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雲

北京市大興區少年宮高級聲樂教師

徠張建云:北京市大興區少年宮高級聲樂教師。

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的稱號。2018年9月,榮獲特別關注鄉村教師。

人物簡介


張建雲,女,北京市大興區少年宮高級聲樂老師,全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獲得者。
張建雲(上最右)與農14師224團學生合影
張建雲(上最右)與農14師224團學生合影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建雲聽說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農十四師224團學校缺音樂老師時,義無返顧地利用自己的休假,攜帶著1萬多元自己購買的教學用具,自費來到這個學校,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兩個星期,對一般人來說很短暫,但在224團學校孩子的心裡,他們看到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帶著他們飛向音樂的花海。人們感嘆張建雲的善良與崇高,更感嘆她那美好的心靈。

所獲榮譽


2018年9月,榮獲特別關注鄉村教師。

人物故事


“去新疆豐富人生”
張建雲2000年來到大興少年宮,之前12年她是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和團委書記,之後11年她是少年宮老師。她說去新疆的念頭由來已久。她的婆婆柴喜春是北京十大傑出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張建雲一徠直都把婆婆作為榜樣來要求自己,希望在教師的崗位上干出一番成績。23年的教學生涯,她看著身邊很多老師被組織到邊遠山區支教,她心存嚮往,但都因各種原因沒有成行。
在北京,少年宮的老師們有著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理念,不愁沒有學生、不愁帶不出好學生。但張建雲暗自想著:“一定要找機會去鍛煉自己,豐富人生,發掘更大的教學空間。”
“春節時,張建雲老師來家裡拜年,我說到學校缺音樂老師,她竟說要以一名志願者身份來學校支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224團副團長孔祥森說起這件事,仍然是驚訝與感動。
2011年4月下旬,張建雲買來了新的雅瑪哈電子琴,到音樂學院親自挑選教學用書、光碟,在拜訪奧地利音樂家后購買了一套奧地利整體教學用的打擊樂器,為去新疆做好了一切準備。4月25日,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跋涉,張建雲老師在當天傍晚終於來到了224團學校。
“她的理念,為我打開一扇窗”
她眼前的這所學校建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中,已是團場最好的建築。看到學生們時,張建雲心裡像是被針扎一樣。學生們背著小手端坐在教室里,身子下面不是凳子,而是一個個軍綠色的墊子。教室里只有一台褪了色的雅瑪哈琴,音樂教科書是一摞掉了皮、卷了邊,不知被多少人翻過的教科書。看著孩子們簡陋的受教條件,張建雲的淚水奪眶而出,怕被學生看到,她悄悄背過身去。
學校只有一名音樂老師,叫張蘭。張建雲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帶好一位老師,教好一批學生,建一個音樂小組。
而到學校的第二天,張建雲在和同學們課間活動的時候,不小心摔在地上,左腳一陣撕裂般的痛。可她對誰都說“沒事,沒事”,張蘭勸她休息,她著急地說:“不行,下午要成立‘音樂小組’,還要為演出排練節目,時間不多了。”
音樂教室在最高的樓上,張蘭攙扶著她一步一挪地上了四樓。但一站到講台前,張建雲全然忘了自己身上的傷,精神飽滿地給學生上起了課。站不住了,就坐在台階上給孩子們教歌。就這樣,她用兩天時間教會孩子們兩首合唱歌曲,參加了兵團的五四青年節文藝演出。當地的老師們可開了眼界,在張建雲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一邊拍掌一邊歌唱,純樸、快樂的童真表露無遺。
作為一名全國少年兒童音樂教育界的“名人”,張建雲老師的教學方法很特別,張蘭感慨地說:“她的快快樂樂學音樂的理念,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對我啟發真的太大了。”
“我還會再來”
孔祥森副團長怎麼也沒有想到,當他5月5日送張建雲老師回北京時,相處了僅僅兩個星期的學校師生們和張建雲老師感情已經那麼深厚。孔祥森副團長看到張建雲老師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老師和學生身上,直到他們消失在遠方。“那一刻,我自己也被感動了,身邊有這麼美麗的老師。”
“學生們那天都來了,一個個眼淚汪汪的,圍著張建雲老師問:‘老師,你啥時候再來?’張建雲老師摸摸這個學生的頭,拉拉那個學生的手,說‘不要哭,老師一定還會再來’。”張蘭老師說,張建雲老師臨走前交給她一本自己編寫的教材,稱讚她對快快樂樂學唱歌的教學方法掌握得很快,按照教學程序進行一定會有起色。
結束兩周的支教生活,張建雲老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他將一事無成。就是這份責任,讓遠在北京的優秀教師跋涉萬里來到教育落後的邊疆,奉獻出自己的熱情。
2011年5月20日,張蘭收到了張建雲老師回到北京后寄來的包袱,裡面有12套漂亮的學生演出服。在信中,張建雲寫道:“這些演出服是學生家長捐獻的,他們知道了你們的情況后,很希望幫幫你們。‘六一’演出孩子們就可以用上了。”
張建雲已經計劃好,2011年10月,她將帶上更多的教材和教學心得再次踏上這片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