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霜

鹿角霜

鹿角霜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下的骨渣。春、秋二季生產,將骨化角熬去膠質,取出角塊,乾燥而成。鹿角霜藥性溫,味咸、澀。歸肝、腎經。鹿角霜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膠質、磷酸鈣、氮化物、碳酸鈣等。

簡介


● 正名:鹿角霜
● 英文名:Lujiaoshuang
● 拉丁名:Cervi Cornu Degelatinatum
● 別名:鹿角白霜

功效與作用


● 鹿角霜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的功效。
● 鹿角霜可治療脾腎陽虛、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崩漏下血、瘡瘍不斂。
● 現代研究顯示,鹿角霜可治療急性乳腺炎、乳頭皸裂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鹿角霜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鹿角霜。
● 陰虛火旺者,禁止服用鹿角霜。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鹿角霜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鹿角霜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鹿角霜


● 鹿角霜可煎湯內服,或入丸散劑使用,用藥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湯內服,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鹿角霜可泡酒使用。
● ● 鹿角杜仲酒(內服):將鹿角霜和制杜仲、補骨脂、薏苡仁、秦艽等中藥共同配伍泡酒,可壯筋骨、利關節、補肝腎、益氣血,主要用於體倦無力及腰膝酸困等。

溫馨提示

● 鹿角霜入葯時要先煎。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生。
● 如果鹿角霜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見資料顯示鹿角霜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鹿角霜後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但如果有長期服用的需求,請先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 鹿角霜藥性溫,久服或過量服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停止服用。
● ● 口乾咽干
● ● 易怒
● ● 小便短赤
● ● 大便乾燥

我該如何選購鹿角霜


● 鹿角霜主要來源於梅花鹿和馬鹿。
● ●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可私自獵殺。主要分佈在吉林敦化、龍井、蛟河、輝南、通化、柳河、永吉、靖宇、雙遼,遼寧清源、鐵嶺、西豐、北鎮等地區。
● ● 馬鹿主要分佈在新疆伊寧、尉梨、察布查爾、沙雅,黑龍江林口、佳木斯,內蒙古呼倫貝爾、赤峰,青海海北等地。
● 鹿角霜具有如下特徵:
● ● 鹿角霜為大小不一的長圓柱形或不規則的塊狀,顯粉性,表面為灰白色,常帶有縱向稜線,部分有灰色的斑點。質地酥,較輕,斷面內層為灰褐色或灰黃色,有蜂窩狀小孔,外層為白色或灰白色,較緻密。鹿角霜有吸濕性,氣味輕微,味道偏淡,咀嚼時有粘牙的感覺。
● 應存放於乾燥的地方。

溫馨提示

● 請到正規藥店及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含鹿角霜的中成藥有哪些


● 百補增力丸:能開胃健脾、益氣養血,主要用於治療腎水不足、脾胃失和所致的精神疲倦、自汗盜汗、勞傷過度、腰腿疼痛、咳嗽咯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補腎斑龍片:能補腎壯陽、填精益髓,用於治療腎虛、早泄、遺精、陽痿、性慾減退等。
● 七味溫陽膠囊:能補腎溫陽、益精養血,可用於治療中老年由腎陽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夜尿頻數。
● 強心丸:能滋陰補氣、強心安神,主要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虛火上升所致的健忘失眠、肢體倦怠、目暗耳鳴、驚悸不安、氣短、遺精盜汗、腰膝酸軟、午後發熱。

鹿角霜和西瓜霜功效一樣嗎


● 鹿角霜是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下的骨渣,西瓜霜是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實與皮硝經加工製成。二者功效不同。
● ● 鹿角霜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治療脾腎陽虛、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崩漏下血、瘡瘍不斂。
● ● 西瓜霜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喉痹、咽喉紅腫疼痛、口瘡等。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陳秀瑗,中藥炮製技術(第3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