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啕大哭
嚎啕大哭
嚎啕大哭,漢語成語,拼音是háo táo dà kū。意思是大聲哭叫。出自《紅樓夢》。
用法:作謂語。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絕,心裡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來。”
嚎啕:也作“嚎咷”、“號啕”、“號咷”,大聲哭。形容放聲大哭。
《慈禧太后演義》第四十回:“溥儀依著他娘腋下,不肯上前,促他跪叩,反嚎啕大哭。”
葉聖陶《春光不是她的了》:“不能思想,只是號咷大哭。”也作【號啕痛哭】。
《西遊記》第十六回:“卻說那和尚把袈裟騙到手,拿在後房燈下,對袈裟號啕痛哭。”
《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從今後忍氣吞聲,再不敢嚎啕大哭。”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絕,心裡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來。”
痛哭流涕、飲泣吞聲、呼天搶地。
破涕為笑、捧腹大笑、喜笑顏開。
作謂語;指哭叫。
人的性情是多變的,有時高興的手舞足蹈,有時傷心的嚎啕大哭,有時平靜的一言不發,有時又興奮的喋喋不休。
w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