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黨校

江西省委黨校

江西省委黨校,全稱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創辦於1950年4月,江西行政學院始建於1981年12月,2001年8月1日校院合併,實行“二合一”辦學體制,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列黨委序列。

是培訓輪訓江西省中高級領導幹部的主渠道、主陣地。公務員和理論骨幹的學校,是學習宣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

2020年4月,獲得江西省平安江西建設領導小組“2019年度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先進單位”表彰。

簡介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於1950年2月建校,江西行政學院於1981年12月建院。2001年8月1日兩校合併,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列黨委序列。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政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和理論骨幹的學校,是學習宣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機構。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創辦於1950年4月,江西行政學院始建於1981年12月,2001年8月1日校院合併,實行“二合一”辦學體制。省委副書記姚增科任省委黨校校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偉明任省行政學院院長。曾志剛任常務副校院長並主持校院日常工作,楊超、羅志堅、黃樣興、廖清成、楊解生任副校院長,黃勇、王毅、潘錦屏任副巡視員。現有在編人員402人,其中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133人,專職教研人員115人,教學輔助和後勤管理處室幹部81人(含聘干25人),工人73人。有博士41人,正高43人(其中二級崗2人),副高74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0人,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省文化名家1人,省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四個一批人才”2人。
校院設有36個處級機構,其中教研部門有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法學、公共管理學、工商管理學、文化與科技、領導力拓展等9個教研部和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所)、省情輿情研究所。辦有公開刊物《求實》《地方治理研究》,內部刊物《江西黨校》報、《領導論壇》。《求實》先後入選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學術期刊,並被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圖書館藏書48萬餘冊,初步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特色資料庫等3個資料庫。
校院實行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為主,以在職研究生教育、幹部在線教育和繼續教育、省內外合作培訓、國際合作培訓等為輔的“一主多輔”培訓格局。主體班次開設有市廳級黨員領導幹部進修班、市廳級公務員進修班、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進修班、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縣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縣處級公務員專題培訓班、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進修班和鄉鎮長(街辦主任)任職培訓班(示範班)等,年培訓規模約1500人。同時,配合全省中心工作,每年承辦各類專題研討班和對外合作培訓,培訓學員近萬人。開設了8個專業在職研究生班,每年面向全省黨政幹部招收學員600餘人。江西幹部網路學院可供全省30餘萬幹部參加學習。
校院現一校兩址,校園面積692.3畝,建築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其中,南區(原省委黨校)75.2畝,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用於開展幹部培訓;北區(原行政學院)617.1畝,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用於開展在職研究生教育和公務員培訓。校院環境優美,辦學設施設備比較完善,功能比較齊全,建成了校園區域網、中央黨校遠程教育網、網路視頻教學點播系統、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校院正在南昌市九龍湖新城建設佔地290畝,可同時容納學員1500人的新校區。
當前,校院上下正深入貫徹全國、全省黨校工作會議精神,秉承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從嚴治校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富有江西特色、走在全國前列的黨校”目標,抓住內涵發展、能力提升和條件完善、功能拓展兩大任務,突出名師工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新校區建設三項重點工作,努力提升政治站位、提升精神狀態、提升能力水平、提升黨校形象,不斷增強使命意識、危機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和實幹意識,努力在服務全面從嚴治黨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中展現新作為。(截至2017年8月)

機構設置


根據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機構改革方案,內設15個參照處室、13個教研部門、8個教輔機構。

參照處室

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教務處、幹部培訓一處、幹部培訓二處、研究室、黨校(行政學院)工作處、國際學術交流處、保衛處、總務處、基建處、財務處、離退休人員工作處、監察室和機關黨委。

教研部門

哲學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教研部、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教研部、法學教研部、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工商管理學教研部、現代科技教研部、文史教研部、外語教研部、科研管理部、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校(院)刊編輯部。

輔助機構

研究生部、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江西分院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函授學院、江西行政管理幹部學院、圖書館、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信息網路中心、後勤服務中心、校辦產業開發中心。
機構設置既堅持從校院合併的實際出發,又認真貫徹機構改革精神;既突出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輪訓幹部主渠道的職能,又遵循國民教育的辦學規律;既立足於當前辦學的實際需要,又著眼於整體事業的長遠發展,初步構建了校院一體、科學合理的辦學平台,特別是教學部門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學科建設的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黨校工作


省委歷來高度重視和關心黨校工作。《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頒布后,省委、省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支持幫助省委黨校解決了四大問題:一是補足了函授教育停辦后的經費缺口,大幅度增加了財政撥款;二是增加了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數;三是立項興建學員宿舍樓和教學大樓;四是將教職工納入省級公費醫療統籌。

黨校目標


根據省委2003年提出的“落實‘大培訓’、黨校‘創’”的要求,省委黨校確立了“教學立校、科研強校、人才興校、依法管理治校、改革開放活校”的辦學思路,引導教職工和學員共同追求理念和目標、教學和科研、人才和隊伍、管理和服務、機制和環境。經過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連續六屆被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連續七屆獲“省直機關文明單位”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平安單位”和“園林化單位”。

教學改革


圍繞增強幹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省委黨校近年來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訓什麼”的原則,加強需求調研,建立培訓需求定期調研製度和動態反饋機制;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專題更新率保持在30%以上;拓展現場教學,建立和完善革命傳統教育、國情省情教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國防教育等教學基地,並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縣域經濟發展”等教學重點,設立了省內社會教學點;改進培訓方法,重點探索了“項目制專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專題研討、專家講授、省內調研、異地培訓、撰寫調研報告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充分利用江西紅色資源,創新黨性教育內容和形式。正著力打造網路輿情引導、應對突發事件、城市建設和管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等四大培訓品牌。

辦學渠道


省委黨校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培訓資源,不斷深化國內國際合作與交流。國內合作方面,與部分兄弟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等互設了培訓基地,合作開展異地培訓。國際合作方面,與美國喬治亞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已長達8年,連續舉辦了8期江西省領導幹部公共管理—政府能力建設專題中美研修班。同時,利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平台,積極參與中歐(洲)公共管理項目、中加(加拿大)可持續發展項目、中德(德國)應急管理項目等課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初步走出了一條“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辦學之路。

四大工程


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啟動了人才工程、重點學科工程、教材工程、後勤服務管理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按教研工作業績算出一個教授”的職稱評審機制,促進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現有正高人員33人、副高人員82人,博士和博士生2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3人、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9人。二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選人用人機制,實現從“伯樂相馬”到“賽場選馬”的轉變。三是完善了科研激勵機制,調動教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2002年以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國際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20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50餘部,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西省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四是建立健全了學員管理制度,完善了後勤保障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促進管理和服務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將乘著幹部教育培訓改革的東風,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努力提高黨校(行政學院)工作科學化水平,為大規模培訓幹部、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為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主要領導


姚增科:中共江西省政協主席、江西省委黨校校長;
曾志剛: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江西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