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傳播學
教育傳播學
《教育傳播學》是教育技術學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之一,也是國家高等院校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核心課程。教育是一種典型的文化信息傳播活動,教學、學習的實質就是實現信息的流動。如何將教育信息結構化、符號化,實現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動,是教育傳播學研究的實質。無論是基於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現代化的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以及遠程教學模式,都可以在教育傳播學的理論框架內找到合理的解釋。教育傳播學是教育學、教育技術學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育傳播育按照求,選合適息容,效媒,識、技、思、觀念傳送育。育育息交流。(類傳播殊形式。)
() 確
()容嚴規
(3)受者的特定性
(4)媒體和通道的多樣性
教育傳播學是綜合運用傳播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傳播活動的過程與規律,以求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傳播是教育傳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同於遠距離教學傳播和自學傳播,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課堂教學傳播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具有雙邊性質
(二)課堂教學傳播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指導下,按照固定的課程時刻表進行的
(三)課堂教學傳播是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教學媒體之間進行的
(四)課堂教學傳播主要採取面對面的傳播方式
(五)課堂教學傳播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統一實現的過程
課堂教學傳播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動態過程,包括以下四個基本階段:傳授—接受階段,複習-輔導階段,練習-指導階段,作業-考查階段。
課堂教學傳播模式,大致可以分以下三種:
1.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播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教師的控制下,主要從書本中學習,傳遞和接收的主要是教材中的知識
信息。
常見的有五段教學法: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這種傳播模式,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了書本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能力的培養。
2、以學生為中心的傳播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以個人生活實踐或直接經驗為學習的中心,從活動中學習。
這種傳播模式,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及其親身經驗,但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系統書本知識的教學。
3、以問題為中心的傳播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從研討中學習,能啟發人們進行探索,但容易使教學缺乏系統性。
以上三種模式,各有所長和不足,在教學傳播中應靈活搭配使用。
1.特定的教學目標
2.特定的教學對象
3.採用多種教育傳播媒體
4.特殊的效果評價方法
教育傳播環境是指圍繞教育傳播活動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傳播系統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全部外部條件的總和。
擴展功能、增強功能、陶冶功能、激勵功能
(一)對教師的作用
1.擴大教師採集和選擇教育信息的範圍
2.為教師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場所、設備、設施等
3.使教師有可能採取更為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教育傳播活動
4.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與學生接觸、與社會交往的機會
(二)對學生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4.有助於學生身段健康成長
一、精心設計各種教育傳播場所和設施
要做好精心設計各種教育傳播場所和設施這項工作,應當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2、要符合學校衛生學的要求
3、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已有優勢
二、認真篩選各種社會信息,實現信息優控
要消除信息污染,實現信息優控,應當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建立嚴格的審查和把關制度
2、不斷提高教育者的理論修養和識別香花毒草的能力
3、注重對社會信息的及時篩選和處理
三、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校風班風
良好的校風、班風的基本特徵是:勤奮、團結、求實上進、文明、守紀等。應當注意:
1、遵循平等原則和相容原則
2、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礙
3、加強愛主義和愛校的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有益活動
(一)接收傳播信號
1.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
教科書是依照教學大綱編寫的,是學生在教育傳播中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特別是遠距離教學傳播和個人自學傳播,主要是依靠教科書來進行系統學習的。閱讀教學參考書,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
2.認真聽取教師的課堂講授。對於課堂教學傳播,講授是教師利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渠道,它不是簡單重複書本知識,而針對學生的接受程度,對書本知識進行補充與深化,並指導學習方法。
3.視聽其它多種教學傳播媒體。學生應具備正確的視聽方法、善於從展示的多咱教學媒體中獲取事物的全部行征與規律。
4.視聽大眾傳播媒體
5.親自參與教學實踐和社會活動
(二)進行解碼工作
1.將信號轉換為符號 2.將符號解釋為信息意義
(三)輸出與反饋信息
學生在接收和進行信息解碼期間和之後,伴之會產生一些行為,這些行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種教育傳播效果的信息,也稱為教育傳播過程的輸出信息。若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於教學傳播過程,被稱為反饋信息,它被用於調控教育傳播過程,使教育傳播效果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1.輸出信息的行為表現
首先是接收傳播信號時的外顯行為,它表現在:(1)注意力。(2)喜愛程度。
其次是在進行解碼工作時的外顯行為,表現在:是否認真思考問題,在表情姿態上,有否靜思、點頭、搖頭,或者及時提出不同的見解等等。
最後是信息解碼后的效果行為。它表現在:(1)知識的積累。(2)能力的提高。(3)觀點、情感的改變。
2.教師取得教學反饋信息的方法: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學生練習與作業;考試。
學生並不是機械,他接收信息不是機械的、被動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是主動地接受信息,甚至是有讚揚生地去接收與理解信息。
(一)目標性行為
1.接受信息要按培養目標規定
學生接受信息,是按照教育方針規定的,在我國現階段,要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2.學生傳播行為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主動性行為 (二)主動性行為:學生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
(三)選擇性行為
傳播學者約瑟夫。克拉帕指出,受播者對傳播的信息內容具有三種選擇性因素:
1.選擇性接受。2.選擇性理解。3.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理解包含四種意義:依習慣來說,人們通常依照某些經驗來接受傳播內容;依心理的調和來說,人是接受合乎於自己本身信念的傳播內容,排斥或歪曲與自己觀念相反的內容;依易得性來說,人們通常喜歡接受容易理解的傳播內容;依效用性來說,人們接受傳播內容,總是能幫助自己解決困難為優先。
選擇性接受、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是普遍存在的,它們是傳播過程中的主要干擾。
(一)生理素質要求
在接收信息方面,要求學生的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及嗅覺等器官,發育正常。
(二)心理素質要求
1.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加強接收與加工信息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培養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廣泛地接受來自各種教育傳播渠道的信息。
3.集中注意力,保證最重要信息的輸入與加工。
4.具備良好的觀察與接受事物的能力,充分發揮感覺器官的功能
5.要有積極思維的習慣,使輸入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加工。
(三)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1. 社會經驗
教育傳播學
4. 人際交往能力
(四)思想品德素質要求
1.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 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3. 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
4. 尊敬師長,熱愛與團結同學
教育傳播學
把關人就是信息傳遞線路上有權決定讓哪些信息通過的人。
教師就是教育流通線路上的主要把關人。在教育傳播過程中,傳什麼?通過什麼渠道?主要是由教師決定的。
在特定的條件下,教學機器也可以成為教師,人們稱它為電子教師。機器成為教師,要具備的一定的條件:1.具有提示作用。2.具有傳輸機制。3.具有反饋機能。
教育傳播學
3.情感型教師。其特徵是與學生聯繫密切,能對後進生順利地開展工作。
4.組織型教師。這類教師是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於一身,如注意力的支配合理,良好的記憶,了解學生,有預見性,以及創造性的工作態度。
註: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性格特徵,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對學生的不同影響。
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概括地說,就是“教書育人”。
在教育傳播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實現教育傳播系統的整體目標,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具體任務是:傳輸知識信息、教養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傳播技巧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實現上述任務,有效地進行教育傳播,應做好下列工作:
1.設計 即制訂方案,包括設定目標、選擇媒體等。
2.組織 組織好與實現目標有關的材料,以及做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工作。
3.傳輸 在制定的方案的指導下,進行傳播活動,收集、加工、傳遞信息。
4.評價 對傳播活動進行評價。
在教育傳播中,教師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與傳遞,這也就是教師的基本傳播行為。
教育傳播學
(一)明確信息收集的目標和內容(教學目標一般分為三類:認知類、情感類、動作技能類)
(二)選擇信息源。信息源通常分為兩類:一是天然的信息源,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現實中存在的各種事物;二是人工信息源,如書本形式的和非書本形式的各種教學媒體。選擇信息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有用性 2、可靠性3、可加工性4、完備性
(三)考慮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種多樣,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文獻檢索法。常用的文獻檢索方法有三種:(1)追溯查找法(2)直接查找法(3)循環查找法。
2.調查訪問法。常用的調查訪問方法有:(1)普遍調查法和抽樣調查法(2)面訪法和意問卷法(3)測驗量表法(4)儀器記錄法
(四)進行信息的收集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教師的工作不僅在於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加工過的信息。提供加工過的信息(包括認知、情感的、動作技能的信息)是教師的工作環節。教師完成:
1.信息篩選 2.信息管理 3.信息編碼
三、教育信息的傳遞
教育信息的傳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聯繫過程。這種聯繫是通過信號的發出與信號的接收來實現的。
信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物質形式,包括各種符號和傳遞信息的各種物質,如文字、圖形、實物及其運動形式等;一種是能量形式。如聲音信號、光信號、電信號等。
教師在傳遞信息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傳遞的信息要有針對性。
2.傳遞的信息應是完備的。
3.要注意信息的時效。
4.要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
5.要注意克服信息傳遞中的干擾。
教育傳播通道就是教育信息傳遞的途徑。它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
1.各種教育媒體。
2.空氣中的光波、聲波、電磁波。
3.人的感覺器官。
4.處理和傳輸信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