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屬
鹿角蕨屬
鹿角蕨屬是鹿角蕨科植物的一種,奇特的大型附生植物,偶生岩石上,多年生。鹿角蕨屬有15種,觀賞蕨類。
鹿角蕨屬 Platycerium Desv.
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6(2)卷 || 鹿角蕨科 PLATYCERIACEAE || 鹿角蕨屬 Platycerium Desv.
奇特的大型附生植物,偶生岩石上,多年生。根狀莖短而橫卧,粗肥,具簡單的網狀中柱,外被具中肋的闊鱗片;鱗片基部著生,有時兩色,邊緣具齒。葉近生,二型,不以關節著生。基生不育葉直立,無柄,偶有短柄,具有寬闊的圓形葉片,基部膨大,覆瓦狀,闊心臟形,質厚且呈肉質,邊緣多少全緣或略呈淺二歧分裂,密被星狀毛,葉脈密網狀,不久乾枯,變為褐色,覆瓦狀覆蓋於狀莖上,宿存,呈鳥巢狀或圓球狀,以積聚腐殖質及保護根狀莖及根免受乾旱的威脅。正常能育葉具短柄,以關節著生,直立或下垂,近革質,被具柄的星狀毛(老時脫落),葉形變化很大,全緣或多回分叉,宛如鹿角狀分枝,裂片全緣,葉脈網結,在主脈兩側具有大而偏斜的多角形長網眼,具有內藏小脈。孢子囊群為鹵蕨型,生於圓形、增厚的小裂片頂部,或生於特化的裂片下面;孢子囊為水龍骨型,有長柄2-3行細胞,環帶由10-20(-24)個增厚細胞組成;隔絲星毛狀,具長柄,多數。孢子兩側對稱,橢圓球狀,單裂縫,裂縫長為孢子長的1/4到1/2,黃色或綠色,透明,表面有瘤狀紋飾。每孢子囊產孢子64個,亦有8個的(P. ridleyi Christ)。
屬模式: Platycerium alcicorne (Sw.) Desv. (Acrostichum alcicorne Sw.) ,原產東非。
鹿角蕨屬徠有15種,分化中心在非洲、馬達加斯加 (6種) 和東南亞 (8種) ,有1種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中國分佈有1種,常見引種栽培的1種。本屬的種類體態優美,為著名的觀賞蕨類。
鹿角蕨屬的系統關係與石韋屬Pyrrosia接近,它們組成了水龍骨科(廣義的)中的一個單系類群。該屬一些種類為著名的園藝觀賞植物,其形態高雅,富熱帶雨林氣息。
鹿角蕨屬植物目前公認的種有18個,分別是鹿角蕨、二叉鹿角蕨、圓盾鹿角蕨(Platycerium alcicorne)、美洲鹿角蕨(Platycerium andinum)、皇冠鹿角蕨(Platycerium coronarium (Koe?螄nig ex O.F. Muell.) Desv.)、象耳鹿角蕨(Platycerium elephantotis)、腎形鹿角蕨(Platycerium ellisii)、大葉鹿角蕨(Platycerium grande (Fee) C. Presl)、深綠鹿角蕨(Platycerium hillii)、何其美鹿角蕨(Platycerium holttumii)、馬達加斯加鹿角蕨(Platycerium madagascariense)、四叉鹿角蕨(Platycerium quadridichotomum)、馬來鹿角蕨(Platycerium ridleyi)、三角鹿角蕨(Platycerium stemaria (P.Beauv.) Desv. )、(Platycerium superbum)、立葉鹿角蕨(Platycerium veitchii)、對生鹿角蕨(Platycerium wandae)、長葉鹿角蕨(Platycerium willinckii)。其中有6個種原產於馬達加斯加,11個種在澳大利亞,還有1個種在熱帶南美。我國分佈有1種,即通常說的鹿角蕨P.wallichii Hook,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主要分佈於雲南西南部的盈江,生長於海拔210~950m處的熱帶雨林中,中南半島也有分佈。
關於鹿角蕨屬的系統關係,有各種假設,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它與雙扇蕨屬(Dipteris Reinw.)和燕尾蕨屬(Cheiropleuria Presl.)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也有研究者提出它與石韋屬(Pyrrosia Mirbel)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在孢子萌發類型、片狀體形狀、原葉體發育類型,尤其是毛狀體形狀及分佈等複雜性與水龍骨科石韋屬有著極其相似之處。2006年,Kreier H P,Schneider H等通過4種葉綠體DNA標記的核苷酸序列的對比,把鹿角蕨屬分為2個進化枝。一個進化枝包含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和南美的種,而另一個進化枝則是原產於澳大利亞的種。後者進一步分為2個進化枝:一個是二歧鹿角蕨,另一個為產於印度到新幾內亞區域內和澳大利亞的7個種。馬達加斯加進化枝則分為在熱帶非洲發現的2個種和包含3個馬達加斯加本土的種在內的4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