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第 1 代)

蘋果公司推出的無線耳機

AirPods(第 1 代)是蘋果公司(Apple Inc.)於2016年9月7日上午10點(北京時間2016年9月8日凌晨1點)在美國舊金山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發布的耳機產品。

AirPods(第 1 代)的外觀和EarPods類似,像未配置線纜的EarPods,耳機尺寸為16.5x18.0x40.5毫米,重量為38克,採用了Lightning介面;配備了定製的Apple W1晶元,使用光學感測器和運動加速感應器來檢測用戶是否已將它們戴入耳中。

AirPods(第 1 代)被用戶戴入耳中會自動播放音頻,取出後會自動暫停;輕點兩次激活Siri即可調節音量、更改歌曲、撥打電話以及獲取路線信息;當打電話或與Siri交談時,加速感應器與採用波束成形技術的麥克風協作,可過濾掉背景噪音。

發展沿革


Apple AirPods
Apple AirPods
2016年9月8日,iPhone7正式亮相,10大功能點當中,蘋果首次推出無線耳機Apple AirPods。
2020年5月9日消息,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蘋果計劃將新款AirPods發布時間推遲。
2020年6月23日消息,在當天的WWDC 20上,蘋果宣布了AirPods耳機的新功能,包括iPhone、iPad和Mac設備間的自動切換,以及AirPods Pro耳機的“空間音頻”功能。

外觀特色


● 尺寸參數
配件長度寬度高度重量
AirPods(每枚)16.5毫米(0.65英寸)18.0毫米(0.71英寸)40.5毫米(1.59英寸)4克(0.14盎司)
充電盒44.3毫米(1.74英寸)毫米21.3(0.84英寸)毫米53.5(2.11英寸)38克(1.34盎司)
● 機身設計
AirPods(第 1 代)的外觀和EarPods類似。

產品爭議


● 噪音問題
AirPods(第 1 代)圖片
AirPods(第 1 代)圖片
一些用戶提到,AirPods(第 1 代)低音量播放時會聽到一些背景噪音,但中等音量下播放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而其他用戶表示,使用AirPods(第 1 代)時會聽到噪音,並最終發現附近的藍牙設備影響了AirPods(第 1 代)。

安全問題

● 2018年2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男子JasonColon稱,他在健身房邊聽音樂邊鍛煉時,右耳的AirPods耳機突然開始冒煙,他快速拿出耳機扔在地上,隨後他跑了出去,據說耳機著起了火,但很快已熄滅。對此,蘋果表示正在調查此事,並將與Colon聯繫以獲得更多細節。
● 2019年3月,關於“AirPods可能致癌,250名科學家聯名警告”的消息在網路傳播。蘋果客服回應稱,對於第三方的傳言和新聞報道,不負責準確性,可放心使用AirPods產品,不用擔心輻射問題。

包裝內容


AirPods(第 1 代)包裝內容
名稱數量
AirPods1
充電盒1
Lightning至USB 連接線1

機身設計

AirPods(第 1 代)的外觀和EarPods類似,耳機主體部分似乎無論是形狀還是大小都和有線的EarPods一樣,不過AirPods(第 1 代)的立柱部分則要更大和更粗一些,像是在無線纜的EarPods上增加了一些開孔(感測器)。底部的銀色金屬材質部分是AirPods(第 1 代)本身的正負極(看似是金屬環,但實際上兩側都斷開進行了精密的注塑處理),放入充電盒後會直接與底部的金屬觸點連接,從而進行充電。
配置參數
連接AirPods:藍牙;充電盒:閃電接頭
AirPods感應器(每枚)雙波束成形麥克風、雙光學感測器、運動加速感應器、語音加速感應器
輔助功能實時收聽音頻;輔助切換控制
電源和電池AirPods配合充電盒使用:聆聽時間可超過24小時,通話時間最長可達11小時;AirPods(單次充電):聆聽時間最長可達5小時,通話時間最長可達2小時;放入充電盒中15分鐘即可獲得最長可達3小時的聆聽時間4或超過一小時的通話時間
系統要求iPhone、iPad 和 iPod touch:iOS 10 或更新版本;Apple Watch:watchOS 3 或更新版本;Mac:macOS Sierra 或更新版本

功能特點


充電盒

AirPods(第 1 代)的充電盒看起來只是耳機收納盒,裡面集成了電池、天線和藍牙模塊,還可以給AirPods無線充電,提供超長的續航能力。

智能播放

當AirPods(第 1 代)偵測到使用者將其戴入耳中,將預設播放已配對iPhone中的音樂;當使用者取下其中一邊耳機時,暫停一下才繼續播放,當同時取下兩邊耳機時則停止播放;開啟“自動耳朵偵測”(Automatic Ear Detection)功能,當使用者未戴上耳機時,音樂直接透過已配對 iPhone 的揚聲器播放;一旦關閉“自動耳朵偵測”,上述功能都會關閉,而且無論是否戴上耳機,所有音樂只會通過AirPods(第 1 代)播放。
每個AirPods(第 1 代)耳機下端都具備麥克風,因此可以喚醒Siri或撥打電話;通話時會有一組加速感應器與波束成形麥克風配合作用,過濾背景噪音,鎖定聲音並清楚傳送。麥克風預設為“自動”功能,也就是任何一邊耳機都能做為麥克風使用;用戶也可以將麥克風設定在“總是左耳”或“總是右耳”的耳機

顯示與操作

AirPods(第 1 代)左右側耳機都必須放在對應的位置,有防呆設計;中間是一枚LED提示燈,它會通過不同的顏色指示AirPods的電量狀態,如果將耳機都取出了,這枚LED燈顯示的就是盒子本身的電量狀態。正反面分別提供了一枚光學感測器,主要用於配合運動感測器檢測用戶的佩戴狀態,比如拿起準備戴上耳機時,一般都會捏住上半部分,拇指剛好擋住了背面的光學感測器,再結合運動感測器的數據,就能做到幾乎在戴上的同時,立刻給出一聲已經連接的提示音。

智能充電

AirPods(第 1 代)分開放置后,就能在iPhone、iPad、Mac或是iPod上分別給出L、R側的電量剩餘情況顯示。當兩個耳機同時放入盒內后,充電盒會首先對兩者的電量進行平衡,將低電量平衡至高電量的耳機,然後再同時給左右側一起充電。

其他特點

AirPods
AirPods
耳機內置紅外感測器能夠自動識別耳機是否在耳朵當中進行自動播放,通過雙擊可以控制Siri控制。另外續航方面可以達到連續使用5小時。
這款新無線耳機內置光學感測器以及加速儀。雙擊這款無線耳機還能接入Siri。在用戶打電話期間,這款耳機還能夠過濾雜音,保證音質。
新款耳機通過iCloud同步功能,這款耳機能自動和iPhone連接,也可以和Apple Watch以及Macbook相連。
AirPods的麥克風采用了波束成形技術。雙擊AirPods會激活Siri,你可以向它問問題,讓它編寫信息或控制音樂播放。
耳機的配對步驟:點擊AirPods收納盒背部的按鍵可使其進入配對模式,然後你只需將其靠近iPhone,後者便會彈出相應的對話框,點擊屏幕上的按鈕就能完成配對。在這個對話框當中,你還可以看到耳機和收納盒的電量。

整機配件


配件名稱配件數量
AirPods1
充電盒1
Lightning至USB 連接線1

銷售信息


起售價格

AirPods(第 1 代)起售價格(2016年9月7日)
國家和地區美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
價格159美元(1060元)16800日元(1101元)1288港幣(1107元)1288元

開售時間

2016年12月13日,蘋果宣布:其在9月發布的無線耳機AirPods,目前已經可以開啟訂購,下單最早發貨時間為2016年12月20日左右。

銷售情況

2019年12月21日,AirPods的銷售額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60億美元,明年應該會有新的飛躍。蘋果可能在2020年售出8500萬台AirPods,創造約150億美元的收入。如果AirPods的銷售在2021年再次以同樣的速度增長,該產品將成為蘋果第三大業務。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16日,《時代》雜誌評選出了“10年中最具影響力的10大科技產品”,AppleAirPods排榜第8位。

產品評價


AirPods圖片
AirPods圖片
全新的AirPods耳機雖然時尚易用,但依然不足以成為蘋果放棄3.5mm耳機插孔的理由。蘋果AirPods耳機精緻但容易丟失。(騰訊網評)
AirPods(第 1 代)的最大特色在於它的小巧,但這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如此小巧的身軀使得它很容易從大耳朵里滑出來,從指縫間掉落。即便是把耳機保存在小盒子中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小盒子本身就存在丟失的風險。雖然這並不是第一款無線耳機,但因為蘋果在做,所有人。都很關注。它有一條白色的線,很明顯地把蘋果耳機和其它區分開來。(網易評)
AirPods(第 1 代)可以說是蘋果產品加州卷精神的最好體現,就是將一個陌生科技隱藏在一個熟悉產品的形態之下,以提高它的接納程度。蘋果正是利用這種熟悉的力量,讓AirPods(第 1 代)迅速被市場接受后,在口碑上完成了逆襲。市面上不乏一些外觀或功能更好的完全無線耳機,但在整體的體驗上,在教育市場上所做的貢獻,AirPods(第 1 代)是遠超其他同類產品的。作為蘋果第一代完全無線耳機,AirPods(第 1 代)在功能還是比較克制的,如果把它視為一款可穿戴設備,未來AirPods(第 1 代)還有很多可以解鎖的技能,這也讓人們對這條產品線充滿了期待。(極客公園評)

兼容機型


iPhone

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XRiPhone XiPhone 8
iPhone 7iPhone 8 PlusiPhone 7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
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SEiPhone 5siPhone 5c
iPhone 5

iPad

iPad Pro 12.9 英寸 (第二代)iPad Pro 12.9 英寸 (第一代)iPad Pro 10.5 英寸iPad Pro 9.7 英寸
iPad (第六代)iPad (第五代)iPad mini 4iPad mini 3
iPad mini 2iPad Air 2iPad Air

Watch

Series 4Series 3Series 2Series 1

iPod

第六代 iPod touch
註:所有iPhone,iPad,iPod touch均需安裝iOS 10或更新版本,Apple Watch需安裝watchOS4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