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人

詩評人

詩評人徠,主編是楊繼暉,2006年4月——2011年10月,共推出14期。

詞條簡介


《詩評人》
國內唯一的詩學批評民刊
主 編:
楊繼暉(浙 江)
副主編:
李曉玲(甘 肅)
葉建寶(北 京)
藝術監製:
戴可傑(浙 江)
美術編輯:
邢建東(甘 肅)
李 瓊(廣 東)
沈素蓮(浙 江)
法律顧問:
李曉玲(甘 肅)

詩評方陣


A
阿夏 阿末 阿瀅 啊嗚 艾自由
B
白鴉 北塔 北魏 北野 邊建松
C
蔡慶生 蔡寧 蔡俊 蒼鷺 長楊散人 陳本益 陳福季 陳福成 陳超 陳仲義 陳均 陳衛 陳漢雲 陳洪金 陳樹義 陳祖君 程光煒 程文楚成
D
大荒 鄧程 鄧艮丁魯 丁威仁 丁慨然 董迎春 杜谷 杜李 段從學
F
樊子 非馬 馮碧落 馮楚
G
高平 高維生 高嗣照 高標 戈多 耿庸 鬼叔中 郭小聰 郭偉
H
寒山石 韓宗寶 韓立勇 和平島 何山川 洪迪 胡源 胡禮忠 胡亮 呼岩鸞 樺明 黃維梁 黃淮 黃昌勇 黃燦然 黃運豐 霍俊明
J
蔣登科 蔣藍 蔣楠 江非 江耶 江離
K
柯平 柯健君
L
藍棣之 老楓 老船老秋 樂思蜀 雷業洪 雷文學 李瑞騰 李翠瑛 李森 李子榮 李震 李霞 李犁 李俠 李曉玲 李志元 李文 李長空 李陽春 李康化 李書烜 李劍嘯 李明亮 梁小斌 林德俊 林趕秋 林雨 林忠成 林馥娜 流沙河 劉振華 劉正偉 劉令蒙 劉春 魯德俊 羅洛 羅雨 駱寒超 綠原 呂進 呂宗林
M
馬立鞭 馬步升馬永波 馬兆印 馬忠 茅紉芷 毛翰 眉睫 覓雪嫦晴 莫耀裾 木朵
P
潘頌德 潘靈劍 潘建設 龐清明 龐蕪 彭金山 皮旦
Q
齊雲 齊鳳池 錢志富 錢剛 青海湖 青未了秦華 邱明正 秋風
R
任牧 如是
S
薩仁圖婭 沙鷗 山城子 沈澤宜 沈用大沈奇 瀋河 盛海耕 十品 施偉 石天河 司馬策風 宋烈毅 宋世安 孫光萱 孫玉石 孫則鳴 孫躍東 孫慧峰 孫相陽
T
陶保璽 譚桂林 譚延桐 唐曉渡 唐捐 唐欣 天界 凸凹
W
萬龍生 王聖思王式儉 王耀東 王端誠 王榭 王曉琴 文青 吳曉東 吳震寰 武強華
X
西渡 西馬下雨的樟樹 曉曲 縴手太陽 向明 向陽 向天笑 向迅 向榮 向筆群 蕭蕭 肖水 燮克 謝冕 謝啟義 謝有順熊輝 徐守忠 徐振清 徐敬亞 徐強 徐鄉愁 徐淳剛 許霆 雪硯 尋美麗
Y
嚴忠政 焱冰 顏同林 楊春光 楊宗翰 楊四平 楊青雲 楊光 楊麟 楊繼暉 葉建寶 野松 一簞 伊爾根覺羅·斯人尹克軒 游喚 余曉明愚木 遠行健 元谷 袁勇 雲外野鶴
Z
張惠仁 張子清 張清華 張海峰 張延文趙冬穎 趙思運 趙四 趙福治 趙卡 趙勇 鄭敏 鄭奇 鄭小瓊 鄭煒 鄭立峰 指紋 周夢蝶 周仲器 周瑟瑟 周瓚 周天忠 朱健 朱紋 朱玲琳 朱赤 庄曉明 鄒漢明 作二
(以上均為在《詩評人》刊物上發表過文章的作者)

各期目錄


◎創刊號目錄
楊繼暉/創刊詞
□詩評新銳
文 青/這是他的大海——讀龐白《大海比沉默無聲》(組詩)
文 青/柔軟集結起來的硬——談水古詩歌中的殘忍藝術
□詩歌賞析
楊繼暉/目睹疾病中的火焰
楊繼暉/一路向西:走進歐隆痴的故鄉
李曉玲/對縴手太陽《李白最後的月亮》的解讀
韓宗寶/詞語中的詩人——卡丘主義詩人周瑟瑟散論
下雨的樟樹/途中——讀池凌雲的詩集《一個人的對話》
野 松/充滿女性玄學主義的意識流寫作——讀《馬莉金色十四行詩歌》
邊建松/就尋找這樣的背景——我理解的魯西西
鄭 煒/詩人澀水及其詩歌
盛海耕/讀鄭煒短詩有感
趙福治/在寓言的拇指上詮釋城市的意象——讀衣水的《新寓言》組詩
李 森/彎腰拾起語言的碎片——李磊50首《搖滾》讀後
馮碧落/在極輕和極重之中——讀羽毛最近的詩歌
焱 冰/關於海嘯《河流》的文本細讀
啊 嗚/《兩隻烏鴉》的翻譯——與周永啟先生商榷
李文 馬兆印/愛在凋零與綻開間徘徊——莫林的詩歌《凋零與綻開》讀後
李長空/凌雲健筆意縱橫——楚成《東湖詩詞楹聯集》序
紫陌紅塵/略論楊繼暉歷史題材詩歌里的意象呈現
□詩話筆論
林趕秋/大隱居詩話(節選)
楚 成/梨園詩話(節選)
施 偉/僧搞月下門詩話(節選)
上帝的拇指/讀《六一詩話》
寒山石/詩歌鑒賞之管見
樂思蜀/平民的精神
柯健君/向生活學習
沈 河/在所處的位置接近生態詩歌
秦 華/散文詩與散文、詩歌的關係——讀耿林莽先生的《散文詩:“化散文”和“散文化”》
作 二/誰在“推敲”誰在“綠”
阿 末/怎樣的一代人——再讀顧城的《一代人》
雲外野鶴/邊讀邊想
老 楓/海子,凝重的浪漫主義
司馬策風/淺談詩和詩味
指 紋/為詩歌《灰燼》一辯——對《與詩歌的庸俗和平庸作鬥爭》的回答
郭 偉/論后形而上學時代的詩學建構
□詩人訪談
呂宗林/誰為中國新詩捧出新“乳酪”——訪“手機簡訊圖畫詩”獨創詩人曠野道人
天 界/雷子:穿行於黑夜的思想歌者
◎第二期目錄
蔡慶生/卷首語:致《詩評人》
□風生水起
霍俊明/暗夜中的汲水者:靈魂在探詢與揭秘途中
霍俊明/從午後抵達的斑駁光線與沉潛面影
□鐘鼓笙瑟
阿 末/二元思維在詩歌中的表現及魅力
蔡慶生/新詩該往何處去
楚 成/淺談我對傳統詩詞創作和前途的認識
郭 偉/面向詩的事情
寒山石/拷問靈魂
林趕秋/中外小詩之初步比較
錢 剛/現實狀態下行為的詩意
上帝的拇指/詩的語言神的在場
謝啟義/由閔雲霄文章《貴州詩歌現在進行時的梳理與批判》想到的
□照野旌旗
啊 嗚/從咒語說起
邊建松/潘維《太湖龍鏡》的考察報告
北 塔/“一個劈木柴過冬的人”
李曉玲/田園守望者
李子榮/以詩為歌,以水為馬
李長空/樸實的詩歌,厚重的意蘊
呂宗林/維美主義的野葡萄
馬兆印/對蘭雪詩歌的一次閱讀旅行
十 品/看我胸中雲夢
天 界/閃失,意象詩歌致命的硬傷
譚延桐/穿著軍裝的詩
燮 克/寫血液里的東西
楊春光/生活平面上的深層光芒
楊青雲/外長詩人的中華魂
楊 光/苦難的隱匿與美的凸現
楊繼暉/模擬35分鐘的旅程
野 松/充實而又空靈的帶光寫作
葉建寶/平民敘事的生活技巧
遠行健/明媚而恍惚著,路過春天
□白衣煮酒
高維生/紀念,從明天開始
江 耶/讓語言側過身來
齊鳳池/詩人的命運
秋 風/呼喚詩性的回歸
縴手太陽/一納米長的道路(系列):小蟲童話
元 谷/非茅廬筆記:懷疑論者的決絕
◎第三期目錄
楊繼暉/卷首語
□鐘鼓笙瑟
霍俊明/詩歌倫理與深入當代
龐清明/詩壇亂象或提倡一種健康的批評
譚延桐/詩歌到底應該表現什麼
□照野旌旗
程光煒/從戲劇性的角度看
李曉玲/梨花一枝春帶雨
林忠成/莽漢開始撒嬌
呂宗林/月光下的步行者
向天笑/靈魂的視野
王式儉/沙陵的詩歌
楊四平/掙扎於文本與現實之間
楊繼暉/一首親切的外交詩歌
葉建寶/由死而生的情緒體驗
鄭立峰 陳漢雲/觸摸疼痛
□現在回首
西 渡/新詩到底是什麼?(節選)
眉 睫/浮出水面的詩人廢名
眉 睫/新發現的一封廢名佚信
眉 睫/發掘詩人朱英誕
□流蹤派影
啊 嗚/卞之琳詩歌的留白藝術
蔡慶生/讀《新月詩選》
藍棣之/孫大雨《決絕》
李 文/生命如野花般艷麗多姿……
李長空/淺談聞一多的“三美”詩論、創作實踐及對後來創研者的影響
黃昌勇/新月詩派論
宋世安/詩意的林徽因
孫光萱駱寒超/卞之琳《距離的組織》
唐曉渡/亦幻亦真,似幻還真
萬龍生/格律體新詩的曲折歷程(節選)
謝 冕/聞一多《死水》
楊繼暉/曹葆華《她這一點頭》
張惠仁茅紉芷/臧克家《村夜》
□白衣煮酒
阿 夏/走近食指:清貧得令人想哭
蒼 鷺/三個上帝之子:昌耀、海子與葦岸
蔣 藍/一個詩人的正讀形象
老 船/五百年前的青蔥
趙 四/火之虎——一代神話
朱 赤/懷舊情節里的詩歌情結(外一)
◎第四期目錄
李曉玲/卷首語
□鐘鼓笙瑟
蔡 寧/當下詩壇需要一盞審美共識的聚光燈
鄧 程/倡議發起新白話文運動
寒山石/網路詩人的精神缺陷
李曉玲/詩人的狂歡與祭禮
□照野旌旗
阿 瀅/《陽光里的影像》序
長楊散人/讀楚成《西安記游三首》
陳洪金/流淌在血液里的軍魂——趙振王詩集《口令之上》解讀
程 文/別開生面的新花——評《新世紀格律體新詩選》
鬼叔中/遷徙者——南方狐詩集《重蹈覆轍》序
韓立勇/孤獨者、梅超風到塑料模特——讀指紋先生近詩歌有感
樂思蜀/隨便說說趙麗華
雷業洪/吶喊民困 詩國驚雷——讀王學忠《太陽不會流淚》等詩集
李書烜/傾注於民族情感的嚴迪詩人
李劍嘯/一首詩和一個時代——評山東陳亮的詩
羅 雨/命運的礦山:穿透黑色的灼傷——“礦山詩人”甘谷列印象
莫耀裾/於平凡細膩中突現人生——評向天笑的詩集《內心的光亮》
宋烈毅/自我言說與詩言說——細讀余怒詩歌
王耀東/新鄉土詩在中國現代詩的發展中有著不凡的意義——武漢全國鄉土詩研討會上的發言(節選)
萬龍生/葉菲洛《昨日之花》詩論部分初探
楊繼暉/讀吳純儉的《失去底人》
鄭 奇/真情至性高韻雅懷——周國忠《青城詩抄》讀後
□流蹤派影
霍俊明/在良知與批判之間展開的詩學空間——對鄭敏80年代後期以來詩論的一種考察
藍棣之/九葉派詩歌批評理論探源
李陽春趙冬穎/九葉詩派的日常語言建構
李康化/聽著小夜曲離去——小記九葉派詩人王辛笛
林趕秋/“形式是內容的延伸”:鄭敏詩歌創作的重要階段
孫玉石/陳敬容的《珠和覓珠人》
王聖思/杭約赫的《題照相冊》
鄭 敏/《詩人與矛盾》(節選)
鄒漢明/唐湜和微笑
□白衣煮酒
高 平/高平詩話(節選)
石天河/紀念《星星》五十周年
何山川/我看物主義
樺 明/詩人的貧困是應該被祝福的嗎
向 明/石榴像苦瓜
向 迅/談詩人的孤獨
元 谷/試著接近大師——我對曼德爾斯塔姆的幾個認識(節選)
◎第五期目錄
葉建寶/卷首語:渴望對峙
□鐘鼓笙瑟
丁慨然/優化新詩發展的環境
胡 源/後現代時期的詩歌創作與藝術再現
李子榮/當代文學的語言狀況與新白話文運動
林 雨/城市·詩·記憶——“城市·城市”詩歌大展側記
□照野旌旗
蔡慶生/歌者之歌——讀《宮璽詩稿》
杜 李 胡禮忠/用大山激情碰撞現實浪漫哲理的狂歌者——漫評楊秀武詩歌創作
馮 楚/我在詩歌的疼痛中清醒過來——簡評詩人拜星月慢的一首詩
洪 迪/唯精美是求——讀《鄭煒詩選》
霍俊明/歐陽江河印象:站在虛構這邊,站在生存這邊
江 非/一陣避重就輕的風——對孫梧一首短詩的細讀
江 耶/七十二水歸正陽──對壽州詩群生態考察的報告
呂宗林/宏大敘事題材的詩美呈現——讀胡丘陵長詩《長征》
覓雪嫦晴/地上不能傾倒的某些理想,必須站著——解讀烏衣婷組詩《向日葵傳說》
青未了/殷龍龍詩歌中的自由精神
沈澤宜/藏馬詩集《別站在風口》序
十 品/“先到萬花川穀”——讀方文竹的散文詩集《深夜的耳朵》
宋世安/讀詩札記五·吾同樹篇
萬龍生/成功的跨越 雄辯的證明——讀王端誠格律體新詩集《秋琴集》
尋美麗/一個人的江湖
楊青雲/一位滄桑苦旅者的追問——讀喬明傑詩集《追問漂泊的存在》
楊繼暉/他的內心有一片水——讀曹伶文《尋水記》
余曉明/南京詩人——想象性共同體?
張海峰/他無法大聲叫喊
鄭小瓊/自由者的吟唱——讀龐清明詩歌
周天忠/《感動的天空》序
□現在回首
北 塔/“從濃霧中傳來沉重的櫓聲”——悼念老詩人蔡其矯
作 二/25年:四次甚至更多的仰望或平視——清凈即自由·蔡其矯
眉 睫/想起被遺忘的詩人石民
下雨的樟樹/美國自白派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
□白衣煮酒
戈 多/在路上——對一則寓言的改寫
李 霞/詩憂——漢語新詩90華誕獻禮之二
李明亮/親愛的稿費(節選)
馬兆印/寫作的感慨
王 榭/3月10日,想起了父親,想起了海子——謹以此文獻給在天堂的父親與海子
◎第六期目錄
潘頌德/卷首語:詩評即是藝術,又是科學
□白衣煮酒
戈 多/淺析“中間代”的偽詩學命題
老 船/簡單談談所謂的詩歌公約
陳福季/對李捷《臧克家與毛澤東詩詞》一文的幾點正誤
李明亮/永遠的詩刊
潘靈劍/詩歌的“馬爾薩斯惡夢”
□鐘鼓笙瑟
楚 成/繁榮武大文苑,培育珞珈詩才
馬 忠/法則給我們自由
齊 雲/北窗詩話
錢 剛/此在到彼在的舞蹈
邱明正/《中國現代新詩理論批評史》序
□照野旌旗
蔣登科 熊 輝/在真誠和人性之間崛起的邊防詩歌
老 秋/蝶舞翩躚我心依然
劉正偉/諷喻的詩生活
薩仁圖婭/尋夢旅人的詩世界
山城子/說李長空的一首詩
施德善/詩歌的力量
趙 卡/作為白日夢的體驗、冥想和猜測
庄曉明/章治萍的“皿”
□流宗派影
啊 嗚/早熟的悲劇
杜 谷/懷蘆甸
耿 庸/魯藜詩散記
羅 洛/阿壠的詩論
綠 原/《白色花》序
牛 漢/一個鍾情的人
王式儉/《七月文粹》序
朱 健/胡風這個名字……
□幾家專欄
高 平/邊塞詩與盛唐氣象
馬步升/陽颺詩藪
彭金山/崛起的高地
向 明/龍種自與常人殊
□人在現場
中法兩國詩歌現今的地位如何?——2007法國“詩人的春天在中國”活動北京研討會
“儒家美學的躬行者——向明詩作學術研討會”議程
◎第七期(台灣專刊)目錄
向 明/卷首語:認識「台灣詩」的一份小點心
□鐘鼓笙瑟
丁威仁/從「詩文學聯邦」到「詩文學邦聯」:初論八0年代至九0年代創社
楊宗翰/被發明的詩傳統,或如何敘述台灣詩史
向 陽/歷史論述與史料文獻的落差
李瑞騰/有關「詩社與台灣新詩發展」的一些思考
林德俊/校園詩社/刊的跨世紀走向
□白衣煮酒
蕭 蕭/酒在台灣新詩中豐富文化載體
非 馬/詩的幽默,幽默的詩
大 荒/鎖碼頻道與單身牢房
周夢蝶/鹿橋《人子》二十年後重讀
雪 狼/新世代詩人在題材內容上的「私我」趨向
□照野旌旗
錢志富/余光中是怎樣成為中國當代大詩人的
陶保璽/「垂釣者」走向「九宮鳥的早晨」——對周夢蝶晚近詩歌的賞析與沉思
游 喚/文化詩學論梅新——評梅心詩集《家鄉的女人》
和平島/涉水而來的詩仙洛夫
吳震寰/我所熟知的非馬先生
黃維梁/向明。向明——讀向明的六行體長詩《生態靜觀》
王式儉/高凖論
雪 硯/閱讀蘇紹連詩集《大霧》──蘇紹連作品中,「他者化」型塑過程的自我靈視與象徵意義
孫相陽 朱玲琳/石頭裡的別緻風景——台客《與石有約》詩文品讀
李翠瑛/現代失戀哲學——談夏宇的二首小詩
唐 捐/純粹與雜質的辯證:評詹澈《海浪和河流的隊伍》
◎第八期(格律體新詩專刊)目錄
萬龍生/卷首語
□鐘鼓笙瑟
呂 進/三大重建:新詩,二次革命與再次復興
向 明/超現實不如超習慣
毛 翰/新詩格律化的冷思考
周仲器/萬紫千紅才是春——迎接新格律詩建設第三次浪潮高潮的到來
沈用大/關於重建新詩格律
程 文/關於古今民族詩歌的基本格律思想
萬龍生/當代詩詞與格律體新詩漫議
魯德俊/新詩格律構型
王端誠/格律化是新詩發展的必由之路
黃 淮/關於自律體新格律詩的思考
丁 魯/當前中國新詩面臨的問題(提綱)
潘頌德/中國現代格律體新詩流變述論
許 霆/中國新詩語言節奏論
孫則鳴/再論“對稱原理”在新詩節奏格律體中的統攝作用
蔣登科/現代詩為什麼要談格律
陳本益/早期格律體新詩的兩種體式
譚桂林/論中國現代新詩韻律的詩學探索
□人在現場
楊繼暉/側
常熟會議消息兩則
◎第九期(朱英誕專刊)目錄
朱 紋/卷首語
□白衣煮酒
陳翠芬/朱英誕生平與創作1913——1983
何炳棣/少年時代的朱英誕
陳 均/朱英誕瑣記——從《梅花依舊》說起
陳啟智/深恩厚愛 刻骨銘心——記我的四姑父朱仁健先生
□照野旌旗
廢 名/林庚同朱英誕的新詩
吳曉東/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代派詩人的鏡像自我
彭金山 劉振華/“美麗的沉默”與時代的錯位——論現代詩人朱英誕《冬葉冬花集》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命運
向 明/重見淹沒的輝煌——發現朱英誕和他的《冬葉冬花集》
蔡慶生/妙在不明言——朱英誕詩歌欣賞
徐守忠/朱英誕先生的詩
陳 均/廢名圈、晚唐詩及另類現代性——從朱英誕談中國新詩中的“傳統與現代”
眉 睫/記住詩人朱英誕——喜讀《新詩評論》第六輯
楊繼暉/夜行人如最輕的風——讀朱英誕詩集《冬葉冬花集》
□現在回首
朱英誕文選
□有些詩歌
朱英誕《冬葉冬花集》
◎第十期(新詩鑒賞集)目錄
編輯部/卷首語
白 鴉/第三種消解:一個自由、側面的呂約——談談呂約詩歌
北 塔/“在那裡:詩神在黑鐵上發燙”——重讀駱一禾的詩
北 野/身體的守望者:關於梅依然的組詩《女人的河流》《女人的聲音》及其他
邊建松/我們離自己有多遠——讀濮波近期詩歌
蔡慶生/隱痛,各有千秋
蔡 俊/唐果詩歌閱讀札記
陳福成/想起四川老鄉作家詩人們——賞讀傅智祥詩集《拾蚌者之歌》
陳 衛/白日夢寫作——評老員外(金黃的老虎)的詩集《春服既成》
程 文/劉章的“白話律詩”
段從學/李小洛:在宿命的貧困中孤獨地飛翔
樊 子/朱巧玲詩歌中的美學傾向
高 平/回望紛飛的大雪
高嗣照/懷揣詩歌 浪跡天涯——點擊黃葵和他的詩歌軌跡
郭 偉/形下之詩——評陽明明詩歌及對湖南詩人論壇詩學的批判
韓宗寶/處境或者言說的困頓——淺析宋方金詩歌《怎樣才能告訴你一場鵝毛大雪》
寒山石/拆遷是一種永遠的痛——王學忠詩歌《等待拆遷》賞析
何山川/《小楊和馬麗》等四本詩集的讀後感
胡 亮/中型詩《空著》:理性與非理性的“雜色織錦”
呼岩鸞/隨緣於塵世與凈土:就是詩歌舍利
黃燦然/弗洛斯特的拒絕
霍俊明/求真的汲水者和詩美的跋涉者——非馬詩歌印象
蔣登科/劉清泉:低姿態與高追求
蔣 楠/在詩海里靜候的水手——評楚中劍的詩歌練習冊《孤獨的城》
柯 平/榆木錯錯愛
老 船/隱秘花園的旁觀者——朱朱詩歌的主觀閱讀
樂思蜀/回歸日常的抒情——推薦陳傻子《看太湖》
李 犁/寫詩是一條回家的路——評劉川詩歌藝術
李 俠/以異鄉人的姿態在故鄉寫作——詩人雷子的他者性寫作
李長空/向繆斯獻上精織的花環——菊花詩人王端誠十四行花環體組詩《秋菊之歌》賞析
李曉玲/簡評小衣詩歌《肖像》
林馥娜/陷入軌道——讀陳陟雲詩歌《石子》《兩隻蝴蝶》
劉 春/地火在燃燒
馬立鞭/無痕之痕無言之言——讀《涉水之痕》致林新榮信
馬步升/縮略時代的大風歌——讀成路的詩
馬永波/動態平衡的多向性動力——讀育邦
馬 忠/靈思漫舞歌一曲──讀曾美玲詩集《午後淡水紅樓小坐》
潘頌德/執者的詩歌結緣者——《海上新聲》序
錢志富/序肖益人的《彎彎的山路(二)》
青海湖/民心河畔悲憫的吟唱——讀李南詩歌
孫慧峰/一隻在襄北上空盤旋的大鳥——對陸陳蔚詩歌的閱讀
唐 欣/關於《他手記》的手記
凸 凹/對呈圓環狀行走的表達的表達——祁人短詩《和田玉》小析
萬龍生/取自台灣的“變步整齊式”格律體新詩標本
王式儉/馬來西亞的一棵榕樹——田舟詩歌印象
西 馬/沉浸在詩歌所創造的遐想里——讀宋煜姝《我在深秋想起四月》
向 明/“亂”而詩記之
徐振清/我要從南走到北——劉建民(老劍)和他的詩
徐敬亞/男人類的英雄詩氣——與詩人天界的一次單向對話
徐 強/象男人那樣的思考和寫詩
楊四平/尋找悄然失落的世界——序向天笑愛情詩選《或遠或近愛一個女人》
楊青雲/唐德亮詩歌印象片談
楊繼暉/復活、輪迴之後——讀陳先發詩集《前世》
葉建寶/思鄉:詩歌敘述的溯源本能——淺析李曉泉《時間的針》
尹克軒/人與自然和諧美的詩境──讀詩人台客《與石有約》隨想
袁 勇/從亡者的思考到終極精神的逼近——讀蘭馬的小長詩《另一邊》
趙 卡/經驗混成:論廣子詩歌的詞語磨損和文本悖謬問題
趙思運/勿的詩歌創作
趙 四/魔幻之真
張子清/有趣的差異——讀王耀東《插翅膀的鄉事》有感
張延文/“童話詩人”荒原的唯美世界——閱讀荒原的《風過林梢》
沈奇、李震、陳超、陳仲義、周 瓚、徐敬亞、唐曉渡、謝有順/評余怒《守夜人》
◇西安詩評人王式儉先生2009年3月16日因病去世
◇17家論壇(民刊)共同發起“中國詩壇感恩之旅”暨十大影響力詩人評選
◇台州當代作家評論叢書出版
◇“台州十友”詩群成員簡介
◎第十一期(中產階級立場寫作)目錄
徠楊繼暉/序
楊四平/中產階級立場寫作
藍棣之/詩壇正來在一個“引爆點”上
北 魏/為什麼是中產階級立場寫作?
皮 旦/《中產階級詩選》里的中國中產階級各階層分析
白 鴉/走下觀念祭壇 回歸詩學本位——21世紀初漢語詩歌轉型的背景與方向
白 鴉/新思潮的共性與“新立場”的使命
張清華/我們時代的中產階級趣味
張清華/關於現今寫作中的中產階級趣味問題
沙 鷗/“中產階級性”支撐下的詩歌寫作——談《中產階級詩選》的文本精神
沙 鷗/橫渠四句:走出中心與邊緣的悖論——談中產階級立場寫作現象
任 牧/《中產階級詩選》及其社會學視角的評說
趙 勇/“中產階級立場寫作”的癥候分析
黃運豐/從挽救第三代看《中產階級詩選》的妥協性
龐 蕪/為什麼割掉第三代的“尾巴”?——也談《中產階級詩選》的妥協性
潘建設/白鴉為何從“鷹派”變成“鴿派”——試析“敘述轉型理論”與“中產階級立場寫作”之關係
高 標/詩歌史上的雙面特務——從《中產階級詩選》看白鴉立場的不確定性
楊 麟/一場求和的棋局及其疑點——《中產階級詩選》印象
肖 水/是“命名之疑”,還是“立場之疑”——讀《中產階級詩選》兼與楊麟商榷
如 是/先罵手指,再看月亮不遲——旁觀《中產階級詩選》之爭
陳樹義/中產階級寫作立場與中產階級立場寫作
向 榮/想象的中產階級與文學的中產化寫作
趙思運/誰把詩歌綁上“中產階級趣味”的床?
陳仲義/除了中產階級“下午茶”,還有什麼?!
徐鄉愁/詩歌決不能中產階級
梁小斌/親情大同:走出新詩的“死穴”——談白鴉的詩歌新立場
非 馬/詩的中產階級
◎第十二期(立:生於70年代)目錄
北 塔/沉著的自我凸顯(序)
張延文
當下詩歌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對話
詩與史:詩學對話
想象的權力:詩與經濟學
木 朵
陳律訪談:詞語最初的體溫和早期魂靈
楊鐵軍訪談:我知道我需要寫作
馬 忠
民歌滋養下的信陽詩群——序《信陽當代詩人論》
批評:用責任和良知說話——讀譚旭東《尋找批評的空間》
對文學時代表情的關注與透視——淺談楊啟剛文學評論集《文學新浪潮》
陳祖君
“文革”新詩形態論
“文革”地下詩歌的現代性追求
雷文學
在泥土和冰層之間涓涓閃動的淚水——顧城詩《雪的微笑》的哲學解讀
自然之靈:顧城的詩學觀
楊繼暉
走進一個部落——台州70后詩人綜述
台州優秀小詩評點
顏同林
八小時內的重審與想象——穆旦《線上》解讀
被誤讀的新詩傳統
長歌曼舞今何在 淺刺微諷自長吟——論貴州諷刺詩人羅紹書
霍俊明
1989~2009:中國女性詩歌的家族敘寫
“朦朧詩”之後:錯亂的新詩史命名
並未消失的單行道——新世紀十年詩歌批評的問題與考察
鄧 艮
我們究竟如何對新詩說話?
一匹粗糲、錚亮的砂子——也談伊沙詩歌的日常與口語
灌圖時代的詩歌、詩人和詩評者
熊 輝
70后先鋒詩歌處境的“尷尬”與姿態的“先鋒”——兼評霍俊明的《尷尬的一代:中國70后先鋒詩歌》
從現代到當代:中國新詩批評功能的弱化
新詩的格律化建設及其他
董迎春
“大詩寫作”:普世性寫作——以海子為例
磨難主義·內歌唱·藝術的迴響——讀章治萍《哈城之殤》
江 離
潘維:詩歌就是一種審美化的生存
靜止的洞察——閱讀泉子
老 船
泛論“詩人相輕”
今夜微風的暗語——關於長笛手第二本詩集《站在夜晚的風中》
夢境的柵欄爬滿牽牛——《沙井文化》中國詩歌專號的私人閱讀
◎第十三期(孫躍東文選)目錄
流沙河/讀躍冬詩(代序)
我的寫作道路
詩的腳印
回憶李廣田老師在濟南一中
李廣田老師先後主編的兩份校刊
記李廣田和他主編的《鍛冶廠》
李廣田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抗戰初期跟隨李廣田老師流亡記
五十年前第一次見沙汀
周太玄其人其詩
我與靳以先生的一段難忘的交往
我第一次發表小說《春耕》——兼記我沒見過面的老師趙其文
一張慶祝葉聖陶先生五十壽辰的照片
夢縈川大憶“文筆”
作家陳白塵在青年人中間
四十年前的成都暑期作家文藝講
◎第十四期(終刊號)目錄
啊 嗚/牧神的孤獨——對馬拉美純詩世界的管窺
艾自由/嘔心瀝血“麥四行”——短評《麥芒四行體詩二百首》
陳 衛/ 新年重讀一部詩集:《1986—1996〈他們〉十年詩歌選》
鄧 艮/追尋的騎士與安詳的醉獸,或一個香客的精神自傳——讀《沈奇詩選》
段從學/阿毛詩歌中的標點符號——《變奏》印象
郭小聰/評紅衛兵詩選《寫在火紅的戰旗上》
李曉玲/夜風凌厲——評青年詩人宋詠亮詩集《站在夜晚的風中》
李長空/一隻從巴河起飛的鷹——《亦然抒情詩選:巴河的早晨》序論
呂 進/走向新詩的盛唐——序《東方詩風論壇10年詩選》
呂宗林/新聞的芭蕾舞——談張沐興的新聞詩
馬 忠/在冷靜中抵達未知的遠方——讀楊麟詩集《詞語的暴力》
毛 翰/《劉家魁敘事詩選》淺論
秦 華/狂歌狂雪——讀王久辛詩集《狂雪》有感
十 品/一番弄雨花梢——讀代薇的詩集《隨手寫下》
斯 人/邂逅於倒流的時光——湖北作家向天笑散文詩集《時光倒流》賞析
斯 如/這般低賤,那般癲狂——《低詩歌代表詩人詩選》究竟有多低
天 界/除了你,我一無所有——讀戴可傑《九十九朵玫瑰》
萬龍生/隨感23條——讀傅天琳《檸檬葉子》
王端誠/ “定行詩體”的意涵和運用——從萬龍生《十四行八行詩百首》看借鑒與繼承
王曉琴/蘇歷銘現象——從讀蘇歷銘詩集《行走》想到的
武強華/靈魂之上的高原和內心深處的村莊
曉 曲/楓卷秋韻琴悠揚——王端誠格律體新詩的“新三美”
向筆群/故土與生命的言說——讀土家族詩人付顯武的詩集《夢比現實只晚一步》
熊 輝/多維秋思的藝術呈現——論金所軍詩集《紙上行走》中的“秋天”
徐淳剛/漢語詩歌的盜仙草或神奇秘譜——論楊典詩集《禁詩》
楊繼暉/行走在道德邊緣——兼讀林雨詩集《沉》
葉建寶/本我的空間狀態:老船與他的《青春病歷》
一 簞/一座荒涼的野寺,幾串搖落的鈴聲——讀楊雄詩集《形聲》
愚 木/存在的本真——讀胡弦詩集《陣雨》
周瑟瑟/江南詩:歷史的體溫與山河的情感——許軍詩集《吳越敘事:鄉村書》序
楊繼暉/終刊詞

創刊詞


我們知道,在現當代文學里,作品與批評是極不對稱的,就象一長一短的兩條腿,組成跛腳的文學。
就當下詩歌而言,對它的批評更是段言片紙,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如果將這些批評資料全部攏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有一群人,一群個人,正企圖用各自的方法將手中無規則的石子堆積成一道道風景。這是認真的、自願的、清醒的的行為,值得尊敬。
我們創辦這份薄薄的刊物,不是為了要將詩歌批評進行整合,形成統一的、固定的思路,更不是要刻意拔高批評的地位。我們只想通過自身的不斷實踐和總結,逐步影響周圍從事詩歌創作的朋友,讓他們也能夠參與進來,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出對詩歌的感受和體會。
《詩評人》這份期刊,在命名里加上“人”,是想突出個人和人性在詩歌批評中呈現出的重要影響。這是提倡的宗旨所在。
對於一份純粹的刊物來說,人氣、數量都不是追求的目標,質量才是關鍵。
今天,我們從清貧起步。
路的前方是什麼?我們不清楚。但我們相信:“天道酬勤”,不是機會主義的概率意義,而是有志文學之士應有的態度。

終刊詞


臨了,感慨良久,卻不知從何說起。
之所以以“對一本詩集的評論專刊”作為終刊號,實在是我認為,對一本詩集的解讀,除了部分確實是眼前一亮、覺得必須寫點什麼的,大多出於友情、人情目的,如果能寫出、寫好,讓讀者以為然,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創作經驗便能體現出來。
同樣,在對一本集子的評論過程中,由於有了整體的印象,溫暖、平和的語言,會多一些,誇張、偏激的定義,會少一點。而這些,多少應和了《詩評人》的辦刊宗旨。
2006年2月至今,五度寒暑,汶川、玉樹、福島,災難重重,國內民間詩刊更是由興起而逐漸泛濫開。合上這本樸素的刊物之前,有些事可以不做,很多話可以不說,但必須把深藏的感謝表露出來:
感謝向明先生,共推《台灣專刊》(總第七期),以非主流的視野,關注寶島詩壇,儘管只能算是管中窺豹、小菜一碟,但掀起的面紗,盪起清香。
感謝萬龍生先生,在常熟會議的基礎上,共推《格律體新詩專刊》(總第八期),打破了自由詩與格律體新詩老死不相往來的陋習,以民間的姿態,承認了新詩多元化的努力。
感謝朱紋女士,共推《朱英誕專刊》(總第九期),使一位頗具才華的淪陷區詩人,撥開歷史迷霧,真實、清晰地呈現在今人面前。
感謝白鴉先生,共推《中產階級立場寫作》(總第十一期),將大陸詩壇五年來最富前瞻性、比較切合實際的詩寫主張,在爭議中完整地矗立。
感謝孫白先生,共推《孫躍冬文選》(總第十三期),緩緩道來的抗戰期間獨特經歷,流淌出多位老詩人、老作家的精彩往事,篇數雖然不多,卻具史料價值。
感謝蔡慶生先生、潘頌德先生、北塔先生為《詩評人》精心撰寫的卷首語(序)。
感謝一直參與《詩評人》的李曉鈴、葉建寶、戴可傑三位摯友。
感謝所有曾經支持過《詩評人》的老師、兄弟們。
當然,遺憾總是存在,對微型詩(如寒山石先生等)、對散文詩(如秦華女士等),均因條件不夠成熟而未能結集。
窗外桃花,遠方遼闊,浙東的風有著海的咸濕。
世間再無《詩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