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鄉

後宮鄉

後宮鄉,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地處聞喜縣東南部,東與絳縣橫水鎮相接,南與石門鄉相鄰,西與河底鎮相接,北與侯村鄉接壤,距聞喜縣人民政府約25千米,區域總面積117.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477人(2017年)。1958年建後宮公社,1984年設鄉。資源豐富,盛產小麥。

1949年,後宮鄉境域屬聞喜縣第三區;1984年,由後宮公社改為後宮鄉。截至2018年末,後宮鄉戶籍人口為18535人。截至2020年6月,後宮鄉下轄1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後宮村。 

後宮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截至2018年末,後宮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建置沿革


1949年,屬聞喜縣第三區。
1958年,屬河底公社。
1959年,河底公社分設後宮公社。
1984年,由後宮公社改為後宮鄉。
2001年,原白石鄉併入後宮鄉。
後宮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就有關於皇宮鄉的一些記載,因春秋時晉武公曾將嬪妃置於該地,故名後宮,後宮原來地面文物古迹眾多,但因解放后的破四舊等活動,使得許多文物古迹被破壞,唐朝時,在後宮下院村附近建有“鎮風塔”,現因盜墓活動而被破壞,只剩下塔基。馬趵泉歷史悠久,2009年仍然溪流不止。
聞垣路、桐石路開通后,以白玉鎂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共有18家落戶於後宮,同時鑫源特種養殖業公司、興澤脫水蔬菜廠、垣曲桑蠶公司也相繼在後宮落戶,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後宮鄉的農業種植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亮點不斷增長,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1984年政社分離,後宮人民公社改為後宮鄉人民政府,2001年撤併鄉鎮,後宮、白石兩個鄉政府合併,仍稱後宮鄉人民政府,鄉址在後宮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後宮鄉地處聞喜縣東南部,

氣候

後宮地處中溫帶季風區,全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屬於旱區;全年無霜期185天,解凍期70—80天,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

水文

後宮鄉境內河道屬涑水河;主要河道有沙渠河、後宮河2條;河流總長度10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沙渠河,從南至西流經境內十八埝、長嶺坡、界元、南白石、馬安橋、汾村、下院、劉家莊、上偏橋、前偏橋、後宮、柏底等村,長8.26千米。 

自然災害

後宮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水、乾旱、霜凍、冰雹等;旱災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2—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8月1日18—20時,一場暴雨襲擊了境內的8個村莊,以茨廟、十八埝為重,道路沖毀,電桿、地里莊稼沖毀,房窯進水倒塌,共沖毀公路480米,颳倒電桿23根,68餘戶不同程度進水受災,淹沒糧食3萬餘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萬餘元。 

自然資源

後宮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鎂、鐵、石灰石等。2011年,後宮鄉有耕地3.08萬畝。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有純潔的淡水資源,焦山地下水質優良,是不可多得的優質礦泉水,開發潛力巨大。
三河口水庫位於後宮鄉三河口界內,該庫於1970年動工,1975年7月竣工,流域面積41.5平方公里,總庫容325.7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7萬立方米,屬小型水庫。

礦藏資源

後宮鄉資源豐富,有金屬鎂礦、鐵礦、石灰石等礦產資源。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大面積的原始半原始森林,在林間山區,有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有許多藥用植物。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增設郭家、寧家莊、興姚、北陽4個村,後宮鄉下轄16個村。
2001年,增設十八埝、北白石、南白石、馬安橋、茨廟、石甲、小庄、長嶺坡、界元、崔家莊、三河口11個村,後宮鄉下轄27個村。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下轄後宮、柏底、前偏橋、上偏橋、上院、下院、汾村、劉家、陽庄、郭家、侯村垣、劉古庄、寧家莊、興姚、新陽庄、北陽、十八埝、北白石、南白石、馬安橋、茨廟、石甲、小庄、長嶺坡、界元、崔家莊、三河口27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後宮鄉下轄11個行政村:後宮村、柏底村、偏橋村、上院村、谷清村、陽庄村、古塬庄村、興垣村、白石村、四方峪村、三河口村, 鄉人民政府駐後宮村。

經濟概況


綜述

2006年,後宮鄉人均純收達2786元。
2011年,後宮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 

農業

2011年,後宮鄉農業總產值4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7.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3%。後宮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後宮鄉生產糧食17913噸。後宮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藥材等。後宮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後宮鄉生產肉類370噸;畜牧業總產值1150萬元。 

工業

2011年,後宮鄉工業總產值為0.5億元,比2010年增長21%;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2%。2011年,後宮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53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商業網點58個,職工613人。2011年,後宮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5億元,比2010年增長0.5%。 
截至2018年末,後宮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電信業

2011年,後宮鄉電信業務收入為4.8萬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總人口18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87人,城鎮化率26.56%;另有流動人口1632人。總人口中,男性9441人,佔51.3%;女性8959人,佔48.7%;以漢族為主,達18395人,佔99.97%,有壯族5人,佔0.03%。2011年,後宮鄉人口出生率9.48‰,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4.5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9人。 
截至2017年末,後宮鄉常住人口為18477人。 
截至2018年末,後宮鄉戶籍人口為18535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30人,專任教師17人;小學7所,在校生1023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各類科技人才25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5人,經營管理人才146人,技能人才30人,農村實用人才40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2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7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2人。後宮鄉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上院鑼鼓隊。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有廣播喇叭60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50多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7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63張;專業衛生人員6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75人。2011年,後宮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200人次,出院病人760人次。2011年,後宮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306人,參合率93.58%。 

社會保障

2006年,後宮鄉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 
2011年,後宮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46戶,人數859人,支出89.3764萬元,比2010年增長28.0%,月人均113.33元,比2010年增長4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7人,支出13.4萬元,比2010年增長5.0%;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人次,共支出1.02萬元,比2010年增長22%;農村臨時救助200人次,支出3.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0千米,投遞點12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750份、期刊50冊;有固定電話用戶1000戶,移動用戶4000戶。 

水利工程

後宮鄉境內有三河口水庫;三河口水庫位於後宮鄉三河口界內,該庫於1970年動工,1975年7月竣工,流域面積41.5平方千米,總庫容325.7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67萬立方米,屬小型水庫。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後宮鄉有新農村建設試點村3個,實施工程12處,修建文體活動和休閑廣場1處;完成了聞垣路、桐石路後宮境內的道路綠化15千米,完成農田林網1500畝,水利工程10處。

交通


後宮鄉有335省道過境。截至2011年末,後宮鄉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4千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後宮鄉因春秋時期,晉武公嬪妃選居該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