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壺

雞冠壺

雞冠壺,遼代特有的陶瓷器型。亦稱“馬鐙壺”、“皮囊壺”。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樣式而燒制的陶或瓷壺。裝水或盛酒的器皿。

造形


遼代 雌雄雞冠壺
遼代 雌雄雞冠壺
扁體,下腹部肥碩,上腹部一端有向上直立的管式短流,余部邊緣呈板平的一半雲頭形或滿弓式提柄,與流連接很像公雞的頂冠,故名。雞冠壺多為白釉、黃釉、綠釉,且施半釉,具有民族特色。
雞冠壺是遼代工藝品中極具特色的一個品種,常被作為遼代墓葬斷代的重要依據。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標誌用器物。器身上扁下寬,鼓成皮囊狀。圓口粗頸,扁平稜角式提梁,在仿皮革凸起的縫線上裝飾綠色翠珠,讓人不覺聯想起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白雲一樣星星點點的羊群。雞冠壺外施透明釉,雖歷經幾百年仍靚麗如初,讓人讚歎。成雙成對保存下來,殊為難得,它是民族文化之傳承的代言,是中華文化又一豐富的體現。

樣式


式樣大體可分五種:扁身單孔式、扁身雙孔式、扁身環梁式、圓身環梁式、矮身橫樑式。其年代早晚,通常以壺身所保留的皮囊容器特點的多少來區分。

文物


遼寧省北票市北四家子出土有一件高31.5厘米的雞冠壺,壺體寬面部分飾以貼花和划花,施綠釉,是雞冠壺中的精品。在遷安縣上爐村遼墓中,還發現具有遼代契丹民族文化特徵的雞冠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