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犢鼻的結果 展開

犢鼻

服飾和穴位總概括

犢鼻,古代服飾,是犢鼻褌(kūn)的省略。亦省作“犢裩(kūn)”。即短褲(一說圍裙),形如犢鼻,故名。

簡介


● Dúbí ST35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穴名釋義


● 犢,小牛;鼻,鼻子,含凹陷之意。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有如牛犢鼻孔,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膝前區,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簡便取穴

● 屈膝,可見髕骨與髕韌帶外側有一凹陷,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膝關節囊,翼狀皺襞。
● 淺層分佈有腓腸外側皮神經,股前皮神經;深層分佈有脛神經,腓總神經的膝關節支,膝關節動、靜脈網。

主治


● 腰痛,冷痹不仁,腳氣。
● 穴位局部病症,例如關節屈伸不利,膝部痛,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

操作


治療操作

● 向後內斜刺1~1.5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0~20分鐘。

古籍摘要


● 《靈樞·雜病》:膝中痛,取犢鼻,發而間之。
● 《針灸甲乙經·卷十一》:犢鼻腫,可刺其上,堅勿攻,攻之者死。
● 《針灸大成·卷六》: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腳氣,膝臏潰者不可治,不潰者可治,若犢鼻堅硬,勿硬攻,先洗熨,微刺之,愈。

常用配伍


● 配梁丘、陽陵泉、膝眼、膝陽關、委中,治膝關節痛、膝關節炎。
● 配陽陵泉、委中、承山、委陽、陰陵泉,治髕骨脂肪墊勞損。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