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倉烈士陵園
江蘇省東台市的公墓
江蘇省東台市三倉烈士陵園,位於黃海之濱的三倉鎮北郊新五村境內。三倉烈士陵園是在1945蘇中四分區,為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的120名烈士而建的“五角亭(即‘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亭’)”的基礎上,於1980年至今逐步擴建起來的。原佔地面積為2.34畝,現已擴展到64.7畝。經過多年來的建設,陵園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抗日烈士”和“粟裕將軍”兩大主題的系列紀念建築群。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免費開放單位。
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亭(五角亭)
三倉烈士陵園高清大圖
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
該亭建於戰火紛飛的年代,為悼念為國捐軀的四分區抗日烈士,由施景程等當地開明紳士捐資發起,蘇中四分區領導支持,三倉地區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建造的。1945年2月施工,歷時五個月零五天,當年7月竣工。建成后,蘇中四分區於1947年7月7日在這裡隆重補行了近萬人參加的落成慶典。該亭位於陵園東南角,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佔地1100平方米。原為木質結構,新中國成立后經三次大的維修。現頂部為琉璃瓦,頂尖為陶瓷葫蘆頂,立柱,欄桿均為鋼混結構。亭中上方頂部內懸掛著蘇中四分區專員梁靈光提寫的“烈士亭”橫匾(原物)一塊,同時在正南亭柱題寫楹聯一副-----“碧血丹心盡灑山河三敵驅除成解放;蒼松翠柏憑依亭墓五星照耀紀功勛”,因建圓前無專人管理,未能妥善保護留存。後於1996年1月,由梁靈光同志重新題寫。亭內正中立有“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原物)一塊,高1.40米,寬0.83米,厚0.22米,質地為白礬石,於1945年7月7日抗戰八周年立。碑文共784字(不含標點符號),由蘇中四分區司令員張震東,政委盧勝,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符確堅,專員梁靈光共同署名。字體為隸體,系本地塾師鄭明龍手書,刻字匠劉用富鐫刻。戰爭年代和文革期間,此碑遭到損壞,曾參加過建亭施工的三倉鎮新強村瓦匠楊仁才搶修過,后在建陵時採用水泥基座加以保護並重立亭中,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五角亭”的南側,曾於1955年建有一座高五六米的磚塔,因基礎不實,雨水侵蝕倒塌。1980年,三倉鎮人民政府決定以“五角亭”為基礎擴建“三倉烈士陵園”時,在陵園正中部位重建“抗日烈士紀念塔”,全鎮干群積極擁護,捐款2.3萬元;各級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先後撥款9萬元,於1984年底建成,重建的“抗日烈士紀念塔”,坐西朝東,正對陵園門樓和黃海公路。塔基佔地一畝,總高度為20米,雙層欄桿,四面上下。塔身正面為陳毅題詞“立德立功,永垂不朽”鎏金銅字鑲嵌其中,金光閃耀,雄偉高大,與“五角亭”渾然一體,形成壯麗景觀。
新四軍第一師紀念館
新四軍第一師紀念館。1941年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全軍編成7個師。新四軍第一師於1941年1月20日在東台二女橋成立,2月移駐三倉吳家橋。2015年4月鹽城市政府決定,在三倉士陵園內復建新四軍一師師部舊址。
新四軍第一師紀念館,東大門上方“新四軍第一師紀念館”幾個字,是由粟裕將軍的秘書朱楹將軍題寫的。是以上世紀40年代新四軍第一師師部曾經駐紮過的三倉吳家橋胡家大院建築格局復建的,距原址1100米。移建后的新四軍第一師師部舊址,系蘇中沿海一帶大戶人家的民居風格,青磚黛瓦,古色古香,大門面東,圍牆環抱,院內三座獨立的建築組成凹字型,北為正廳,西為閣樓,南為居室,中間天井約200㎡。新四軍第一師師部舊址陳列三大內容:
北展廳:鐵軍第一師,展出新四軍第一師蘇中抗日的主要戰鬥歷程;
南展廳:粟裕紀念堂、粟裕光輝的一生、粟裕和他的戰友們的圖片;
西閣樓:樓下:人物廳展陳新四軍、新四軍第一師和在東台地區工作過的新四軍老同志的圖片。樓上:新四軍第一師作戰室(類似會議室)左為作戰值班室(陳列簡易床鋪、電台、電話、馬燈、汽油燈等)。
三倉烈士陵園粟裕同志骨灰存放處高清大圖
三倉烈士陵園烈士墓群高清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