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嗣伯

徐嗣伯

徐嗣伯,南北朝南齊醫家。字叔紹。祖籍東莞姑幕(今山東諸城),寄籍丹陽(今江蘇南京)。為徐叔響之子。精醫道,擅辨證。曾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藥方》五卷、《雜病論》一卷,均佚。

野史逸聞


徐嗣伯字德紹,善清言,精於醫術。曾有一嫗,患滯淤,積年不差。嗣伯為之診疾曰:"此屍注也,當須死人枕煮服之可愈。"於是就古冢中得一枕,枕以半邊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張景年十五,腹脹面黃,眾醫不療。以問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當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語,煮枕以服之,得大利,出(出字原缺,據明抄本補)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許,病即差。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見鬼物。以問之,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於故處。"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問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療之,俱差何也?"答曰:"屍注者,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滯。得死人枕促之,魂氣飛越,不復附體,故屍注可差。石蛔者,醫療即僻。蛔蟲轉堅,世間葯不能除,所以須鬼物驅之,然後可散也。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釣其氣,因而去之,所以令埋於故處也。晏深嘆其神妙。(出《南史》)

譯文內容


徐嗣伯字德紹,善談老莊之道,精通醫術。曾有一老婦人,患有滯淤病,多年不愈。徐嗣伯給她診視,說:"這是鬼附身,應該用死人的枕頭煮后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於是老夫人從古墓中找到一隻已經半邊腐爛,殘缺不全的死人枕頭,煮后服用,病就好了。後來,有秣陵人張景,十五歲,腹脹,面目焦黃,許多醫生都不給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說:"這是石蛔!應該用死人枕煮后服用。"張景按嗣伯的話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后,去大解,便出了蛔蟲。這些蛔蟲堅硬如石頭,約有六、七寸長。打下蛔蟲后,張景的病就好了。後來還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並常常看見鬼。這個和尚來找徐嗣伯診治。徐嗣伯說:"這是邪氣進入肝臟,可以找死人枕頭煮后服用,完了,再把枕頭埋在原處。"和尚按徐嗣伯的話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屍枕治病的事後,來問徐嗣伯,說:"三個人的病不一樣,卻都是用死人枕頭治療,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麼原因?"徐嗣回答說:"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氣,它附在人身上不離開,所以使人沉滯,必須用死人枕讓它離去,鬼氣飛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得石蛔病的人,已是不常見的,蛔蟲變成石頭,人世間的葯打不下來,所以須用鬼物來驅逐它,然後就可以打下它了。因為邪氣進入肝臟,所以就眼睛痛,並且看見鬼魅,必須用邪物把邪氣引出來,因此就除掉它了,所以讓他把死人枕埋在原處呵!"王晏深深讚歎徐嗣伯的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