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國家教育部的結果 展開

國家教育部

國家主管教育的相關部門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工作宗旨:面向端州區全體中小學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掌握技能,增強素質,全面發展”。以綜合實踐課程為載體,通過讓學生動手製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提高實踐和探究能力;廣泛開展科普宣傳、科學實踐和科技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逐步探索科技教育與科學教學的融合,讓科技教育成為每一個孩子必須的經歷,讓科學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開花、結果。著力培養一批較高素質的科技輔導員隊伍,積極推進我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平台構建,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組織、指導我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

簡述


國家教育部
國家教育部
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綱要》的頒布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描繪出了一幅宏偉的藍圖,並對全體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綱要》的實施,在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育領域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廣泛重視,一個研究、探索、實踐、創新的熱潮在全國範圍內正在形成和興起。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的和意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應把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課程與評價的轉變上來,以促進課程改革的完善和深化。
2020年1月15日,國家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教師角色轉變


國家教育部
國家教育部
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國際教育大會第35次會議給各國教育部的建議書中指出:“各級各類教師和管理人員,應該知道在教育的現實狀況及未來發展中他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應該懂得他們的作用與職能不是使各種不變的教育類別凝固化,而是在社會和教育系統本身發生的影響之下促使教育發展。”“他們是試圖發展學生能力與興趣的教育者和顧問,而不僅僅是信息來源與知識傳授者”。根據國際教育發展趨勢,長期以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那種照亮學生的“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澆水培土的“園丁”,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一桶水”等角色已經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的需要。據有關統計分析表明,新知識日新月異,每年都在成倍增長,即使是知識淵博的教師不經常學習,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他也會變成這個時代的落伍者。教育新理念主張“以人為本”,主張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我們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使者、合作者和學生一起組織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使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共同探求者。在生活中,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能夠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中的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給學生精神上的鼓舞,促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使課堂更加生氣盎然,更加不斷探索和思考。或許這樣的課堂才能更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習方式轉變


什麼是學習方式呢?簡單地說,學習方式又稱為學習風格,它是建立在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而形成的獨具個人風格的學習特色,這種方式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改變。具體說,就是人們在學習時具有或偏愛的方式,即學習者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方式。長期以來,我們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學靠灌輸,學生學習知識靠死記硬背。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習者已經形成了自己已習慣了的學習方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學習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知識與日俱增的時代,轉變學習方式已是時代的要求。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綱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怎樣轉變學習方式呢?那就得從教育和學法上下功夫了。1.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傳統的教育觀念把學生當作被動、機械教授知識的,任憑教師灌輸,任憑園丁栽培,任憑工程師設計製造、雕塑。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是一個萬能的上帝,學生的一切,學生的未來,全由他設計,嚴重製約了學生智力的發展,這是原課程體系的最大弊端,同時也是我們進行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就是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同時在學習中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得到培養和提高。2.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未來社會的重要工作,大多需要在合作中完成。假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放棄了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那樣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將怎樣在未來社會中生活呢?國家明確提出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過去的學習方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基於此,新課程和課程標準強調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把長期以來,由教師講的或未講的,通過的引導、指導、輔導,由學生自主探究並能總結得出,使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成績評價觀


成績評價轉變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業務部門和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成績評定,教師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定,採取的方式是憑一張考卷,進行排名次、分類別,一錘定音。在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的指導下,教師、從心裡上形成了嚴重的壓力,提起考試,師生都“怕”,特別是在高考的重壓下,師生只為了分數而拼搏,結果高分低能的現象大量出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出現課程評價過份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根據這個目標,我們在具體工作中,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這種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評價方式,採取實踐活動考查、綜合能力考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測試,口頭測試,開卷與閉卷測試相結合等形式,命題要依據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更加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升學考試製度的改革和命題改革工作,以促進新的評價體系的形成。在貫徹和實施新課程中,評價方式的轉變是十分關鍵的。可以說,評價方式制約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科學的評價能有力地促進前兩種方式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