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斷背的結果 展開
- 斷背
- 漢語成語
斷背
斷背
斷背(Brokeback),2007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171新詞之一,出自李安的同性愛題材電影《斷背山》。電影《斷背山》講的是兩個小夥子之間一段長達20年的感情糾葛。斷背隱喻同性戀,現在網上很流行用“斷背”來代替“同志”。中國古代把男人和男人相愛稱為“斷袖”“龍陽”“分桃”,所以“斷背”也就用來暗指兩個男人之間的同性之愛。
同性戀題材電影《斷背山》電影海報
斷背是一種性取向。那些對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稱為斷背者。斷背有時也用來描述同性性行為,而不管參與者的性取向如何。
有人認為,斷背是一種現代概念,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是無法直接一一對應為現代的"斷背"的,例如古羅馬的"愛者"與"被愛者"的關係與現代的"斷背"可能有區別。
美國心理協會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成員總數超過15萬人,其中包括研究人員、教育學家、臨床心理醫生、心理學顧問和學生等。早在1973年,他們就已經不再認為斷背是一種精神疾病,將它從精神病手冊中取消了。
2001年4月20日,《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出版,在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斷背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斷背不再被統劃為病態。不再把斷背看作一種病態心理,這是中國大陸社會的一個進步。
現代口語中,常常使用"同志"來稱呼斷背者(正式場合下,這個詞語的原意不變),另外"斷背"也有"同性愛"等近義詞。此外,粵語吸收了英文單詞gay后,用"基"指斷背。但是此詞通常具貶義。帶有貶義的單詞還有"玻璃","牛郎"等。在某些地區的方言中,還把男斷背者稱做"飄飄"。
女斷背中,"T"指特質傾向於陽剛,或外貌喜歡作男性化/中性化裝扮者("T"來自英文的Tomboy)。但"Tomboy"的本義並沒有斷背的意思;"婆"指裝扮、行為、氣質陰柔的女斷背(又稱為P)。"婆"這個詞在最早是相對於T而來,指"T的老婆"。但近年來,婆的主體性已經逐漸浮現,用以泛指氣質較陰柔者。Uncle指年長的T;這個詞起源於60年代,是女斷背用來對長輩的尊稱。在中文裡則稱"哥",例如"張哥"、"金哥"。至於"拉子"、"拉拉"或"蕾絲邊"指女斷背者(由Lesbian諧音而來)。1990年代,見於台灣作家邱妙津的女斷背小說《鱷魚手記》里,開始流行於台灣。
男同性戀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詞與用語,例如台灣同性戀文化術語里較普遍的用語是"C貨",系由英語"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來,指氣質陰柔的男同志。MachoQueen(金剛芭比)指外貌非常陽剛,身型健壯,但隱約有陰柔特質或動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於女同性戀者的"T"與"P",台灣男同戀者一般也分為"哥"(普通亦可稱'葛格')、"弟"(亦可稱'底迪')兩種角色。兩者主要差別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護及依賴兩種概念。一般而言,其區分是不明顯且無確實定義的。其他尚有"男風"、"走旱路"等詞婉指男同性戀現象。因李安之電影《斷背山》奪得奧斯卡后,"斷背"一詞亦成為同性戀之別稱。
《斷背山》海報
2·哥哥(葛格):男同志族群中,具有男子陽剛氣概者。
3·弟弟(底迪):男同志族群中,氣質,心理,行為,裝扮都認同男性,卻兼具陰柔特質者。
4·1/0或者I/O和A/O:都是指同志關係中兩種角色——主動方和被動方,數字1常用來代指“哥哥”或“丈夫”,數字0常用來代指“弟弟”或“妻子”;但事實上也有很多的男同志沒有1,0的角色之分。
5·BL”(boy’slove),字面意指兩個男人之間的愛。如今日本的漫畫界有專門的BL漫畫派。其主角一般是美形的男性,內容主要是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
6·同志:1991年香港人林奕華首先使用,成為同性戀者的代稱。
7·彩虹旗:同志平權運動常使用的象徵標誌。上頭有紅、橙、黃、綠、藍、紫六種顏色,分別代表“生命”、“復原”、“太陽”、“自然與寧靜”、“和諧”、“靈魂”,象徵著同性戀社群的多彩多姿。
8·Lesbian(蕾絲邊):女同性戀者。
9·玻璃:同性戀者的代稱。
10·Homosexual(同性戀):早期性醫學為同性戀所下的“病理性定義”,但1975年4月9日,美國精神病學會正式將“同性戀”自“精神疾病”項目中刪除。
11·Straight(直人):指異性戀或非同性戀者。在英國常用bent(彎曲的)作為同志的代稱,straight便相對用來指異性戀。
12·直同志:就是“Straight”(直)與“同志”的組合,是指認同同志、對同志友善、顛覆性別霸權位置的異性戀者。
13·Queer(酷兒):本指變態、怪物、怪胎。以往也是異性戀者用來貶損同性戀者的字眼。但自90年代起,這個詞成為一批對抗主流的學者所挪用的意象,他們故意以這個詞自稱,以顛覆主流價值觀對這個詞的負面解釋。
14·IntheCloset(在衣櫃里):這是一個比喻,指同性戀或雙性戀者向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以及社會隱藏其性傾向。相對的,當同志向他人表明其同志身份時,稱為“走出衣櫃”(Comeoutofthecloset),簡稱“出櫃”。如大導演關錦鵬拍《藍宇》后,我們就看到了關於他“出櫃”的新聞。
15·現身(ComeOut):由“出櫃”一詞延伸而來,指對周遭人與社會表明自己的同志身份。
16·一夜情,比較通俗的說法是419,取自英文口語“foronenight”的諧音,比較正規的說法是"onenightstand"。
17·公司:同性戀者聚集的公園,例如台北的新公園(228紀念公園)。
18·拉子:女同志的代稱,由Lez(Lesbian的簡寫)音譯而來。最早出現在《鱷魚手記》(邱妙津著,聯經出版社)一書中,相關說法還有“拉拉”一詞。
19·T(Butch):是英文Tomboy的簡稱,指裝扮、行為、氣質男性化,在女同志中扮演“丈夫”角色的女同志;台灣女同志文化中“湯包”一詞,就是對女同志的俗稱。
20·婆(Femme):裝扮、行為、氣質比較陰柔,心理上認同女性,在女同志中扮演“妻子”角色的女同志(又指P)。台灣女同志文化中的T/婆之分,相當於西方的Butch/Femme.“婆”這個詞在最早是相對於T而來,指“T的老婆”。但近年來,婆的主體性已經逐漸浮現,所以泛指氣質較陰柔者。
21·不分: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不被分類”或“難以被分類”,這是近年來在女同志文化中出現的新名詞,指裝扮、為、氣質較難以被界定,呈現跨性別曖昧狀況的女同志。
22·Uncle:年長的T。這個詞源起於20世紀60年代,是女同志用來尊稱長輩的稱謂。
23·歐蕾(O-Le):是老蕾絲邊(OldLesbian)的簡稱,泛指年過30歲的女同志。至於為什麼會譯成“歐蕾”呢?有女同志戲稱:因為過了這個年紀,就該用歐蕾保養了。
24·T吧:女同志酒吧
25·Bisexual(雙性戀):愛戀與慾望的對象,有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異性
26·CC:又稱為“妹子”,指氣質,行為,裝扮女性化的同志。“CC”衍生自英文的Sissy一詞,從早期好萊塢的影片中,就可聽到這種描述方式。有時用c來代稱。
27·Couple:同志伴侶。
28·B.F.(BoyFriend):男同志稱自己的情人為B.F.。
29·Motss(MembersoftheSameSex):BBS上最早開始的男同志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