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慶壽寺的結果 展開
- 金國燕都一大名寺
- 昆明富民萬佛山慶壽寺
-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鎮慶壽寺湖
- 咸陽彬縣清涼山慶壽寺
慶壽寺
金國燕都一大名寺
慶壽寺原址在北京西長安街上28號,即電報大樓西。該寺創建於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內有雙塔,故又稱雙塔寺。九級海雲塔,建於蒙古國憲宗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七級可庵塔,建於蒙古國憲宗蒙哥汗八年(公元1258年)。雙塔都是八角密檐磚塔,東西比肩排列。九層塔為海雲大師靈塔,低者為曾主持慶壽寺的海雲得法大弟子可庵之靈塔。
雙塔在慶壽寺的西側,八角形九級一座,額曰“天光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佑聖國師之塔”;八角形七級一座,額約“佛日圓明大禪師可庵之靈塔”。在海雲禪師塔前原有《大蒙古國燕京大慶壽寺西堂海雲大禪師碑記》一座,為王萬慶撰。此碑現存於宣武區法源寺內。
慶壽寺雙塔遠景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上命役軍民萬人重修,費至鉅萬。即成,壯麗甲於京都諸寺。”修后之寺“完整雄壯,為京師之冠。”元代著名書畫大師趙孟洮曾留詩云:“白雨映青松,蕭颯灑朱閣。稍覺暑氣銷,微涼度疏箔……”。據說昔日慶壽寺精藍丈室之前,松樹繁茂,樹陰密布,景色十分美麗,有流水橫貫東西。後來水干橋廢之後,留有兩個石碑,是金章宗親筆所書的“飛渡橋”、“飛虹橋”六個大字,筆力強健有力,有王者之范。
慶壽寺雙塔
慶壽寺雙塔模擬圖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在早晨太陽似出似不出的時刻,站在西單牌樓東南角老長安戲院門外朝東看,就會看到那兩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東走,臨近塔的時候再看,兩座塔原來都在路北的慶壽寺里,而且挨得挺近,彷彿長幼相依。這個因早晨的光學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
慶壽寺
慶壽寺其一
[元]王冕
寶剎都城內,今朝曠野中。
浮圖瞻寶志,書記憶劉聰。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
徘徊增感慨,歷落問英雄。
慶壽寺其二
[元]王冕
書記去已久,令人動慨慷。
但能成事業,不解制綱常。
花落重城晚,雲沉大野荒。
盧溝三尺土,春雨樹蒼蒼。
慶壽寺[北京市西長安街慶壽寺]
元代刺繡珍品。北京慶壽寺雙塔發現。綉袱為綢質赭黃色地,中間綉有黃龍和彩雲,四角綉有連荷、牡丹、芍藥、菊花,四周還綉有牽牛、野菊和串枝雜花。綉工精細,構圖嚴謹,針法多變,為元綉優秀之作。
雙塔慶壽寺出土的緙絲紫湯鵝戲蓮片
緙絲紫湯鵝戲蓮片
緙絲其實並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
此次出土的緙絲為元代作品,以紫色為地,上施以黃綠相間的水波紋和卧蓮圖案,卧蓮之間有鵝嬉戲,故被稱為“紫湯鵝戲蓮”。此件絲織品構圖自然,用色簡單,織造手法粗獷,工藝以平緙為主。
慶壽寺原址在北京西長安街上28號,即電報大樓西。該寺創建於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內有雙塔,故又稱雙塔寺。九級海雲塔,建於蒙古國憲宗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七級可庵塔,建於蒙古國憲宗蒙哥汗八年(公元1258年)。雙塔都是八角密檐磚塔,東西比肩排列。九層塔為海雲大師靈塔,低者為曾主持慶壽寺的海雲得法大弟子可庵之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