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痛

神經科常見癥狀之一

神經痛是神經科常見癥狀之一,此種疼痛是指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條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稱為自發痛。自發痛的種類很多,按病變的部位可分為周圍神經性痛和中樞神經性痛。病因不明者稱為原發性神經痛,有明確病因者稱繼發性(或癥狀性)神經痛。病變部位可在神經根、神經叢或神經干。常以病變所涉及的周圍神經來命名。其他局部病變刺激末梢感受器引起的局部疼痛和中樞神經系統感覺傳導通路病變所致的軀體痛,一般不屬於神經痛的範疇。

病因


● 炎症、外傷、腫瘤、血管疾病等致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損害。

周圍神經性痛

1、三叉神經痛:常見於炎性浸潤、動脈粥樣硬化壓迫以及橋小腦角腫瘤、鼻咽癌、三叉神經節腫瘤、脊索瘤、多發性硬化等。
2、蝶齶神經節痛、翼管神經痛、膝狀神經節痛:見於副鼻竇炎、蝶竇炎、篩竇炎、鼻腔結構變形、鼻中隔彎曲因機械性壓迫中鼻甲、顱底骨折、轉移癌、帶狀皰診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經痛:常見於神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病,酒精、鉛中毒,枕部、頸部外傷,頸椎病、類風濕性脊椎炎或轉移癌,顱底凹入症、枕大孔狹窄、寰枕融合、寰樞脫位、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小腦扁桃體下疝,椎管內腫瘤、枕大孔區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關節韌帶損傷、寰椎前後弓骨折,寰樞椎半脫位、頸肌損傷等。
4、肋間神經痛:常見於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經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動脈瘤、二尖瓣狹窄、胸腔器官病變、胸椎結核、腫瘤、強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變,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帶狀皰疹。
5、頸肩臂神經痛、臂叢神經炎:常見於頸椎骨關節病、頸部腫物、腫瘤、帶狀皰疹、流行性感冒、斑診傷寒流及瘧疾等感染,受寒、接種異種血清疫苗。
6、尺神經痛、正中神經痛和股外側皮神經痛見於神經炎、外傷、局部的炎症及壓迫性病變。
7、股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見於神經根病變如腫物壓迫,腰椎間盤突出、腫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見於外傷、骨折等。
9、灼性神經痛:見於外傷如刀割傷、擠壓傷、重擊傷、尤其是火器傷,化學性損傷、感染等。
10、帶狀皰疹:病因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

中樞性疼痛

1、脊髓痛:
(1)后角痛多見於外傷、腫瘤、脊髓空洞症等。
(2)脊髓后索性痛見於多發性硬化、脊髓癆等。
(3)脊髓丘腦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見。
2、丘腦痛:丘腦痛以腦血管病變、腫瘤多見。
3、腦橋、延髓痛:見於腦血管病,腫瘤、多發性硬化等。
4、大腦皮質痛:大腦皮質痛少見,一般為腫瘤、血管病等。

檢查


● 1.體格檢查
● (1)一般檢查了解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等情況,觀察基本的生命體征。
● (2)神經系統檢查可以了解患者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對定位診斷極為重要。
● 2.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了解有無感染和貧血。
● 3.影像學檢查
● 經顱多普勒超聲:直接描記腦底動脈血流的多普勒信號,以獲取腦底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參數,來反映腦血管功能狀態。

臨床癥狀


癥狀

肢體外傷后發生的神經痛及神經病變,肢體外傷后發生的疼痛、痛覺過敏、感覺過敏;初期疼痛局限於外傷部位或受傷神經的分佈區,隨後可擴展到整個肢體;除疼痛外尚可有血管舒縮障礙(開始為血管擴張皮膚變得溫暖而乾燥,后變為血管收縮皮膚水腫、紫紺、變冷)以及出汗過多或過少,皮膚、皮下組織及肌肉的營養改變、骨質疏鬆等 應去醫院診治,可能是放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

好發部位

面部、咽喉部、枕部的神經痛
肩部或上肢的神經痛
胸部的神經痛
腰腿或下肢的神經痛

鑒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
● 1.三叉神經痛
●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年齡多在40歲以上。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 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 發生於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時間超過一個月,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過數十年。根據皮疹特點及相關檢查可以診斷。
● 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後者尤為常見。其中遠端感覺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病變,占所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50%以上。感覺癥狀的表現與受累神經纖維的大小有關。如果是細小纖維,則疼痛和感覺異常是主要癥狀。疼痛可以是鈍痛、燒灼痛、刺痛、刀割痛等多種疼痛表現,大都晚間加劇。
● 4.肋間神經痛
● 肋間神經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部位從背部沿肋間向胸腹前壁放射,呈半環狀分佈。多為單側受累,也可以雙側同時受累。咳嗽、深呼吸或打噴嚏往往使疼痛加重。查體可有胸椎棘突,棘突間或椎旁壓痛和叩痛,少數患者沿肋間有壓痛,受累神經支配區可有感覺異常。其疼痛性質多為刺痛或灼痛,有沿肋間神經放射的特點。
● 5.舌咽神經痛或其他內臟病引起的暈厥:此型暈厥少見。舌咽神經痛、膽絞痛、腎臟病、支氣管或消化道內鏡檢查時發生短暫暈厥。與劇烈疼痛及內臟感受器的過度反射性反應有關。

常見神經痛


有些人,當洗臉、刷牙或進食進,會突然感覺一側顏面部的劇烈性閃痛,持續約幾秒鐘,難以忍受。有些人在吞咽、說話、轉頸時,誘發一側或雙側頸痛,持續數日或數周后緩解,疼痛還可由咽部向後放射。上面兩種情況都是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也叫做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都包括在神經痛範圍內。
神經痛是常見的神經癥狀之一,它是周圍神經病變引起並放射至該神經支配範圍內的疼痛、病變部位可在神經根、神經叢或神經干。有的神經痛,可隨咳嗽、打噴嚏和用力時激發或加重疼痛,甚至可因持續某一姿勢或體位而加重疼痛,有時由於脊柱結構病變(如椎間盤突出)引起根性神經痛后,使脊柱活動受限,或活動時疼痛加劇。常見的神經痛為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大的一支周圍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坐骨神經痛,其疼痛發作可沿臀部、股骨后側、小腿外側、足背等呈放射性疼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下肢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當足拇趾向體側后曲時,減少腰部與患肢活動,或點按環跳(股骨大轉子高點至尾骨連線外1/3與內2/3交界處)。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病。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結核、蛛網膜炎,椎內轉移癌等。另外,骶骼關節炎以及骨盆腔內腫瘤壓迫神經也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就是在坐骨神經經過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後面、小腿外側和足部)出現疼痛。坐骨神經被牽拉時疼痛加劇,因此病人的患側下肢常呈屈曲狀態,以減輕疼痛。坐骨神經痛可用B族維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藥,以及針灸、理療等方法治療,但是根本的辦法還是治療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可採用中藥治療,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以第2支疼痛較多見,年齡以40~50歲為多。病人出現一側顏面部驟然發作性閃痛,為時數秒到十幾秒。自述似、燒灼樣疼痛,難以忍受。常於發作時間用手搓揉痛側顏面,以期減輕疼痛。由於經常揉搓,顏面部皮膚變粗糙,有時可有眉毛脫落。發作時間有間歇,間歇時間長短不一,輕者可數日或數周發作一次,出現較長時間的間歇。疼痛可因洗臉、刷牙、進食等動作而誘發。治療一般以維生素肌注營養神經,或手術切斷神經等等。

肋間神經痛

肋間神經痛,可由肋骨骨折、胸椎轉移性癌、帶狀皰疹等引起。因帶狀皰疹引起的,可見到在此疼痛區域內的皮膚損害,有成堆的簇狀疹,皮疹間皮膚正常,嚴重時可有滲出或紅腫。因此治療肋間神經痛時,應以治其原發病灶為主,其次可針對疼痛進行治療,以減輕局部癥狀。

臨床治療


神經痛治療方法很多,
針灸理療,在治療神經痛時,還是很有效的,如果疼痛劇烈,一般5到10個針灸療程就可能有效。

家庭治療措施

積極預防
學會怎樣坐、站、正確地背東西,是預防各種神經痛的最好辦法。一些不同的理療方法可以知道怎樣正確地行動以防止疼痛發作,可以與一個有訓練的治療者商量治療方法。
用冰袋按摩
用冰袋按摩可以中斷信號沿神經通路傳導,被溫度信號取代,這樣就可緩解疼痛。
留起鬍子
若是三叉神經痛的男士可以留鬍子把臉擋起來以免受涼,寒冷有時誘發疼痛。
指壓按摩
按壓位於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間的大腸經合谷穴,可以減輕面部疼痛,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去壓左手的穴位1分鐘,然後再壓右手,如果已懷孕不要用這個穴位。
為減輕胸上腹部疼痛可按壓心包經間使穴,把拇指放於手腕內側中心距手腕約2指寬上肢兩骨之間,用力壓1分鐘3—5次,然後再重複按壓另一側。按壓外關穴有助減輕上半身內的疼痛,把拇指放於距腕關節2拇指寬上肢前端中部,按壓1分鐘,然後重複按壓另一側,每次壓2—3次。

營養及飲食療法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患者應多攝取水分,並避免咖啡、汽水、香煙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種子、穀類等有益的食物。
多吃燕麥
經常食用燕麥町改善神經的總體狀況。切碎的燕麥草在溫水中沖泡2分鐘並過濾后就是一種補品,一天喝1—4克,若要減輕皮膚瘙癢,用細棉布包燕麥片掛在噴頭下,用衝過燕麥片的水洗澡。

預防措施


神經痛多發生於神經受刺激或發炎,疼痛沿神經走向分佈,可以轉瞬即逝,也可以是慢性的癥狀,表現形式多樣,癥狀包括疼痛、刺痛及觸覺過敏或患部的神經失去感覺、患部紅腫,情況嚴重者還會痙攣。神經炎的起因不一,包括缺乏營養素(維生素B)、代謝失調、受外力直接打擊或骨折、血管、骨或結締組織壓迫神經、神經受感染、糖尿病、痛風、血癌等,服用甲醇、過量的鉛及汞等有毒金屬也會造成神經傷害。較常見的神經痛有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老人)、坐骨神經痛、帶狀皰疹造成的刺痛等。當眼內的視覺神經發炎,將逐漸或突然地使視覺模糊。情況嚴重者,可能在數日後產生暫時性的失明,同時也可能有眼痛的現象,可以採取家庭治療措施。

具體表現


(1)疼痛發作前常無預兆,為驟然發生的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患者常描述為電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的劇烈跳痛。發作時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緊按患側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減輕疼痛。有時發作時不斷做咀嚼動作,嚴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一側,又稱為“痛性抽搐”,有時伴有面部發紅、皮膚溫度增高、眼睛結膜充血、流淚、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等癥狀,有的患者甚至在床上打滾。
(2)每次發作時間可由數秒鐘到數分鐘后驟然停止,間歇期間如正常人,少數可仍有燒灼感;一般夜間發作較輕或停止,但嚴重者亦可通宵頻繁發作不能成眠或睡后痛醒。
(3)大多逐漸加重,疼痛發作次數漸頻繁,甚至數分鐘發作一次以致終日不止。
(4)病程可周期性發作,每次發作期可持續數周或數月,緩解期可由數天或數年不定。發作周期似與氣候有關,春季與冬季較易發病。
三叉神經痛患者自身調養很重要,日常要注意以下問題:
(1)生活、飲食要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2)保持心情舒暢,切忌衝動、生氣、抑鬱寡歡。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4)動作輕慢,儘可能避免一切誘發疼痛的因素,如洗臉、刷牙等,盡量避免刺激扳機點。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風直接刺激面部。
(5)進食較軟的食物,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鮮產品以及熱性食物等。
(6)堅持治療,不要隨意停葯,以求根治。

治療原則


● 針對引起神經痛的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可大概分為無創和有創兩種治療方法。無創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中醫中藥、針灸療法、理療等。適用於病程短、疼痛較輕的患者。也可作為有創治療方法的補充治療。有創治療方法包括手術療法、注射療法和射頻熱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