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是日光長期照射或電離輻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過度為主的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上皮性癌前期損害。好發於中老年,而皮色白皙者容易發病。皮疹多見於面、耳、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皮疹多為棕紅或黃色扁平丘疹或斑塊。單發者可局部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疑有惡變時宜早期手術切除。少數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但轉移極為罕見。

你需要哪個科室就診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日光,紫外線,放射性熱能以及瀝青或煤及其提煉物均可誘發本病,易感性起決定作用。

癥狀


● 日光性角化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耳廓,手背等。
● 皮損為黃豆至蠶豆大小的角化過度性斑塊,早期近正常膚色,以後漸呈暗褐色,周圍輕度紅暈,表面粗糙,覆有鱗屑。
● 一般無自覺癥狀或有輕癢,有皸裂時有痛感。

檢查


● 根據典型臨床表現不難診斷,確診需進行組織病理檢查。
● 組織病理為癌前病變,可見細胞排列紊亂,少數細胞有異型性;分為三型:肥厚型、萎縮型及表皮內癌樣型;真皮上部膠原嗜鹼性變,稠密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及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該病。
● 日光性角化病多見於中年以上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耳廓,手背等。
● 皮損為局限性,邊界清楚,大小為針尖至數毫米不等,數目不定,呈散在性的棕紅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表面粗糙增生,質硬,病變發展緩慢。
● 一般無自覺癥狀或有輕癢,有皸裂時感痛。
● 組織病理為癌前病變,可見細胞排列紊亂,少數細胞有異型性;分為三型:肥厚型、萎縮型及表皮內癌樣型;真皮上部膠原嗜鹼性變,稠密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

日光性角化病和哪些病相區別


● 本病需與脂溢性角化病、盤狀紅斑狼瘡、惡性雀斑樣痣、線狀表皮痣,鱗狀細胞癌等疾病相鑒別。若出現皮疹為棕紅或黃色扁平丘疹或斑塊發於面、耳、手背和前臂等暴露部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治療


● 有效的治療方法較多,治癒率通常高於90%。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皮損大小、部位以及數目。
● 泛發性皮損可外用氟尿嘧啶軟膏或足葉草酯、水楊酸、免疫調節葯維A酸等,均可選用,其療效不一。
● 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冷凍治療。激光、刮除術、電灼、電乾燥、皮膚磨削術以及光動力療法等均可選用。
● 手術切除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

危害


● 未經治療,約20%患者可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治療後效果怎麼樣


● 無惡變者,預后較好。

預防


● 減少日照照射,尤其是夏季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這段時間內。
● 外出時做好防晒,打遮陽傘或塗抹防晒劑。
● 合理飲食,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