並禁灸瘡穴第九
癰疽治法總論第二論病生死法第十
癰疽陽症歌第三察形色順逆第十一
癰疽陰症歌第四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論第十二
癰疽半陰半陽症歌第五調理須知第十三
癰疽五善歌第六雜忌須知第十四
癰疽七惡歌第七癰疽圖形第十五
治病則例歌第八
卷之二上部疽毒門
腦疽論第十六咽喉論第二十一
疔瘡論第十七時毒論第二十二
脫疽論第十八癭瘤論第二十三
瘰論第十九肺癰論第二十四
鬢疽論第二十
卷之三癰疽原委論第一
流注論第二十五魚口便毒論第三十二
乳癰論第二十六(附∶乳岩)囊癰論第三十三
附骨疽第二十七懸癰論第三十四
腸癰論第二十八臀癰論第三十五
臟毒論第二十九楊梅瘡論第三十六
痔瘡論第三十結毒論第三十七
下疳論第三十一多骨疽論第三十八
卷之四雜瘡毒門
陰瘡論第三十九女人面生黧黑斑第九十五
傷寒發頤第四十鈕扣風第九十六
痼發第四十一枯筋箭第九十七
瘭疽第四十二婦人腳丫作癢第九十八
小腹癰第四十三手足皴裂第九十九
鸛口疽第四十四眼丹第一百
龍泉疽虎鬚毒第四十五黑子第一百一
石榴疽第四十六眼胞菌毒第一百二
穿踝疽第四十七體氣第一百三
大麻風第四十八白禿瘡第一百四
翻花瘡第四十九奶癬第一百五
腋癰第五十拱興第一百六
脅癰第五十一小兒遺毒爛斑第一百七
鼻痔第五十二螻蛄串第一百八
骨槽風第五十三小兒痘風瘡第一百九
紫白癜風第五十四小兒赤游丹第一百十
齒病第五十五走馬疳第一百十一
腦漏第五十六重舌第一百十二
破傷風第五十七胎瘤第一百十三
跌扑第五十八鵝口瘡第一百十四
金瘡第五十九痘癰第一百十五
杖瘡第六十痘疔第一百十六
湯潑火燒第六十一黃水瘡第一百十七
甲疽第六十二大人口破第一百十八
繭唇第六十三臭田螺第一百十九
痞癖第六十四牛程蹇第一百二十
天蛇毒第六十五僵螂蛀第一百二十一
興痛第六十六田螺泡第一百二十二
合谷毒第六十七皴痛第一百二十三
鼻出血第六十八陰虱第一百二十四
牙縫出血第六十九葡萄疫第一百二十五
血箭血痣第七十百蟲入耳第一百二十六
鵝掌風第七十一惡蟲叮咬第一百二十七
腎囊風第七十二人面瘡第一百二十八
疥瘡論第七十三誤吞針鐵骨哽咽喉第一百二十九
瘡論第七十四中砒毒第一百三十
血風瘡第七十五落下頦拿法第一百三十一
頑癬第七十六救自刎斷喉法第一百三十二
膿窠瘡第七十七陰毒第一百三十三
凍風第七十八失榮症第一百三十四
火丹第七十九試知百病死生法第一百三十五
天泡第八十仙方活命飲今古不同論第一百三十七
肺風粉刺酒鼻第八十一拾遺症第一百三十八
雀斑第八十二唇風第一百三十九
油風第八十三綳縛背瘡第一百四十
白屑風第八十四癰疽內肉不合法第一百四十一
耳病第八十五煉玄明粉法第一百四十二
漆瘡第八十六煉金頂砒法第一百四十四
竹木刺第八十七煉消石法第一百四十五
痤痱瘡第八十八取蟾酥法第一百四十六
痄腮第八十九制附子法第一百四十七
痰包第九十升白靈藥法第一百四十八
癩風第九十一制寒食麵法第一百四十九
濕腫第九十二制炒諸葯第一百五十三
咬傷第九十三開割披針喉針形第一百五十六
瘋犬傷第九十四補遺方一百五十七

創作背景


中醫外科學術,自宋代陳自明《外科精要》對瘡瘍作初步整體性、系統性的研究后,發展至明代中期,精通外科的醫家及著作增多,如汪機《外科理例》、薛己《外科樞要》等。二人著重於內科修養,以內消法為主的治療思想,給陳氏以較大影響。陳氏針對當時外科不少依賴家傳一技之長,摒棄內治,而“常治法多針刀、砒、硵、線墜等法,使患者受之苦楚,因循都不醫治”的流弊,給予大膽糾偏,提出“內外並重”“泄毒外出為第一要”的新思想,結合自己豐富的外科臨證經驗,著成《外科正宗》一書,成為中醫外科史上第一大學派“正宗派”的創始人。

作品鑒賞


歷下李滄溟先生嘗謂∶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其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而不得其方,膚俞之疾亦膏肓之莫救矣。乃今古治外者豈少良法神術哉!或緣禁忌而秘於傳,或又蹈襲久而傳之訛,即無所訛,而其法術未該其全,百千萬症,局於數方,以之療常症,且不免束手,設以異症當之,則病者其何冀焉。余少日即研精此業,內主以活人心,而外悉諸刀圭之法,歷四十餘年,心習方,目習症,或常或異,輒應手而愈。雖徼及岐黃之靈,肉骨而生死,不無小補於人間,自叩之靈台,則其思慮垂竭矣。既念余不過方技中一人耳,此業終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誰不如我,可不一廣其傳,而僅韜之肘后乎?於是賈其餘力,合外科諸症,分門逐類,統以論,系以歌,淆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而論之下從以注,見陰陽虛實之元委也;方之下括以四語,見君臣佐使之調停也;圖形之後,又綴以瘡名十律,見病不可猜、藥石之不可亂投也。他若針灸、若炮煉、若五戒十要、造孽報病之說,不啻詳哉其言之也,余心其益 矣。集既成,付之梓,名曰∶《外科正宗》。既而攬鏡自照,須鬢已白,歷下所云治外較難於治內,庶幾識余之苦心哉。里中顧比部諸君似亦嘉余之有裨於世,各褒以言,而弁其端。余則惶悚遜謝曰∶韓伯休名根未 耶?第諸君且褒余,余敢不益廣諸君意,謹唯命,而以是公之養生家前。
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東海陳實功謹識。

作品影響


《外科正宗》在全面繼承明代以前中醫外科學理論與臨床成就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陳氏長期臨床經驗和理論認識,對中醫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治法方葯體系加以完善和提高,豐富和充實了中醫外科學理論、方法和臨床經驗,為中醫外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後世外科醫家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其外科疾病診治體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實用價值,是學習中醫外科學的必讀之書。後世對本書評價甚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列證最詳,論治最精”。清代醫家徐大椿評價本書“此書所載諸方,大段已具。又能細載病名,各附治法,條理清晰。所以凡有學外科問余當讀何書,則要令其先學此書,以為入門之地。”

主要貢獻

(1)在學術思想上,陳氏兼顧內外,較重外治,強凋“開戶逐賊”,“使毒外出為第一”,常用刀針相腐蝕葯清除壞死組織,以擴創引流。在護理上主張加強營養,反對無原則禁忌。在當時外科普遍重視內治的氣氛中,他的這些主張,具有革新傾向。
(2)載方豐富,集唐以來外科外敷內服方葯之大成。
(3)創造和記敘了當時多種外科先進技術,如截肢,鼻息肉摘除,氣管縫合、咽喉部異物剔除術,以及用枯痔散、枯痔釘、掛線法治療痔屢等方法。
(4)記載多種腫瘤,其中對乳癌的描述和預后判斷,全面具體,切合實際。其所創之和榮散堅丸、阿魏化堅膏,能緩和惡性腫瘸“失榮”患者之癥狀,延長其存活期。

作者簡介


陳實功,字毓仁,號若虛。明代崇川(又名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人。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卒於明崇禎九年(1555~1636),享年82歲。陳氏幼年體弱多病,后肆力於醫。因究心《素問》《難經》《青囊》諸書,尤擅外科,治病辨證精細,用藥切當,巧施刀圭,屢試輒效,大江南北賴以全活者無數,成為明代著名外科醫家。

流傳版本


本書在流傳過程中,經多次重刻、重訂、批校,現存各種版本近百種,根據其內容、卷次和淵源可分為三大傳本系統。
四卷本傳本系統。主要有:明萬曆四十五年原刊本、明崇禎四年刻本、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日本寶永三年刻本、清乾隆二年刻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年鉛印本等。
十二卷傳本系統。該傳本系統經清代張鶩翼重訂,改為十二卷本。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年刻本、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清嘉慶十一年敬文堂刻本、清道光元年武林三德堂刻本等。
徐批十二卷傳本系統。該傳本系統是在清代醫家徐大椿批校、刊行后逐漸形成的傳本系統,此傳本系統的現存版本最多,主要有清咸豐十年海寧許氏重訂刻本、清同治十三年維揚大德堂刻本、清光緒十四年校經山房石印本、清掃葉山房刻本等。
在上述傳本系統中,四卷本傳本系統和徐批十二卷本傳本系統的學術影響和學術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