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縣

山西省臨汾市轄縣

鄉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端,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陝西為鄰,面積2029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鄉寧縣總人口24.22萬。鄉寧縣屬暖溫帶亞乾旱氣候,轄5鎮5鄉,縣政府駐昌寧鎮。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因避庄宗祖諱,改昌寧縣為鄉寧縣。1961年鄉、吉分置1971年晉南地區析為臨汾、運城兩地區,鄉寧縣隸臨汾地區。鄉寧縣內有209、309兩條國道,台鄉、鄉襄、營萬三條省道。2019年3月,鄉寧縣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鄉寧縣內有荀息墓,廉頗墓,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等著名景點。

2017年,鄉寧縣生產總值1009449萬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68萬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723118萬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53363萬元,增長12.5%。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49811萬元,增長13.3%。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131577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

2020年7月29日,入選到“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中。

2021年,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鄉寧縣人口為206892人。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據嘉慶《一統志》,後唐避李國昌諱改昌寧為鄉寧。又據《郡縣釋名》:“鄉寧縣,蓋合呂鄉、昌寧之名為名也。” 

建制沿革

舊石器時期,鄉寧縣即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
春秋,晉鄂侯(前723~718年)居此,稱鄂。 
戰國,先屬韓國,后屬趙國,均在屈邑境內。
西漢,武帝封駒幾為侯國居此,稱騏,屬河東郡北屈境地。
東漢,屬河東郡北屈境地。
三國,為魏平陽郡北屏境地。
北魏,太武帝析臨汾置太平陝縣,鄂地為太平邊地。延興四年(474年)置昌寧縣,屬中陽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又置平昌縣,屬伍(仵)城郡。
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初屬東魏,繼入西魏、北周,又屬北齊,復為北周所據。
隋,以避諱改中陽郡為內陽郡。開皇元年(581年)廢內陽郡。開皇十六年省平昌入伍(仵)城。大業元年(605年)屬文城郡。義寧元年(617年)析伍(仵)城復置平昌。
唐貞觀元年(627年)改平昌置呂香,與昌寧、伍(仵)城共隸慈州。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因避庄宗祖諱,改昌寧縣為鄉寧縣。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並伍(仵)城、呂香入鄉寧,隸河東道慈州。
宋熙寧五年(1072年)縣省分隸慈州吉鄉(吉縣)、晉州(臨汾)、襄陵、絳州(新絳)、太平、稷山四縣。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
金元光元年(1222年)改隸吉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縣省併入吉州。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復置,隸平陽府吉州。
明隸平陽府吉州。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屬平陽府。
中華民國廢府設道,隸山西省河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直屬省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年隸山西省第六行政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隸山西省第九行政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解放,隸中共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十專員公署,6月10日閻軍佔領縣城,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解放縣城,改隸中共陝甘寧邊區晉南十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隸山西省新絳專員公署,6月改隸臨汾專員公署。
1954年隸晉南專員公署。
1958年10月,鄉寧、吉縣合併,先稱鄉吉縣,后稱鄉寧縣,隸晉南行政公署。
1961年鄉、吉分置1971年晉南地區析為臨汾、運城兩地區,鄉寧縣隸臨汾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鄉寧縣
鄉寧縣
鄉寧縣,位於黃河中游,呂梁山南端,山西省西南,臨汾市西部。地理座標為北緯35°41′30”~36°09′07”,東經110°30′18”~111°16′57”之間。東與堯都區、襄汾縣接壤,西隔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宜川縣相望;南與河津市、稷山縣、新絳縣為界,北與吉縣峨鄰。縣境輪廓大致呈桑葉形,全縣總面積2029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3%,佔全市面積的10%,東起光華鎮的石凹庄,西至棗嶺鄉的萬寶山,長約117.5公里;北始台頭鎮西莊子,南至西交口鄉岔分溝,寬約62.5公里。縣城距臨汾市政府駐地堯都區98公里,距省會太原市372公里,距首都北京922公里。

地質

鄉寧縣地質構造單元的主體是山西地台。地層發育齊全,出露廣泛。主要有:下太古界,分佈於西交口鄉的黃華峪至兩乳山;中元古界,分佈在西坡鎮的岢當山一帶;古生界,以管頭鎮、台頭鎮、尉庄鄉、西交口鄉、西坡鎮、光華鎮為最;中生界,出露在台頭鎮、管頭鎮、昌寧鎮、棗嶺鄉地帶;新生界,分佈在台頭鎮、西坡鎮、棗嶺鄉地區。地層構造主要有:緯向構造體系,經向構造體系,祁、呂、賀蘭山字型東翼構造,前震旦紀東向構造,晉南古帚狀構造。

地形地貌

鄉寧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東北高而西南低,海拔髙度平均900米左右,最高處為高天山,海拔1820.5米,最低處為師家灘,海拔385.1米,相對高差1435.4米。主要山峰有高天山(1820.5米)、牛頭山(1788米)、雲台山(1528米)、雲丘山(1577米)、尖山(1598.7米)、林山(1424米)等。
按地形、地貌、氣候、地面植被等綜合要素,全縣可分為三類:一是西部黃土殘塬區。主要包括西坡鎮、棗嶺鄉和昌寧鎮西北部,總面積61.4萬畝。二是中南部和中北部石山森林區。主要包括台頭鎮、關王廟鄉、尉庄鄉、西交口鄉、雙鶴鄉和管頭鎮一部分,總面積155.43萬畝。三是北部和東部丘陵溝壑區。主要包括光華鎮和雙鶴鄉、昌寧鎮、尉庄鄉、管頭鎮一部分,總面積87.45萬畝。

水文

鄉寧縣有14公里以上的河流和溝道1661條。其中1~5公里的1579條,6~10公里的46條,10公里以上的36條。河流分別自東向西直入黃河和自北向南流入汾河再匯入黃河。主要河流有鄂河,全長71.1公里,流域面積761平方公里;豁都峪,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253平方公里;羅河,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三官略、馬匹峪、黃華略、青石略等,皆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特徵

鄉寧縣氣候屬暖溫帶亞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夏季炎熱,秋季溫涼,冬季寒冷,全年平均氣溫10℃左右,全年平均日照時數2400小時,平均降水量為570毫米;平均無霜期為170天,風向多偏東北風和西北風,年平均風速1.6米/秒,一般風力5級左右,最大8級。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鄉寧縣土地總面積309.98萬畝,人均擁有土地13.19畝。2013年,全縣共有耕地500899.6畝,佔總面積的16.49%,其中水澆地644.4畝;園地31919.1畝,佔總面積的1.05%,其中果園面積28376.1畝;林地1475772.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8.59%,其中灌木林地683884畝;牧草地1464.7畝,佔總土地面積0.48%,其中天然草地8409.3畝;交通用地5446.2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018%,其中公路用地5433畝,鐵路用地8.7畝,港口用地4.5畝,水域面積10139.9畝,占土地總面積0.37%;未利用土地705808.7畝,占土地總面積23.24%。

礦藏資源

鄉寧縣
鄉寧縣
鄉寧縣礦產資源主要以煤、鐵為主,以及硫黃、石膏、陶土、金、銀、銅等。據勘探,全縣煤田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78%,煤炭遠景儲量153億噸,可采儲量約130億噸,工業探明儲量73.52億噸。全縣煤炭儲藏可分東、西、南三片。東片:幸福灣煤田,埋藏面積620平方公里,儲量76億噸;西片:王家嶺煤田,埋藏面積380平方公里,儲量約50億噸;南片:埋藏面積600平方公里,儲量約27億噸。鐵礦石縣境分佈廣泛,以赤鐵礦為主,伴有少量褐鐵礦,總儲量約1億噸以上,主要分佈在全縣東、西、南地區,東片約5000萬噸,西片1000萬噸,南片4000萬噸。硫黃儲量約2000萬噸,紫砂陶土儲量約5億噸;石膏儲量約2億噸。

生物資源

鄉寧縣生物以林、草、藥材和牛、羊、驢、騾、馬及各種野獸為主。現有耕地39.6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黍、豆類等農作物。經濟作物有油料、甜菜、麻類等。野生藥材有黨參、豬苓、連翹等近百種。 

水資源

鄉寧縣水資源較為貧乏,地下儲水量為14150萬立方米,可采量為1010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鄉寧縣轄5鄉5鎮(182個社區和行政村):昌寧鎮、光華鎮、台頭鎮、管頭鎮、西坡鎮、雙鶴鄉、關王廟鄉、尉庄鄉、西交口鄉、棗嶺鄉。 縣政府駐長寧鎮。 
鄉寧縣詳細行政區劃
鄉鎮名下轄地區
昌寧鎮城關社區、幸福灣社區、南閣社區、營里社區、碾角社區、大石頭社區、下縣社區、城關村、南閣村、幸福灣村、營里村、田家垣村、碾角村、富家垣村、東廒村、西廒村、大石頭村、寺院村、下縣村、張馬村、上寬井村、下寬井村、麥田村、門家溝村、龍門村、法王廟村、寺上村、牛塔村、內陽村、石澗村、龍鼻村
光華鎮光華村、鋪頭村、灣里村、苗峪村、七郎廟村、北家村、高庄村、柴汾村、陡坡村、坪坡村、土霍村、嶺上村、坂頭村、西坡村、土窯村、沈家村、后峪村、上窯村
台頭鎮台頭村、高家河村、東庄村、桃花山村、西圪瘩村、李子坪村、神角村、橋上村、孔家村、峰嶺村、
管頭鎮管頭村、石窯村、袁家村、燕家河村、井上村、長鎮村、東團村、胡村村、樊家坪村、下善村、榆泉村、前台村、上善村、萬上村、蒼上村、甘泉村、圪咀頭村
西坡鎮西坡村、藏嶺村、韓咀村、趙院村、羅畢村、井灣村、胡家嶺村、於家河村、趙家圪垛村
雙鶴鄉崖下村、鶴坡村、石邱村、下章冠村、金山村、玉家溝村、高家坡村、辛庄村、蟬峪河村、朝陽村、淹子村、崖底村、張元村、紅凹村、章冠村、雙鳳淹村、嶺玉村、孝義村、西村村、王府村、南崖村、金豐村
關王廟鄉賈庄村、太爾凹村、下川村、寺下村、后野頭村、北村村、趙莊村、腰站村、燕澗村、小碑村、後庄村、富家凹村、東溝村、木凹村、西村村、窯溝村、丁盤村、嶺西村、武家河村、梁坪村、坂爾上村、大河村
尉庄鄉尉庄村、天池村、桐上村、張家塔村、會節頭村、吉家原村、韓家塔村、堡子村、坪頭村、柏坡村、加凹村、店淹村、棗莊村、仁義村、南嶂村、馬子原村、周倉原村、新山水村
西交口鄉黃華村、桑坪村、北營村、南營村、見子溝村、仁義灣村、西坡頭村、土門塔村、敖頂村、南塔村、元頭村、大咀村、支家莊村、屯子窯村
棗嶺鄉棗嶺村、嶺上村、橋頭村、橋南灣村、孟庄村、吉庄村、樊家垣村、師家灘村、劉嶺村、可澗村、桃子院村、史家溝村、西掌坡村、譚坪村、大坪村、神底村、馬澗村、灣里村、馱澗村、臨河村、擲沙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43718人,比上年末增加5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939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1.42%,比上年末提高1.0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率6.78‰、死亡率4.07‰,人口自然增長率2.71‰。
2019年,全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42%。 
2021年,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鄉寧縣人口為206892人。

民族

鄉寧縣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等,其中襄汾縣晉城村為少數民族聚居村。

經濟


綜述

2019初步核算,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131577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445萬元,增長11.0%;第二產業增加值979301萬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97025萬元,增長8.8%。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40349萬元,增長3.6%;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1377萬元,增長4.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597萬元,增長8.4%;房地產業增加值8306萬元,增長11.3%。
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0%、74.4%和2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1%、74.5%、21.5%。初步測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036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7833美元。 

第一產業

2019全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2730公頃,比上年下降7.27%。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0772.5公頃,下降6.05%;油料種植面積868.4公頃,增長7.28%。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9860公頃,增長16.08%;小麥種植面積5961.1公頃,下降26.55%。
2019全年糧食總產76473.1噸,比上年減產12.82%。其中,夏糧24964.3噸,減產25.98%;秋糧51508.8噸,減產4.59%。
2019全年全縣豬牛羊肉總產量7456噸,比上年增長18.37%。其中,豬肉產量4672噸,增長16.65%;牛肉產量744噸,增長62.8%;羊肉產量737噸,增長9.19%。牛奶產量1152噸,增長7.46%。禽蛋產量10893噸,增長11.12%。
2017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產量(單位:噸)比上年增長(%)
糧食87891.67.83
其中:夏糧36947.5-4.44
秋糧50944.118.91
油料1637.63.23
蔬菜3170.79.63
園林水果27733.326.42

第二產業

2019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56194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國有企業192627.4萬元,增長0.4%;集體企業2621.5萬元,下降61.8%;股份制企業850168.5萬元,增長13.9%;國有控股企業917471.9萬元,增長9.1%。
2019全年全縣原煤產量1510.42萬噸,比上年增長11.31%;洗精煤產量380.99萬噸,比上年下降7.15%;焦炭產量116.42萬噸,比上年增長4.71%。
2019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72570.2萬元,比上年增長16.86%。其中集體企業10413.3萬元,增長8.38%;股份制企業1446167.7萬元,增長17.42%。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稅金總額646080.4萬元,比上年增長15.33%;實現利潤總額430770.3萬元,比上年增長22.67%;虧損企業虧損額15588.2萬元,比上年下降49.29%。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個,其中,煤礦13個,洗煤企業16個,焦化企業2個,製造業2個。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速
指標增加值(單位:萬元)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649722.710.4
其中:集體企業4389.3-23.9
股份制企業458848.126.3
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210.7-91.0
其它經濟類型5965.3-61.7

第三產業

● 國內貿易
2019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151.9萬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9356.0萬元,增長8.3%;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4795.9萬元,增長7.2%。
分行業看,零售業218420.2萬元,增長10.8%;住宿業2146.4萬元,增長9.2%;餐飲業33585.3萬元,增長8.5%。 
● 交通和郵電
2019全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597萬元,比上年增長8.4%。全縣公路通車年末里程1168.39公里。年末全縣客運車輛52輛,貨運車輛1942輛。道路運輸業從業人員2097人。其中,道路旅客運從業人員106人,道路貨運從業人員1596人。
2019全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300.3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300.3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000萬元。年末,全縣固定電話5170部;行動電話203048餘部(戶);寬頻用戶69096餘戶;已通電話行政村達到175個。
● 金融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26256萬元,比年初增長5.85%。各項貸款餘額590106萬元,比年初增長4.77%。

交通


全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1597萬元,比上年增長8.4%。

社會


教育事業

2019年末,全縣中小學共131所,其中:職業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初中12所,小學82所,教學點34個。幼兒園99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100%。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全年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資金2417.24萬元。

科學技術

全年授予發明專利優惠3件。全縣現有氣象台(站)1個,監測地震台網4個。

文化體育

2019年末全縣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視台1座,縣級文化廣場7個,籃球場185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75個。行政村圖書室175個,覆蓋率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1.62萬餘戶,數字電視用戶1.6萬餘戶,雙向電視用戶4000戶,覆蓋率達到97.2%以上。全縣文化經營戶110餘戶,從業人員400餘人,年產值600餘萬元。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鄉寧縣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衛生院等)255個,其中疾控中心1個。村級衛生室184個。全縣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084張,衛生技術人員838人(專業技術人員589人)。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人數174880人,參合率98.87%。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鄉寧縣全部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23213人。年內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810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06.0%。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01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人數18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目標範圍之內。
截至2017年末,鄉寧縣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5317人,收入16828萬元;參加機關養老保險的人數為7538人,收入10779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2678人,收入871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2666人,收入956.5萬元;全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8484人,收入1657.1萬元;全縣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1824人,收入1326萬元。
2017年,鄉寧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476戶,3842人,發放城市低保金取暖補助等共計1678.8萬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409戶,7713人;發放農村低保金等共計2744.6萬元;全年全縣共發放低保金、取暖補助等共計4423.4萬元,比上年上升了12.7%。

文化


民俗文化

每年3月30日,舉辦華夏鄉寧中和文化節。雲丘山在每年中和節期間都要舉行朝山儀式,並舉行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農曆二月十五為正日。雲丘山中和文化節被山西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地”。

名優特產

鄉寧縣有花椒、蘋果、核桃、長山藥、翅果油、空心月餅等名優特產。翅果油樹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化石”,已經形成保健品、化妝品、食品三大系列產品,獲山西省名牌產品和中國綠色食品稱號。 

旅遊


鄉寧縣名勝古迹,有戰國時荀息墓,廉頗墓,隋唐千佛洞,宋代柏山寺,金代壽聖晨鐘,明代結義廟、文筆雙塔等。還有重建重修可供遊人觀賞的雲丘山、雲台山、北山公園、峰嶺景區、華靈廟、黃河風光等一批風光勝景和旅遊聖地。
文筆雙塔
位於鄉寧縣城南玉環山之腹,兩塔東西對峙,相距400米,中間相隔鳳凰溝,西塔原名狀元峰,塔高30米,塔體呈八角形,密檐7層,基座為正方形,周長24米,直徑4.3米,磚灰結構,塔西原有文昌祠與鍾風樓,塔身高20米,底層周長12米,直徑4米,塔體、塔基均為八角形,塔身樓閣式7層,第一層壁上有八卦形磚一周,第七層西南壁開窗,塔頂為大圓蓋寶珠頂。
雲丘山
雲丘山
雲丘山
雲丘山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從南而望,遙接北斗,若天頂高榘,獨傲蒼穹。古曰“崑崙”,俗稱“北頂”。自三代起為唐堯、虞舜和夏禹之望岳。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綿遠不斷的奇山異峰,觀之令人讚嘆不已。史書譽為:“貌姑射最秀之峰巔”。歷史文化積澱博大精深,中和文化在此延伸,觀天測時在此建立,中華道教龍門派在此再生,斯山與武當山齊名,素有“北雲丘,南武當”之美譽。山奇險、水清秀,一年四季春花、夏冰、秋紅、冬雲,佳境交替。
雲丘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雲丘山中和文化節已被列入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座風景名山、文化名山、養生名山和道教名山,具有獨特的魅力。
柏山寺
柏山荀息祠位於鄉寧縣管頭鎮樊家坪村東南,又名柏山寺。座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2553.78平方米。據《鄉寧縣誌》記載,創建於宋代,金、元、明、清皆有重修。獻殿脊板題記記載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建。現僅存獻殿、大殿、老君殿(1998年重修)。大殿為元代建築,獻殿為清代建築。獻殿磚石台基,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架無廊式。前檐施飛椽,檐下裝飾性斗栱三攢。大殿磚石台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廈兩頭,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前檐施飛椽,檐下柱頭鋪作四朵,皆為四鋪作出單昂。左側為聖母陀郎龍王諸神廟,廟內現存藥王殿、娘娘殿、龍王殿,由東向西,一字布局,為清代建築。廟內存清代重修碑三通。荀息墓位於鄉寧縣管頭鎮樊家坪村東南700米柏山頂。分佈面積約563.80平方米。墓地現存圓形封土一座,為東周墓葬。封土前方立“晉大夫荀息墓碑”一通,砂石質,圓首長方形,清宣統三年(1911年)鄉寧知縣陳世昌立。2014年,縣政府對柏山荀息祠的主體建築進行了全面修繕,恢復了通道、牌樓、山門、戲台、東西看樓、小戲台、碑廊。

代表人物


鄉寧歷史上著名人物有:明嘉靖吏部文選司郎中王與齡,在任澄清銓敘、廉潔奉公,后因剛直不阿,被嚴嵩奏本除名。清方誌學家、書法家、金石家楊篤,一生編纂《山西通志》和河北、山西兩省10部州、縣誌。清進士吳庚,曾任陝西省臨潼縣知事,后棄官歸隱,纂修《鄉寧縣誌》。民國時期楊珏、閻寧波、閻棠、王瑞生、王澤江、李振國、李振權、閻應傑、胡青、閻聰等愛國志士,成為早期共產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湧現出華順德、張善娃、耿寧成、盧可智等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人物。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晉綏片區。
2020年7月29日,入選到“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中。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市、區)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