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采蘩
《詩經》中的一首詩
《國風·采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反映人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主要敘寫為了採辦祭祀所需的用來燎燒的蒿草,主人公大費周章地去尋找和採辦的經過和完成祭祀過程的辛勞。詩中采蘩者的身份歷來有爭議,或說宮女,或說夫人,或說奴僕。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重章疊句。其主要特色在於前兩章以一問一答出之,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末章寫其儀容,用“僮僮”“祁祁”,言語雖簡,而采蘩者之儀態神情可現。
首詩首反映宮祭祀勞詩。
詩首章,忙“采蘩”宮。池沼、澗,采夠祭祀需蒿,急急忙忙送“侯宮”。詩采短促答語:“哪采蒿?”“洲、池塘。”“采?”“侯祭祀”答簡潔,顯采蘩勞繁忙,似乎途,詢匆匆語答。答,宮影早;追,“侯”答傳。首章透露氛圈。
二章復疊,愈顯忙碌暇,簡讀穿梭宮匆匆影,讀池沼、澗飄,急促飄“侯宮”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個跳躍,從繁忙的野外採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廟供祭。女宮人得夜夜“宿”於宮中,以從事洗滌祭器、蒸煮“粢盛”等雜務。由於乾的是供祭事務,還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潔黑亮的髮飾。這樣一種“夙夜在公”的勞作,把女宮人折騰得不成樣子。詩中妙在不作鋪陳,只從她們髮飾“僮僮”(光潔)向“祁祁”(鬆散)的變化上著墨,便入木三分地畫下了女宮人勞累操作而無暇自顧的情狀。那曳著鬆散的髮辮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宮人,此刻帶幾分慶幸、幾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細辨“薄言還歸”的結句,已化作長長的喟嘆之聲,對此作了無言的回答。如此看來,以《采蘩》為諸侯夫人自詠,固屬附會;而認其為“家人”讚美夫人之作,亦屬穿鑿。穿行於詩中的,其實是夙夜勞瘁的女宮人而已:短促的同答,透露著她們為貴族祭祀采蘩的苦辛;髮飾的變化,記錄著她們“夙夜在公”的悲涼。古代的祭祀排場,原本就為鬼神“降福”貴族而設,卑賤的下人除了付出勞辛,沒有幸福可言。
此詩為三章疊詠,而其主要特色在於前兩章以一問一答出之。末章寫采蘩者的儀容,用“僮僮”“祁祁”,言語雖簡,而人物之儀態神情可現。而一問一答的形式,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
關於此詩的背景,古代學者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祭祀而作,一說為養蠶而作。現代學者多以為這首詩是一首反映宮女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此詩亦猶周南之有《葛覃》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末章每以變調見長。”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首二句事瑣,偏重疊詠之;末章事煩,偏虛摹之。此文法虛實之妙,與《葛覃》可謂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