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辨證

虛實辨證

簡介


● 英文名稱:Deficiency-excess Pattern Identificati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通評虛實論》)

名詞解釋


● 以虛實歸類,分析判斷疾病狀態下致病因素與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對比,即邪正盛衰情況的辨證方法。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綱,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實。

虛證

● 虛證,即對正氣虛弱所致各種臨床表現的病理概括。其成因有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兩個方面,以後天失調為主,包括陰、陽、氣、血、精、津,以及臟腑各種不同的虛損。

實證

● 實證,即對感受外邪,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所致各種臨床表現的病理概括。其成因主要是外邪侵入人體所致,或內臟功能失調,以致痰飲、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停留在體內。

虛實鑒別

● 虛證:多為長病、久病,體質虛弱,精神萎靡,聲低息微,疼痛喜按,胸腹脹滿,按之不痛,脹滿時減,五心煩熱,午後微熱,畏寒,得衣近火則減,舌質嫩,苔少或無苔,脈無力。
● 實證:多為短病、新病,體質壯實,精神興奮,聲高氣粗,疼痛拒按,胸腹脹滿,按之疼痛,脹滿不減,蒸蒸壯熱,惡寒,添衣加被不減,舌質老,苔厚膩,脈有力。

虛實之間的關係

● 虛實錯雜:指虛證中夾有實證,或實證中夾有虛證,以及虛實並見,如表虛里實、表實里虛、上虛下實、上實下虛等。在治療上有攻補兼施法,但還要分別虛實的孰多孰少,用藥有輕重主次之分。
● 虛實轉化:疾病的過程往往是正邪相爭的過程,在證候上主要反映為虛實的變化。例如有些實證,由於病邪久留,損傷正氣,轉為虛證;有些虛證,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常,以致痰、血、食、水等凝結阻滯為患,轉為實證。
● 虛實真假:當病情發展到比較嚴重或比較複雜的階段時,有時會出現真假疑似的情況,即所謂“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