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幼殊

成幼殊

成幼殊,1924年生於北京,原籍湖南湘鄉。出版第詩集《倖存的一粟》,《成幼殊短詩選》,在81歲高齡時詩集獲得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少兒時期先後就讀於南京、香港。其後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46年起在上海、香港、廣州當外勤記者。1953年初參加中國外交工作直至離休,曾先後外駐於新德里、紐約、哥本哈根等地。1948年和大學同學陳魯直結婚,共有四個子女。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24年生於北京,原籍湖南湘鄉,父親成舍我在同一年出版了《世界晚報》。
少兒時期先後就讀於南京、香港,其後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此前成幼殊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接著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聖約翰大學學生團體聯合會的工作。
1946年起在上海、香港、廣州當外勤記者。
1948年和大學同學陳魯直結婚,共有四個子女。
1949年10月她悄然離開香港回到廣州,其後父親去台灣,這一別,竟是30年骨肉離散。成幼殊不到10歲時,父母離異,加之戰亂流離,從此和父親便是聚少離多的。
1953年初參加中國外交工作直至離休,曾先後外駐於新德里、紐約、哥本哈根等地。
1979年9月,成幼殊終於得以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與異母小妹成露茜家和父親重逢。而那時,她的母親已經過世4年多了。

成就榮譽


成幼殊女士是四十年代即活躍於詩壇的女詩人,當時她還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學生。
後來她參加了黨所領導的上海地下工作,業餘寫詩仍不倦,曾以金沙為筆名寫出了許多人們傳抄的好詩。
抗戰勝利后所寫的紀念昆明“一二·一”死難烈士的歌曲(詞作)《安息吧,死難的同學》,及《姐妹進行曲》曾廣為傳唱。
建國后她一直從事外交工作,曾多年在我國駐外使館任職,工作之餘,仍痴迷於詩,幾十年不間斷。終於在友人的支持下,把幾十年的詩作,連同背景照片、說明文字,編成一本《倖存的一粟》出版,成為人們關注的獨特的一本詩集。這不僅是她個人創作生活的總結,也是對當代詩壇的一份珍貴的獻禮。
年近八旬的她才出版第一本詩集《倖存的一粟》,《成幼殊短詩選》;
成幼殊
成幼殊
《哥本哈根大學》,著重於闡述其在物理、醫學和人文學科方面的貢獻;
《NB——關於尼耳斯·玻爾的一些回憶》,譯自大科學家玻爾的同事斯忒藩·羅森塔耳丹麥文原著,合譯。
迄今未停筆。她吟自然的詩可從兩個層面理解,即,或為對自然現象的描述,或寄喻人事對她的觸動。
在81歲高齡時詩集獲得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家庭成員


父親成舍我,台灣世新大學創辦人。
成幼殊
成幼殊
弟弟成思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
姐姐成之凡,一個傳奇人物,本是上海國立音專的高材生,多年之後,她在法國以法籍華裔的身份3次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