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團字
京劇的傳統特色
尖團字是京劇的傳統特色,更何談繼承京劇的傳統藝術。京劇尖、團,實則是古音的活化石!是音韻學的活寶。京劇唱詞的每一字幾乎都有尖團字之說。尖字用的是齒頭音,比如:心、清、醒、精等等;團字用的是正齒音,比如:深、然、照、善尖字屬方言字等等。
目錄
京劇尖團字是寶貝,正如一位老音韻學專家所說:“京劇尖、團,實是古音的活化石!是音韻學的活寶。”他們對京劇傳統的尖團字、上口音,呵護有加,甚至對京劇四大鬚生、四大名旦演唱的個別尖團的“失誤”都“痛心疾首”,更何況現在的大腕、明星以及“藝術家們”的隨心所欲不規範的尖團,更是嗤之以鼻!尖團字是決不應該丟棄的,而是應該繼承!這是因為京劇在長時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積澱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尖團字既是很規範又是很科學的音韻藝術,它是京劇綜合藝術(唱、念)做、打、舞和服裝、道具等要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劇種特色之一。尖團字是京劇獨有的特色,沒有尖團字就不是京劇了。
運用
尖團字和上口音在運用中,可以視歷史、劇情、人物的變化而靈活掌握,切實做到古為今用。比如京劇唱念當中還有一些字的特有的吐字方法如“喊叫”的“喊”字,傳統戲念“閑”,“臉”字傳統戲念“檢”,《甘露寺》中喬玄唱的一句“丈八蛇矛慣取咽喉”的“矛”念“謬”(miu),白字讀作“伯”。
注意
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發音一樣的字,京劇中讀音也不一定一樣。比如“劍”“箭”的讀法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