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鎮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轄鎮

金石鎮位於三台縣西北邊陲,距離縣城36公里,離中江縣城2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4°48′,北緯31°11′。東與建平鎮接壤,南與八洞鎮相接,西與中江縣通濟鎮毗鄰,北與新魯鎮、黎曙鎮交界。截至2020年11月1日,金石鎮常住人口為28698人。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黎曙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石鎮管轄,金石鎮人民政府駐廣東街6號。

歷史沿革


金石鎮
金石鎮
2019年12月,三台縣人民政府撤銷黎曙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石鎮管轄。
金石,俗名大石缸。因場鎮上鑿有能容水七八十擔的大水缸而得名。
黎曙,也稱梨樹場。因有大片梨樹圍繞半個集市而得名。
清乾隆六年(1741),大石缸興場,名雙龍場。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黎曙建場,名梨樹場。
清末民初,三台縣設4路28鄉,大石缸、梨樹場均屬西路牛金鄉管轄,鄉駐地大石缸。
民國9年,川戰迭起,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分上、下鄉,設團練辦事處。牛金上鄉駐梨樹場,牛金下鄉駐大石缸。
民國24年,設大石缸聯保、梨樹聯保。
民國29年,改設金石鄉(牛金鄉、大石缸各取一字組成)、黎曙鄉(梨樹諧音得名,意為黎明的曙光)。
1951年,土改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設金石鄉、黎曙鄉。並從雲同鄉分設同德鄉,因駐地同德場而得名<同德,清末屬魁金鄉(駐蘇河場,今前鋒鎮)管轄,清光緒三年(1877年)興場,取同心同德之義命名同德>。從金石、新魯劃出部分村建石橋鄉,因駐地石橋溝而得名。
1955年從屬金石、黎曙、石橋三鄉各劃出一部份村組成互助鄉。
1958年10月,成立金石、同德、互助、黎曙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改互助為三秀公社,以境內三秀灣得名。
1984年3月,各公社分別改金石鄉、三秀鄉、同德鄉、黎曙鄉。屬金石區
1986年1月,建金石鎮。
1992年9月,撤區並鄉。三秀鄉、同德鄉併入設金石鎮。 黎曙鄉單設為鄉。
1995年,黎曙鄉設為黎曙鎮、
2019年,撤銷黎曙鎮,併入金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遇

場鎮
場鎮
金石鎮位於三台縣西北邊陲,距離縣城36公里,離中江縣城2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4°48′,北緯31°11′。東與建平鎮接壤,南與八洞鎮相接,西與中江縣通濟鎮毗鄰,北與新魯鎮、黎曙鎮(又名,力術鎮)交界。

政治


全鎮面積67.07平方公里,場鎮面積1.0平方公里。轄3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197個經濟合作社,1個居委會,總人口22961人(2017)。
耕地面積2317公頃,人均耕地1.07畝。森林面積162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8.32%。金石鎮原名為童家場,又名雙龍場。始建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后以場上鑿有能容水七八十擔石缸,更名大石缸,清代設牛金鄉。鎮內水、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全。近年來全鎮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先後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和"四川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鎮"。距金石場鎮3公里的團結水庫、翠湖山莊、度假村,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是省、市、縣有名的旅遊地和各種會議的舉辦地。四條出境公路通向東、西、南、北。
全鎮機關內設黨政辦、經濟辦、計生辦、民政辦、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計生服務站等5個行政機構和2個事業機構,人員編製54人,其中行政在編35人(工人4人),事業在編19人。

行政區劃


2019年底,金石鎮設金石、同德、三秀、黎曙4個黨總支,下轄金石場、黎曙場2個場鎮社區,29個行政村。 
金石鎮下轄行政村
金石泉源村高井村草埝村明朗村榮庄村
同德海棠村燕窩村治河村新安村桐子村
三秀互助村李家壩村長虹村友誼村三秀村
黎曙旗山村寨山村土城村長興村黎福村
康莊村元山村玉仙村石柱村蟠橋村瓦窯村
黎曙村字型檔村佛岩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30日,三台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石鎮常住人口為28698人。

經濟


金石鎮
金石鎮
該鎮在發展名、優、特、新水果,藥材等方面,又有新的進展。全鎮發展了10餘個名優水果品種,共計12萬餘株,面積達500餘畝。該鎮現有果園面積2000餘畝,其中優質水果800餘畝。全鎮水果總產達到280噸,年產值實現80餘萬元。水產養殖戶達682戶,養殖面積2490畝,年產成魚可達240噸,產值可達110餘萬元。該鎮種植蔬菜2500畝以上,其中300畝以上的村1個,30畝以上的社52個。水產、水果專業戶達120餘戶。現已逐步形成以玉仙、海棠、桐子、新安、高井村為主體的台北柚、臍橙基地;以互助、三秀、石柱、李家壩村為主體的金花梨基地;以瓦窯、新安、玉仙、三秀、友誼、元山、李家家壩為重點的畜禽養殖基地;以高井、榮庄、治河、蟠橋、長虹、燕河、明朗、桐子、瓦窯、互助村為重點的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以海棠、玉仙、桐子、蟠橋、石柱、康莊、泉源村為中心的林果、藥材型經濟片等基地,推動了產業化的進程。政府還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投入資金3.9萬多元,使"天保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社會


教育

全鎮有科技人員50餘人。有初中校3所,小學校3所,幼兒園6所,在校學生50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有郵政支局(所)1個,業務總收入60餘萬元。計生“三結合”建立基地村2個,落實幫扶戶220戶,比上年增加30戶。加強對衛生的管理,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年內對食品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村(居)民飲用水衛生進行10餘次檢查;開展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母嬰保健法宣傳教育,受教育群眾達3萬人次。廣播電視共覽開通成功,網路電視入戶3000餘戶,在上年基礎上新增600戶;小靈通、聯通、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鎮內通車里程150公里,客運線路5條,運輸車輛50餘輛,年貨動量10萬餘噸,客運量40萬人次;

扶貧攻尖

全面啟動扶貧攻堅工程,鎮、村、社建立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全鎮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幫扶農村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貧困戶149戶,497人,現已脫貧45戶,149人;

民生

該鎮以農業為基礎,以群眾增收為目的,以農田基本建設為突破口,狠抓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治理,全鎮投入70餘萬元對百里渠尾乾渠等農用水渠系進行整治;對鎮內鄉村道路進行維修;同時新建農用提灌站7座,維修塘、庫堰30餘口,精修塘堰4口;

招商引資

該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發展工業戰略目標和“三個”30萬工程,全方位優化投資環境及優惠政策。年內招商引次金額310萬元,四川富文建築有限公司在場鎮新區(佔地27畝)第一期工程(投資400餘萬元)完工基礎上,第二期工程已修商住房門面27個,投資180餘萬元;綿陽東信公司蟲草膠囊系列產品生產基地竣工投產。同時加強鎮內企業改制,將鎮集體企業金福裝飾材料廠改製為私營企業;對負債1400餘萬元的翠湖絲綢廠進行妥善處理,解決了影響全鎮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