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恨辭
讀長恨辭
《讀長恨辭》是北宋詩人李覯寫的一首作品。可以說是一篇讀書札記。一般人讀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都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抱恨。但這一首七絕,卻從另一個角度對唐玄宗迷戀女色,貽誤國事進行了有力的批判。既辛辣,又婉轉。首句寫“蜀道如天”用“夜”“雨”二字,更顯艱難。二句寫淚“沾襟”,用一“倍”字,足見其中的情感。三句寫“更有”,四句寫“不動心”。第二句與第四句,一是“倍沾襟”,一是“不動心”。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是用絕句形式寫的讀後感兼詠史詩。這類詩最重的是要有創見,富有新意。
前兩句是對《長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個片斷: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艱難行程中,“霪雨霏霏,連月不開”,李隆基“夜雨聞鈴斷腸聲”,寫成《雨霖鈴曲》以寄恨。這就為後面的議論定下了基調在“漁陽鼙鼓動地來”時,唐軍節節敗退,安祿山“徑截輜重,橫攻士卒”,官軍則“都尉新降,將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這一切李隆基想過了嗎?
后兩句議論警策,有春秋筆法。詩人同情的不是“宛轉娥眉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為之鳴不平呢?那“屍骸遍野”“骨暴沙礫”的陣亡將士們,“精魂何依”?那個昏君李隆基卻根本沒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點都不會動心,因為他唯一感到痛心並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妃。連六軍生死,國家興亡都不過問,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許人也,還用詩人多說嗎?全詩到此嘎然而止,“含有餘不盡之意”在於言外。
全詩含意深沉,層層遞進,而且諷喻之意頗為尖銳,所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