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貴陽城區東隅,據萬曆《貴州通志》,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佔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是中國一種傳統祭祀建築,許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閣內所祀神祇數目不一。一般來說,文昌閣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貴陽文昌閣卻是九角形樓閣,建築風格奇特:文昌閣底層呈正方形,第二層和第三層是不等度數9個角;文昌閣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數;二、三層的欏木,各為9根。“九”在易經里意味著至高無上,代表崇高的地位。文昌閣坐落在貴陽城老東門的月城上,地勢較高,登閣遠眺,山川城郭盡收眼底,視野遼闊,是欣賞貴陽風景的好去處。

簡介


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道教廟宇。在貴州省貴陽市東門月城上。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七年 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時均有維修和擴建。該閣是一座九角三層寶塔形建築,兩邊設有配殿,前為聯結配殿的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主樓高約20米,面闊11.47米,進深11.58米,為三層三檐、不等邊九角攢尖頂,各層插拱較多,斗呈曲線,翹角不高,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繪,其建築風格頗具地方特色。原為供奉文昌帝君之所,現是貴陽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結徠構為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目前國內閣樓的角均為偶數等角,如貴陽文昌閣這樣的造型屬國內唯一。閣高三層,九角形,底層平面呈方形,總高為20米,兩邊設配殿,前有齋房與配殿相連。在建築上,頂層金柱用樓過梁承托,檐柱下穿二層,作二層金柱;二層檐柱穿至底層,又作底層金柱,如此逐層下放,構成上小下大穩定形式,各層均有較大空間,外觀壯麗,氣勢雄偉;內二、三層楞木各九根,屋頂9角,柱54根,梁81根,均為9的倍數,可謂匠心巧運。古時“9”含極大極多之意,作為代表最高權力、最高等級的象徵。閣樓古樸雄偉,閣下庭院幽雅,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繪;雕刻與北方古建築迥異。配殿和齋房均為重檐懸山頂。初建時還附設有騾馬殿,主樓上並置銅鼓一面。建築風格頗具地方特色,九角式在國內罕見。閣樓坐落在寬厚高大的月城上,雄偉壯麗。山川城郭奔來眼底,益增登臨覽勝者的遊興。

地震不倒之謎


貴陽文昌閣
貴陽文昌閣
建築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文昌閣底層呈正方形,第二層和第三層是不等度 數9個角。其中3個角為30度,6個角為45度。文昌閣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數;二、三層的欏木,各為9根。二、三層的金柱都沒有穿過樓板,它下面也沒有相對應的柱子,這種做法使二層和底層減少了一圈柱網,增加了室內的使用空間,使上部的負荷均勻分散地向下傳遞,減少對底部的壓力。這種特殊的框架結構,還有利於緩衝水平方向的搖擺,增強了它的穩定性,所以在地震時不易倒塌。

地址


貴州省貴陽市文昌街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