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實證的結果 展開

實證

中醫術語

簡介


● 英文名稱:Excess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假如病中無汗,腹脹不減,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稟厚,脈實有力,此實也。(《醫學心悟》)

名詞解釋


● 外邪侵犯人體,或是臟腑機能失調,痰飲、水濕、積氣瘀血、宿食、燥屎、膿、蟲、砂石等有形之物停積體內,導致各種邪氣盛實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綱,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實。實證,即對感受外邪,或病理產物蓄積體內所致各種臨床表現的病理概括。其成因主要是外邪侵入人體所致,或內臟功能失調,以致痰飲、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停留在體內。

臨床表現

● 由於致病邪氣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實證的表現不一,而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胸悶煩躁,腹部脹痛拒按,甚至神昏譫語,痰涎壅盛,呼吸氣粗,小便不利,或淋瀝澀痛,大便秘結,或下利、里急后重,舌質蒼老,舌苔厚膩,脈實有力。

病機析要

● 邪氣過盛,正氣與之抗爭,陽熱亢盛,故發熱。
● 實邪擾心,或蒙蔽心神,故煩躁甚至神昏譫語。
● 邪阻於肺,則宣降失常而胸悶,喘息氣粗,痰盛者見痰聲漉漉。
● 實邪積於腸胃,腑氣不通,故腹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
● 濕熱下攻,可見下痢,里急后重。
● 水濕內停,氣化不行,所以小便不利。
● 濕熱下注膀胱,故小便淋瀝澀痛。
● 邪正相爭,搏於血脈,則脈實有力。
● 濕濁蒸騰,故舌苔多見厚膩。

臟腑常見實證

● 心脈痹阻證:血行不暢,瘀血阻滯心脈,以胸悶心悸,心痛如刺,痛引肩背內臂,唇舌紫暗,脈細澀或結代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風寒閉肺證:風寒外襲,肺氣鬱閉,以惡寒無汗,胸部緊悶,咳嗽氣喘,或有哮鳴,苔白,脈浮緊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寒濕困脾證:寒濕內盛,困阻脾陽,以脘腹脹悶,口膩納呆,口淡不渴,頭身困重,泛惡欲嘔,腹痛便溏,或身目晦暗發黃,或白帶量多,體胖,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蟲積腸道證:蛔蟲等寄生腸道,耗吸營養,阻滯氣機,以腹部陣痛,痛時有塊,貪食而瘦,或鼻癢、睡中骱齒,或唇內有粟粒樣小白點,或大便排蟲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瘀阻胞宮證:瘀血阻滯胞宮,以小腹固定刺痛、拒按,或有腫塊,或月經後期、量少、夾塊、色紫暗,或閉經、崩漏,舌紫暗或有斑點,脈弦澀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GB/T 16751.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