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症
新生兒低血糖症
新生兒低血糖症是指新生兒血糖值低於正常新生兒的最低血糖值,是新生兒較常見的疾病。多見於早產兒及小於胎齡兒。 許多疾病都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可使腦細胞失去基本能量來源,腦代謝和生理活動無法進行,如不及時糾正可造成永久性腦損傷。新生兒低血糖缺乏典型癥狀,常見表現為反應差、陣發性紫紺、震顫、眼球不正常轉動、驚厥、呼吸暫停、嗜睡、拒奶等,有的出現多汗、蒼白及反應低下等。新生兒低血糖一般能及時診斷處理,預后良好。預后以本身情況和原發病的嚴重程度而定。低血糖易發生神經損害,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影響患兒的智力發育。
● 新生兒科、內分泌科
● 新生兒低血糖症分為暫時性和持續性,其病因也有所不同。
● 暫時性新生兒低血糖症
● ● 低血糖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新生兒期。
● ● 糖原和脂肪貯存不足
● ● 早產兒、小於胎齡兒和雙胎中體重輕者,肝糖原貯存少,出生后如果攝入不足,容易發生低血糖。
● ● 葡萄糖消耗過多
● ● 寒冷、創傷、窒息、呼吸窘迫、嚴重感染、休克等,均可使代謝增加,容易引起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症的患兒,血液內過多的紅細胞消耗大量葡萄糖,會導致低血糖。
● ● 高胰島素血症
● ● 胰島素暫時性升高,也會導致血糖暫時性降低。主要見於糖尿病母親嬰兒、新生兒溶血病。
● 持續性新生兒低血糖症
● ● 低血糖可持續至嬰兒或兒童期。
● ● 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 ● 如先天性垂體功能低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高血糖素及生長激素缺乏等。
● ● 遺傳代謝病
● ● 某些糖、脂肪酸、氨基酸代謝異常,也會引發本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積病、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楓糖尿病、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等。
● 多數新生兒低血糖症的患兒,常缺乏癥狀。無癥狀性低血糖是癥狀性低血糖多10~20倍。癥狀性低血糖可出現以下表現:
● 主要表現
● ● 反應差
● ● 陣發性發紺
● ● 震顫
● ● 眼球不正常轉動
● ● 驚厥
● ● 呼吸暫停
● ● 嗜睡
● ● 不吃奶
● 其他表現
● ● 多汗
● ● 面色蒼白
● 確診新生兒低血糖症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必要時需要相關輔助檢查。
● 實驗室檢查
● ● 血糖測定
● ● 血糖測定是確診和早期發現本症的主要方法。
● ● 其他檢查
● ● 根據需要查血型、血紅蛋白、血鈣、血鎂、尿常規與酮體,必要時做腦脊液檢查,可明確低血糖的病因。
● 影像學檢查
● ● X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腦電圖、頭顱磁共振等檢查,排除相關原發疾病。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血糖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母親糖尿病史、妊娠高血壓縱使征或胎盤功能不全史、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症、新生兒溶血症、圍產期窒息、嚴懲感染、低體溫、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小於胎齡兒、出生早期攝入量不足。
● 主要表現為反應差、陣發性紫紺、震顫、眼球不正常轉動、驚厥、呼吸暫停、嗜睡、拒奶等,有的出現多汗、蒼白及反應低下等。
● 全血標本血糖測定:全血標本血糖測定低於2.2mmol/l診斷低血糖症,低於2.6mmol/l為臨床需要處理的界限值。
● 本病需要與半乳糖血症、胰高血糖素缺乏及胰島細胞增殖症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患兒出現反應差、陣發性紫紺、震顫、眼球不正常轉動、驚厥、呼吸暫停、嗜睡、拒奶、蒼白及反應低下等臨床低血糖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血糖及其他相關輔助檢查結果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藥物治療
● ● 輸注葡萄糖液
● ● 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立即靜脈注入25%葡萄糖液。在血糖穩定以前,每天至少測血糖1次。
● ● 激素療法
● ● 如補充葡萄糖仍不能維持血糖水平,可加用激素療法,僅用於治療慢性難治性低血糖症。
● 病因治療
● ● 如半乳糖血症應完全停止乳製品,代以不含乳糖的食品。
● ● 亮氨酸過敏的嬰兒,應限制蛋白質。
● ● 糖原貯積症應晝夜餵奶。
● ● 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則應限制蔗糖及水果汁等。
● 其他治療方法
● ● 癥狀好轉后及時餵奶。
● ● 治療期間還需保持一定環境溫度,以降低熱能消耗。
● 低血糖易發生神經損害,導致腦損傷,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影響患兒的智力發育。
● 低血糖對腦組織的損傷取決於低血糖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多數作者認為癥狀性低血糖預后較差,但無癥狀的低血糖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新生兒低血糖一般能及時診斷處理,預后良好。無癥狀性低血糖症比癥狀性預后好;早產兒、SGA兒和伴有原發疾病的患兒,預后以本身情況和原發病的嚴重程度而定。
● 早開奶:生後半小時內開始餵奶,24小時內每2小時喂1次,夜間不少喂。
● 補充葡萄糖:不能進食的嬰兒,應給予靜脈補液。
● 有糖尿病的孕婦,孕期要積極治療糖尿病,嚴格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