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

神似

徠神似,是漢語詞語,拼音是shén sì,意思是指神態或神情相似。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一·追寫真》。

基本解釋


(1) [be alike in spirit]∶神態或神情相似。
他畫人物,不滿足於形似,而是追求神似。
徠(2) [be an excellent likeness]∶非常相似。

基本含義


神似,與“形似”對稱,中國畫術語。指主客觀相統一,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質”。北宋蘇拭有“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之說。袁文曰,“作畫形易而神難。形者具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體,學畫者往往皆能,至於神采,自非胸中過人,有不能為者。”黃休復論“六法”云:“惟形似、氣韻二者為先,有氣韻而無形似,則質勝於文;有形似而無氣韻,則華而不實。”其“氣韻”即“神似”。晁以道、楊慎、李贄等,皆有闡述,“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備”是繪畫藝術的定論。參見“形似”。

引證解釋


1. 神態或神情相似。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一·追寫真》:“吳門 某生者,自言有術,能追寫真。人歿數十年,皆可得其神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綉》:“生時,與余從母至天宮,見 西王母,心竊愛慕,歸則刻意效之。妹子較我慧,一月神似,我學三月而後成。”
2. 精神實質上相似。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二:“杜工部之於庾開府,李供奉 之於 謝宣城,可雲神似。”徐遲《哥德巴赫猜想·祁連山下》:“這兩幅壁畫都極其華麗。形神幾乎是統一的。但其中形似還是勝於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