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症候群

密集型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這個詞是近年來隨著網路發展才被人們所熟知的,其本意是對孔洞的恐懼。這種恐懼通常由特定的視覺刺激引發——當看到具有密集孔洞結構的物體(尤其是當孔洞出現在人體皮膚上)時,密集恐懼症者會感到厭惡,並可能引起恐慌或偏頭痛等癥狀。儘管大部分情況下他們看到的密集孔洞都是無害的——比如蓮蓬、肥皂泡等等——這些圖像卻切實影響到了密集恐懼症者的日常生活。

基本介紹


在很長時間裡,密集恐懼症只是作為捉弄人的把戲和吐槽的對象存在。直到人們發現對密集圖片的抱怨具有很高的廣泛性時,才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注意。有趣的是,儘管在最新的心理健康手冊《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仍沒有將密集恐懼症列為心理失調,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最為普遍的恐懼症之一——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心理學家傑夫·科爾(Geoff Cole)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在被調查者中有高達16%的人群被密集恐懼症困擾,甚至當他們看見充氣巧克力甚至多孔乳酪這些帶孔的美味時,都會產生噁心和厭惡的感覺。可以想象,當密集恐懼症發生在一位吃貨身上時是多麼悲催的一件事情。

病因


科爾小組的研究者著手追尋密集恐懼症的緣由。在實驗中一位被試者的報告引起了研究小組成員的興趣。這位被試者描述到,當看到一些有毒動物,例如藍環章魚時,也會產生類似的不適感。於是,研究小組成員搜索得到了一些十分危險的有毒動物圖片。這些動物包括藍環章魚(Hapalochlaena)、巴西遊走蛛(Phoneutria)、內陸太攀蛇(Oxyuranusmicrolepidotus)、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以及石頭魚(Synanceia)等。同時,實驗人員還挑選了一些形態相近但並不危險的章魚、蜘蛛和蛇類等圖片作為對照。將這些動物的圖片進行了和之前實驗一樣的處理后,研究人員驚奇的發現,和無毒的動物圖片相比,有毒的動物圖片同樣在中等範圍的空間頻率上具有更高的對比度。
密集症候群
密集症候群
藍環章魚。
由此,科爾和他的小組認為,密集恐懼症實際上是對有毒動物發現-趨避效應的表現。而這一效應,也許在人類起源之前就產生了。對於有毒動物這種視覺特徵的不適感,有利於我們的祖先及時發現和逃避有毒動物的侵害,並通過遺傳固定在我們人類的大腦深處。“我認為,即使自身並沒有意識到,每個人其實都有密集恐懼傾向”,科爾說道。事實上,科爾的一項實驗表明,即使對多孔的照片不害怕的人,在觀看這些圖片的時候也會覺得很不舒服。

視覺和危險


在先前對密集恐懼症的認識中,人們一般認為,密集恐懼來自於對孔洞內可能隱藏的危險生物的恐懼感。然而,科爾小組的研究結果顯示,引起密集恐懼感的原因是特定的視覺特徵,而非孔洞本身。
在早先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發現一些特定的視覺特徵可以吸引人的注意,並引起一定的心理反應。例如,相較於發現青蛙,人類能夠更快的發現蛇。並且和通常“運動的物體更容易被人發現”的認識不同,研究發現盤曲起來的蛇比正在遊走的蛇更容易被發現。這也許印證了科爾小組的實驗結果:盤曲起來的蛇,它身體上斑紋的組合在視覺上更符合引起密集恐懼感的特徵。
一般來說,有毒的動物(以及它們的模仿者),大多具有鮮明的色彩和斑塊,這在生物學上被稱作警戒色,用來警告可能的入侵者自己不好對付。通常人們只是注意到鮮明的色彩,但忽視了警戒色具有的紋理。對於很多動物來說,其辨色能力並不強,因此,通過一定的紋理結構來達到警戒目的,是使用警戒色動物的更好策略。科爾小組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對一些有毒生物所具有的視覺特徵的反應,能夠有效的起到引起發現-趨避作用。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得以倖存,多虧了這種對有毒生物所表現視覺特徵的反應。而密集恐懼,只是這種反應的一點點副產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