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1條詞條名為李家莊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長治沁源沁河下轄村
-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崗南鎮下轄村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街道下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郊區李家莊鄉下轄村
- 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下轄村
- 山東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下轄村
- 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釣台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孔氏鄉下轄村
- 山西運城市臨猗縣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南關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關街道李家莊村
-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玉泉鎮下轄村
-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壩營鎮李家莊村
- 山東省昌邑市卜庄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西潘鄉下轄村
-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涼水口鎮下轄村
- 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大孝堡鄉下轄村
- 山東省費縣朱田鎮李家莊村
- 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黑城鄉李家莊村
- 山東省平邑縣仲村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長治市城區五馬街道下轄村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下轄村
- 山西省稷山縣化峪鎮下轄村
- 山西省高平市神農鎮下轄村
- 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張店鎮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河西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鹽湖區席張鄉下轄村
- 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龍馬鄉下轄村
-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惡虎灘鄉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蒼山西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曲峪鎮下轄村
- 雲南賓川縣賓居鎮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土門鎮下轄村
- 雲南南澗縣南澗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李營街道下轄村
- 山西省新絳縣北張鎮下轄村
- 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下轄村
- 山西運城市聞喜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辛村鄉下轄村
- 山西省萬榮縣賈村鄉下轄村
-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官兒鄉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店上鎮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陽白鄉下轄村
- 山東省微山縣留庄鎮下轄村
- 河北省藁城市張家莊鎮李家莊村
- 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邱城鎮下轄村
- 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興村鄉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微子鎮下轄村
- 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曹家垣鄉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賈豁鄉下轄村
- 山東省平度市白埠鎮李家莊村
- 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泊里鎮李家莊村
- 山東省平度市大田鎮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鳳凰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北汪鄉李家莊村
-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韓家樓鄉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陳家莊鄉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沿溝鄉下轄村
-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蒼兒會鄉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賀家莊鄉下轄村
-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李家莊村
-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河邊鎮下轄村
- 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李家莊村
- 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石庄鎮下轄村
- 河北省平泉縣郭杖子鄉李家莊村
-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郭庄鄉李家莊村
李家莊村
山東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下轄村
李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35公里,鎮政府西10公里處。地處山區,村前王(大王莊)槐(大槐樹)公路由東往西通過。東為富嶺,西為焉家林、北面靠山,南臨公家莊水庫。582口人,耕地面積540畝,山場60畝。
李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35公里,鎮政府西10公里處。地處山區,村前王(大王莊)槐(大槐樹)公路由東往西通過。東為富嶺,西為焉家林、北面靠山,南臨公家莊水庫。582口人,耕地面積540畝,山場60畝。
據村碑記載:清朝初,止鳳李家遷此居住,以姓名村,故名李家莊。全村有李、張、焉、陳、周、楊6姓。村民不分姓氏宗族、世代和睦相處,耕讀繼世、民風淳樸。民國初,李家莊屬鳳安鄉;1958年屬大槐樹公社;1959年屬大王莊公社;1985年屬大槐樹鄉;2001年屬大王莊鎮管轄。
該村早在20世紀30年代,為保家護院,以村民馬仲堂為首組織了紅槍會,參會者20多人,馬仲堂被推舉為會長。
解放前,讀書要到外村。解放后村成立了小學,村民大興讀書之風,文化教育得到了發展。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年年都出現大學生。如1997年的楊永偉和楊景泉二人都考上山東建築工程學院,2000年焉兆剛又考上山東農業大學。1996年大槐樹鄉時,上級指示合班並校,故本村小學合併到焉家林學校。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由黨員楊增華、周慶松、張九州、焉維興等人首先組成第一個互助組,1954年又成立初級社,1957年由焉家林、李家莊、王家莊、卧溝四村成立焉家林高級農業合作社,社長周慶松。
1979年因修公家莊水庫,村莊進行了搬迂。那時現公路南側有不少房屋需要拆遷。同時又結合舊村改造進行了新的村莊規劃。這樣以來其他村民也要搬遷。新村位置確定建在村北山坡上,並規劃了新村布局兩條8米寬、100多米長的南北大街,房前東西街都是4米寬。1980年凡是在公路以南的村民,在村的幫助下,全部上嶺住上了新房。其後,其他村民也都陸續上嶺建房。通過幾年的建設,一個嶄新的李家莊展現在面前。近幾年,由於改革開放,村民的經濟收入大大提高,又對房屋進行高標準的翻修,如張欽平首先建起了二層樓,成為本村一道亮麗的景色。
村民自古勤勞耕作,然亦不乏經商之精明。耕作之餘,心靈手巧的手藝人不少。如老皮匠李化堂,代銷日用百貨的李培用。改革開放后出現的年輕一代手藝人,如油坊主人張欽平;木工陳法武;皮匠李培明看著日益增多摩托車,又轉行干起了摩托車的修理。
1985年村裡就有了購銷戶,他們從當地收購,闖進天津銷售,收入十分可觀。常年在外購銷的有70多人,每年農閑季節,村裡很多人到天津、唐山,有的到哈爾濱去賣,去這些地方真是像南屋到北屋一樣。
溫室育姜芽是該村人對姜進行深加工的一個新興項目。1993年春,村民焉偉法與外貿部門掛鉤建起了姜芽溫室1個,大發了姜芽財,帶動了全村乃至周邊村莊。村民在房前屋后建姜房,村裡還在公路南側專門劃出地來讓村民用,高潮時姜房達到200多個,並且出現了一批姜芽加工隊伍,活躍在村內及周邊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