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口的結果 展開

上口

上口

“上口”釋義為誦讀詩文等純熟時,等順口而出。亦可指詩文寫得流利,讀起來順口。凡是京劇語言中與普通話聲、韻(聲調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

詞典解釋


【意思】形:①指誦讀詩文等純熟時,等順口而出:朗朗~。
②詩文寫得流利,讀起來順口。
[be able to read aloud fluently]∶詩文、台詞等寫得很流暢,讀起來順口。
[be suitable for reading aloud]∶誦讀詩文等純熟時,能順口而出。如:琅琅上口。

音節釋義


簡言之,即凡是京劇語言中與普通話聲、韻(聲調除外)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換句話講,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劇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古音來自《中原音韻》(或“中州韻”);方言來自鄂、皖、豫、蘇等地。上口是順口的意思。
普通話中:聲、韻母不能相拚有許多,京劇語言中如果出不能相拚的讀音的字,這就是上口字。例如,聲母b、p、m、f與韻母ong本來不能相拼,但京劇中“蹦”讀bong、“朋”讀pong、“夢”讀mong、“風”讀fong,這就是上口字;再如,在普通話語系中,按規則聲母z、c、s是不與齊齒呼、撮合呼的韻母相拼的,如果出現相拼的字,例如zian(箭)、cie(且)、siang(廂)、zü(聚)、cü(娶)、süan(宣)等,就也屬上口字(這一類字同時也屬尖音字)。當然上口字也有屬普通話音節的。

聲韻拼讀


從聲、韻拼讀方法角度,上口字還可以分成兩大類:

非普通話音節

(1)聲、韻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但在普通話中無此拼合音節,例如be(白)、pe(拍)、me(墨)、kuo(科)、mong(夢)、zian(箭)、ciao(悄)、siang(相)等,此類上口字較多;
(2)韻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但聲母為方言母,例如ηai(愛)、ňian(蔫)、
νi(尾)等;
(3)聲母雖均屬普通話系列,但韻母為方言母,例如jiai(街)、xiai(鞋)、
jio(覺)、qio(卻)、xio(學)等;
(4)聲、韻母均為方言母,例如ňio(虐)。此類字只有個別字。

普通話音節

屬普通話音節,但在京劇中有特殊讀法。例如“燈”不讀deng而讀den,“兵”不讀bing而讀bin,“生”不讀sheng而讀shen等等。
上口字主要在京劇傳統戲韻白和上韻的唱詞中使用。
1、用於合轍押韻。
《天女散花》中天女唱【西皮流水】
觀世音滿月面珠開妙相(siang),
有善才和龍女站立兩廂(siang);
菩提樹檐匍花千枝掩映(yang),
綠鸚鵡與仙鳥在靈岩神獻上下飛翔(siang)。
……
2、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例如《謝瑤環》“高撥子”“忽聽得堂上一聲喊”中的“喊”字,杜近芳不上口,唱han音,而李維康唱的是上口音xian。
3、上口字與相鄰的字連念感到彆扭時,可以不上口。例如《西施》“每日里浣紗去又傍清溪”、《洛神》中“今日里眾姐妹同戲川濱”、《洪羊洞》中“為此事終日里憂成疾病”、《轅門斬子》中“昨日里斬八將頭掛帳外”,這些唱詞中的“日里”二字相連,若“日”字上口,則感到舌頭繞不過彎來,還不如不上口比較順口。因而這個“日”字在這裡就可以不上口。
4、上口反而翹轍的可不上口。所謂翹轍就是跑轍、不押韻的意思。例如《吊金龜》中康氏念“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日”和“時”,“日”上口就不押韻(應當說不怎麼押韻),不上口反倒押韻,因此還是不上口好。
5、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例如“臉”讀jian,“喊”念xian,“戰”讀zhuan或zhian,“龍”讀liong等,使聽、觀眾莫名其妙,因而以不上口為好。
6、切勿按同音字類推認定上口字。有些字在普通話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劇唱念中卻有區別。例如“知”與“之”、“出”與“觸”、“書”與“梳”都是同音字,但在京劇中“知”、“出”、“書”是上口字,而“之”、“觸”、“梳”則不是上口字。比如“人生不知臉面”(《鳳還巢》)中的“知”是上口字,而“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心”(《霸王別姬》)的“之”卻不是上口字。

詞語歷史


這是沿用的一種習慣。
唱腔中與普通話聲、韻不同的那些字,就是上口字。
上口字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劇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字,
古音來自“中州韻”;
方言來自鄂、皖、豫、蘇等地。

詞語方法


其用途和方法是:
A.用於合轍押韻。
B.上口字用在句子中,有的字可上口,也可不上口。
C.上口字與相鄰的字連念感到彆扭時,可以不上口。
D.上口反而翹轍的可不上口。所謂翹轍就是不押韻的意思。
E.有些老的上口字也可不上口。
F.切勿按同音字類推認定上口字。有些字在普通話中是同音字,但在京劇唱念中卻有區別。
G.對上口字不必苛求。
有一些上口字在生活用語中已不多見或已消失,還有的上口字靠師徒間口耳相傳已流失而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