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

自身抗體(auto antibody) 是指人體針對自身組織、細胞或蛋白等抗原所產生的抗體。正常情況下,人體具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機制,對自身成分並不產生或僅產生微弱的免疫應答,但不會發生疾病。旦自身免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正常人產生的自身抗體超過某水平,就可能導致自身組織損傷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絕大多數自身免疫病都有其特定的自身抗體譜,檢測患者血液或體液中相應的自身抗體,可用於對相應自身免疫病的輔助診斷、活動度判斷、指導用藥及致病機制的研究。

簡介


● 英文名稱:auto antibody
● 標本類型:血清、體液等
● 所屬項目:自身免疫病實驗室檢查
● 相關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肝炎、混合性結締組織、原發性乾燥綜合征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若與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
● 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相關指標


● 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體、抗dsDNA抗體、抗胞質抗體
● 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抗甲狀腺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心肌抗體等
● (數據來源: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臨床意義


● 在患者中進行自身抗體檢查,可實現自身免疫病的預警、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病情評估、治療監測、病程轉歸與預后判斷。
● 同時,對自身抗體的深入研究還將促進對自身免疫病發病機制的了解。
● 根據臨床意義可將自身抗體分類為:

疾病標誌性自身抗體

● 此類自身抗體只出現於某種自身免疫病中,絕少出現於其他疾病中,對自身免疫病的診斷價值大,但種類較少且敏感性低。
●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抗Sm抗體(敏感性20%~30%)、抗核糖體抗體(敏感性20%~30%)、抗增殖性細胞核抗原抗體(敏感性僅為2%~7%)。

疾病特異性自身抗體

● 此類自身抗體在某種自身免疫病中敏感性高,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現,但陽性率低。
●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抗雙鏈DNA抗體(活動期敏感性70%~80%,特異性90%~95%),也可見於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疾病(陽性率低於10%)。

疾病相關性自身抗體

● 此類自身抗體與某種自身免疫病有密切相關性,但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現,且陽性率不低。
● 如原發性乾燥綜合征中的抗SSA抗體和抗SSB抗體,陽性率分別為70%和40%,對原發性乾燥綜合征診斷意義大,但也常出現於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陽性率分別為50%和30%。

疾病非特異性自身抗體

● 此類自身抗體可在多種自身免疫病中出現,不具疾病診斷特異性。
● 如抗核抗體,可見於多種結締組織病中,被作為結締組織病的篩查實驗。

生理性自身抗體

● 在正常人中,特別是中老年女性中,常存在針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體,此類自身抗體效價低,不足以引起自身組織的破壞。
● 但可以協助清除衰老蛻變的自身成分,發揮免疫自穩效應,其出現的頻率和效價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
● 常見的自身抗體有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抗平滑肌抗體等。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