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金塔的結果 展開
- 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 薛家窩頭
- 窩的
- 廈門市翔安區內厝中心小學保衛科科長
黃金塔
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黃金塔位於蕪湖市無為縣城北郊西河之畔,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開建,2013年5月,被批為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黃金塔
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眾多,遂在汰水邊(現西河)闢地建寺,稱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黃金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但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后只剩下一個古塔。
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曆、康熙、乾隆等年間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無恙。
清末至建國以後,由於年久失修,塔體下層磚石剝落,塔的損毀開裂,草木叢生。
“文革”期間,幸得當地群眾保護,才免遭劫難。
據文獻記載和古建築學家的現場勘察,黃金塔是安徽省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築,清道光《無為州志》記載:“在太平鄉汰水南有古塔一座,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開建,明洪武間僧惟了募修。”歷史上,號稱“十里三黃金,鳳凰趕麒麟”指的是黃金塔所在地“黃金閘,黃金庵,黃金城”和“鳳凰”與“麒麟”二山,黃金塔以“黃金”命名其緣由也在於此。而西河在歷史上叫汰水,汰水東出黃金閘,是貫穿無為縣南北交通的一條主要河流。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眾多,遂在汰水邊闢地建寺,名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寺建築群。
黃金塔,它當然不是金燦燦的黃金製成。塔身由灰色青磚砌成,是一座仿木樓閣式的磚塔,由“西門寺”又名《西門錐》的僧人出資修建。
黃金塔是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共9層,層層仿木斗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塔體龐大,逐層內收,造型挺拔,歷經千年,巍然屹立。塔內設上折式台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
現在的無為城原名無為郡,是個舟形地,也就是像船一樣的形狀。當年興建西門錐和黃金塔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無為這片船形地船頭和船尾不能缺少風帆和船桿。《西門錐》位於西門城內,好可惜毀於文革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年“西門錐”於“黃金塔”是遙遙相對的,它們彷彿一對好兄弟。
該塔內原有些建塔碑記,后均散佚,其中一方據人回憶上刻“楊八姐捐銀萬兩,焦贊、孟良監造”等字樣,可惜現已不知去向。
由於時代變遷,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盛到衰滅,最後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古塔“形影獨吊”,多的庵房殿宇化為灰燼廢墟。據文獻記載,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曆、康熙、乾隆等年間多次增修、重修、才使古塔得以延存。上世紀八十年代再次對該塔進行了全面的測繪,整修,現黃金塔已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遊景觀,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1年,省政府公布黃金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巨款對該塔進行全面的測繪、整修,現黃金塔已燃然一新,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遊景觀。
2013年5月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名錄當中,無為黃金塔被列入名錄當中,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詩集
宋代詩人會鼎曾寫作《南汰寺》七律一首,描寫寺院的盛況:
玲瓏台殿擁松蔭,凈地真誠地布金。
風細落花輕著砌,春深鳥啼亂穿林。
烹茶灶小竹煙濕,洗缽池荒塔影沉。
香霧氤氳雲蓋結,梵聲齊震海潮音。
傳說
一種說法是:它是由著名匠人魯班和他的兩個徒弟共同修建的。說好比賽,看誰先完工,當魯班造到第八層的時候,正得意。可是,他抬起頭看看那邊的黃金塔——已經建到第十層快封頂了,這位大師當時起了小心眼,覺得徒弟不應該勝過師傅,就飛起一斧,扔了過去,把“黃金塔”的頂給削了,所以呀,到現在此塔到現在也沒有頂,沒頂的“黃金塔”卻在他的頂上長出棵小樹。大概是鳥兒銜來的樹種。
還有種傳說,是很早的時候聽老人們說的:與宋代名將孟良、焦贊有關——太平盛世,皇帝頒旨,派他們去監造這兩座塔。
黃金塔
黃金塔位於蕪湖市無為縣城北郊西河之畔(城東北5公里的鳳凰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