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雄黃蘭的結果 展開

雄黃蘭

中藥

雄黃蘭,中藥名。為鳶尾科植物雄黃蘭(Nichols.) N. E. Br.的球莖。分佈於我南方北方各地。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蠱毒,脘痛,筋骨痛,痄腮,瘡瘍,跌打傷腫,外傷出血。

入葯部位


球莖。

性味


味甘、辛,性平。

歸經


歸肝、腎、脾經。

功效


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蠱毒,脘痛,筋骨痛,痄腮,瘡瘍,跌打傷腫,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蠱毒及胸口痛:搜山虎根1.5g,切碎。用酒或開水吞服。
2、治全身筋骨疼痛:搜山虎根3-6g。泡酒服。
3、治各種爛瘡:搜山虎根、射干根各等分。捶絨患處。(1-3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4、治跌打損傷:扭子藥用童便浸泡7天,曬、露7天,研末。每服3g,酒送服,每日1次。(《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或搗敷。

採集加工


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早春萌芽前挖取球莖,洗凈泥土,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球莖扁圓球形,外包有棕褐色網狀的膜質包被。葉多基生,劍形,長40-60厘米,基部鞘狀,頂端漸尖,中脈明顯;莖生葉較短而狹,披針形。花莖常2-4分枝,由多花組成疏散的穗狀花序;每朵花基部有2枚膜質的苞片;花兩側對稱,橙黃色,直徑3.5-4厘米;花被管略彎曲,花被裂片6,2輪排列,披針形或倒卵形,長約2厘米,寬約5毫米,內輪較外輪的花被裂片略寬而長,外輪花被裂片頂端略尖;雄蕊3,長1.5-1.8厘米,偏向花的一側,花絲著生在花被管上,花藥“丁”字形著生;花柱長2.8-3厘米,頂端3裂,柱頭略膨大。蒴果三棱狀球形。花期7-8月,果期8-10 月。

生長環境


我國北方多為盆栽,南方則露地栽培。常逸為半野生。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強心作用。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止痛,解毒。治全身筋骨疼痛,蠱毒及胸口痛,各種爛瘡。”
2、《湖南藥物志》:“治瘡癤腫毒,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