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03條詞條名為陳剛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演員
-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黨組成員
- 貴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貴陽市公安局局長
-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 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
- 政協自貢市第十六屆委員會副主席
- 湖南省長沙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 湖南省永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
- 房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紹興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昭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達州市委秘書長
- 紹興市柯橋區福全鎮黨委書記
- 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 西安文理學院校長
- 重慶市巴南區委副書記、原區長
- 江蘇省體育局原黨組書記、局長
- 華潤置地副總裁
- 中國內地男導演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
- 政治人物
- 韶關市信訪局局長
-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常務副區長
- 武漢同濟醫院婦科腫瘤副主任醫師
- 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及總經理
- 河南省眼科醫院白內障科主任醫師
- 四川|成都天府七中校長
- 上海愛旭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 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主治醫師
- 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長
- 湖南廣電網路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
- 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比如縣委書記
- 原廣州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
- 山東省泰安市委常委、秘書長
- 高安市委辦公室主任、四級調研員
-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主任醫師
- 貴陽市城鄉規劃局南明分局局長
-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 平邑縣檢驗檢測中心主任
- 政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十三屆委員會秘書長
- 攀枝花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 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
- 西安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
- 北京大學教授
- 內蒙古籍達茂旗作家
-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採氣廠普光採氣區副經理
- 新疆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成員
- 東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中共內江市委組織部四級調研員
- 男中音歌唱家,碩士研究生導師
- 崇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吐魯番市國資委副主任
- 舟山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信訪局局長
- 吉林市豐滿區人民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
- 合肥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
- 中金公司合規總監
- 荊門市政協副主席、農工黨荊門市委會主委
- 湖南工業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 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 柳州市大數據發展局局長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 金昌市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 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
- 日喀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書記
- 西昌市陽光學校副校長
- 中國馬拉松運動員
- 武漢大學教授
- 遵義縣政協黨組成員
-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 貴陽市開陽縣政協副主席
- 去哪兒網的CEO
-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
- 嘉興市委原常委
- 重慶西山坪隔離戒毒所後勤大隊原大隊長
- 原機電小額貸款公司副總經理
- 瀘縣人民法院院長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農學院副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 湖北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
- 復旦大學文博系副教授
- 貴州六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 中共東陽市委常委
- 鹽城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城南分局局長
- 紅河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
- 綿陽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 南京大學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
- 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 瀏陽市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 濟南大學教授
- 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校長
- 國家稅務總局建德市稅務局黨委副書記
- 隨州市紀委組織部部長
- 長春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組織處處長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瀋陽工學院黨委書記
- 革命烈士
- 安吉縣督查辦(考核辦)副主任
- 國家公務員局原副局長、黨組成員
- 宿遷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
- 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 青海大學黨委副書記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
-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政協副主席
- 廣西梧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原局長
- 武漢同濟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副校長
- 書法家
- 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 開陽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
- 政協長沙市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
- 甕安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 湖南省吉首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代表聯絡與選舉任免工作委員會主任
- 蘆溪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代檢察長
- 宜春市行政審批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一科科長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副院長
- 蘭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
-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 建德市財政局局長
- 報社編輯
-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
- 寧夏石嘴山市書畫院
- 大道歸禎文化發展(天津)有限公司總顧問
- 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
-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
-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 糖尿病主任醫師
- 浙江大學翻譯學研究所教授
- 西南交通大學歷任材料系助教、講師
- 湖南省紀委辦公廳正處長級副主任
- 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辦公室主任
- 武漢音樂學院講師
- 金華市磐安縣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成員
- 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岳陽市農業委員會黨組成員
- 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湖南省益陽市國資委副調研員
- 畫家
- 揚州大學副教授
- 石岩稅務分局分局局長
- 東北製藥集團公司董事長
- 昆明兒寶兒童醫院執業醫師
- 新寧縣副縣長
- 西南科大外院團委書記助理
-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 大竹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臨夏市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 蚌埠市衛生局黨委副書記
- 香港眾智行國際培訓機構董事長兼培訓講師
- 內地資深的舞台表演秀導演
- 鐘山縣森林公安局科員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 重慶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
-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 鶴崗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 上海市僑聯副主席
- 江蘇大學教授
- 江西康尼竹業公司董事長
- 華東師範大學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 瀘西縣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主任
- 第六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優秀教練員
- 宿遷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員
- 南華大學教授
-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農業局植物保護站農藝師
- 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隊員
-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電梯維修工
- 應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復院主任醫師
- 哈爾濱市中醫醫院普外科陳剛
- 錫通科技產業園財政局局長
- 湖南益陽桃江縣桃花江鎮財政所原副所長
- 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 武漢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獲全運會冠軍
- 四川瀘州市商務局原副局長
- 上海開放大學奉賢分校黨總支書記、副校長
- 廣西鹿寨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 武漢工商學院企業導師
- 玉米育種專家
- 界首市政協副主席
- 武穴市公汽公司工會主席
- 重慶大學教授
- 新疆伊寧籍作家
- 廣東省公安廳情報指揮中心人員管控科科長
-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審委會委員
- 甘肅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四巡迴指導組組長
- 晨鳴紙業輪值總經理
- 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
- 原百度品牌展示廣告部經理
-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
-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 上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
-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系教授
陳剛
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
1964年,陳剛出生於湖北襄陽南漳縣城關鎮。
1978年,進入湖北省襄陽五中讀高中。
1980年陳剛考入華中工學院動力系。
1987年在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擔任講師。
1993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博士學位後進入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2001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
2004年擔任教授。
2007年,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公式。
2010年因為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2013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
2014年,當選第30屆台灣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學組院士。
2018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時間 | 擔任職務 |
2003年 | 《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主編 |
2003年-2005年 | ASME納米研究所納米現象委員會主席 |
2005年-2008年 | ASME納米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 |
2007年 | 華南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
2009年 | 美國能源部EFRC固態太陽能熱能轉換中心主任 |
2010年 | 上海大學名譽教授 |
2011年 | 湖北文理學院榮譽教授 |
2011年 | 《Nano Energy》編委會委員 |
2011年 | ASME傳熱部門獎委員會委員 |
2012年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2012年7月 |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
2013年9月 | 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 |
2013年 | 《Technology》編委會委員 |
2015年 | 《Engineering》副總編 |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副主編 | |
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主編 | |
MATERIAL ENGINEERING A特邀主編 | |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編委 | |
古根海姆基金會會員(Fellow) | |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 | |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 |
陳剛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具有高和低導熱率的納米工程材料;熱輻射和電磁超材料;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感測器;水處理和海水淡化。
陳剛是熱能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的權威人物,他率先研究量子結構中的熱傳導,他的研究結果推動納米結構的熱電材料的研發。他的研究涉及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基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感測器等。他在大量知名刊物中發表有關納米結構中的熱傳導、熱電傳輸理論和性能評估,以及輻射熱方面的文章,包括權威的《科學》和《自然》雜誌。
他擁有4項專利和近20個正在進行的專利申請,是 GMZ能源公司創辦人之一。
陳剛教授因其在納米傳熱和熱電轉換領域、納米超材料上的卓越貢獻而被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認為,陳剛教授因其首次打破被公認為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的“黑體輻射定律”公式,證實物體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被授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該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進一步了解,它的應用也涉及光熱光電、半導體、磁儲存等領域。
2009年,陳剛領導的團隊在《Nano Letters》發表論文《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 Mediated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Nanoscale Gaps》,通過實驗證實物體極接近的熱輻射傳輸,可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即打破了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創立的黑體輻射定律的預測。
他主導多項研究項目,包括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倡議(MURI)中的熱電項目等。
2017年10月,陳剛受聘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為顧問和優才計劃導師,對校方遴選出的優秀學生進行“一對一”全程學術及學業規劃方向上的指導,並參與設計各個環節的培養計劃。
陳剛出版了1本專著,參與合著其他10本專著;他發表了160多篇期刊論文,他在240多個國際會議和國際研究組織中發表了主題演講和特邀演講,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如下:
● ● G. Chen, Nanoscale Energy Transfer and Conversion, Oxford Press, ISBN 019515942X, 2005.
● ● G. Chen, "Nonlocal and Nonequilibrium Heat Conduction in the Vicinity of Nanoparticles,"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Vol. 118, pp. 539-545, 1996.
● ● G. Chen, "Size and Interface Effect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uperlattices and Periodic Thin-Film Structures,"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Vol. 119, pp. 220-229, 1997.
● ● G. Che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Ballistic Phonon Transport in Cross-Plane Direction of Superlattices," Physical Review B., Vol. 57, pp. 14958-14973, 1998.
● ● G. Chen, “Ballistic-Diffusiv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85, pp. 2297-2300, 2001.
● ● R.G. Yang and G. Chen,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ing of Periodic Two-Dimensional Nanocomposites,” Physical Review B, Vol. 69, 195316, 2004.
● ● A. Henry and G. Chen, “Spectral Phonon Properties of Silicon Based Molecular Dynamics and Lattice Dynamics Simulation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s, Vol. 5, pp. 141-152, 2008.
● ● A. Schmidt, M. Chiesa, X.Y. Chen, and G. Chen, “An Optical Pump-Probe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quid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Vol. 79, 064902, 2008.
● ● A. Henry and G. Chen,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 Polyethylene Chain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01, 235502, 2008.
● ● S. Shen, A. Narayanaswamy, and G. Chen, “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 Mediated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Nanoscale Gaps,” Nano Letters, Vol. 9, 2909-2913, 2009.
● ● S. Shen, A. Henry, J. Tong, R.T. Zheng, and G. Chen,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Polyethylene Nanofibe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5, pp.251-255, 2010.
● ● D. Kraemer, B. Poudel, H.-P. Feng, J.C. Caylor, B. Yu, X. Yan, Y. Ma, X.W. Wang, D.Z. Wang, A. Muto, K. McEnaney, Q. Hao, M. Chiesa, Z.F. Ren, and G. Chen, “High-performance flat-panel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large thermal concentration,” Nature Materials, Vol. 10, pp. 532-538, 2011.
● ● G. Chen, “Theoretical Efficiency of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STEG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 109, 104908, 2011.
● ● M. Zebarjadi, G. Joshi, A. Minnich, Y. C. Lan , X. W. Wang , G. H. Zhu, G. Chen, and Z. F. Ren, “Power Factor Enhancement by Modulation Doping in P-type Silicon Germanium Alloy,” Nano Letters, Vol. 11, pp.. 2225-2230, 2011.
● ● K. Esfarjani, G. Chen, and H. T. Stokes, “Heat Transport in Silicon from 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s,” Physical Review B, Vol. 84, 085204, 2011.
● ● B.L. Liao, M. Zebarjadi, K. Esfarjani, and G. Chen, “Cloakin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rom Conducting Electrons in Solids,” Physical Review Letter, Vol. 109, 126806, 2012.
● ● Z.T. Tian, K. Esfarjani, and G. Chen, “Enhancing Phonon Transmission across Si/Ge Interface by Atomic Roughness: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with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Physical Review B, Vol. 86, 235304, 2012.
● ● D. Kraemer and G. Chen, “A Simple Differential Steady-State Method to Measur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lid Bulk Materials with High Accuracy,” Review Scientific Instruments, Vol. 85, 025108, 2014.
● ● S.Y. Lee, K. Esfarjani, T.F. Luo., and G. Chen, “Resonant bonding leads to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Nature Communication, Vol. 5, 3535, 2014.
● ● S.W. Lee, Y. Yang, H.-W. Lee, H. Ghasemi, D. Kraemer, G. Chen, Y. Cui, “An 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highly efficient harvesting of low-grade heat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 Vol. 5, 3942, 2014.
● ● H. Ghasemi, A. Marie Marconnet, G. Ni, and G. Chen, “Solar steam generation by heat localiz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 Vol. 5, 4449, 2014.
● ● Y. Yang, S.W. Lee, H. Ghasemi, X.B. Li, D. Kraemer, J. Wang, Y. Cui, and G. Chen, “A Charging-free Electrochemical System for Harvesting Low-grade Heat Energy,” PNAS, Vol. 111, pp. 17011-17016, 2014.
● ● S.Y. Lee, D. Broido, K. Esfarjani, and G. Chen, Hydrodynamic phonon transport in suspended graphene,” Nature Communication, Vol. 6, 6290, 2015.
● ● M.S. Branham, W.-C. Hsu, S. Yerci, and G. Chen, “15.7% Efficient, 10-μm-Thick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Enabled by Periodic Surface Light Trapping Structures,” Advanced Materials, Vol. 27, 2182, 2015.
● ● Y.J. Hu, L.P. Zeng, A.J. Minnich, M.S. Dresselhaus, G. Chen, “Spectral Mapping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through Nanoscale Ballistic Transport,”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10, 701u2013706, 2015.
● ● O. Ilic, P. Bermel, G. Chen, J. D. Joannopoulos, I. Celanovic, and M. Solja?i?, “Tailoring ultra-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incandescent sour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351, 215, 2016.
● ● G. Ni, G. Li, S.V. Boriskina, H.X. Li, W.L. Yang, T.J. Zhang, and G. Chen, “Steam Generation under One Sun and Ambient Conditions,” Nature Energy, Vol 1, No. 16126, August 22, 2016.
● ● D. Kraemer, Q. Jie, K. McEnaney, F.Cao, W.S. Sui, L. Weinstein, J. Loomis, Z.F. Ren, and Gang Chen, “Concentrating Solar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a Peak Efficiency of 7.4%,” Nature Energy, Vol.1,153, 2016.
● ● B.L. Liao, A. A. Maznev, M.S. Dresselhaus, K.A. Nelson, and G. Chen, “Photo-excited Charge Carriers Suppress sub-THz Phonon mode in Silicon at Room Temper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7, 2016.
● ● Patents
● ● G. Chen, Z.F. Ren, M.S. Dresselhaus,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s,” US Patent No. 7,465,871 B2, Dec. 16, 2008.
● ● G. Chen, “Potential Amplified Nonequilibrium Thermoelectric Device (PANTEC),” US Patent No. 8,309,838, November 13, 2012.
● ● G. Chen, R.G. Yang, and A. Narayanswamy, “Surface Plasmon Coupled Nonequilibrium Thermoelectric Device,” US Patent No. 7,508,110, March 24, 2009.
● ● Gang Chen, Xiaoyuan Chen, M.S. Dresselhaus, and Zhifeng Ren, “Solar Thermoelectric Energy Converters,” US Patent No. 8,168,879.
● ● Gang Chen, Christine Junior, and Juergen Koeh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 Process Including a Thermoelectric Heat Pump and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MIT Case No. 13865, August, 2009.
● ● Gang Chen, Erik Skow, and Xiaoyuan Chen, “Polymer Sheets and Other Bodies Having Oriented Chain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US Patent No. 9,109,846, 2015.
● ● Gang Chen, Xiaoyuan Chen, and Ronggui Yang, “Multistage Thick Film Thermoelectric Devices,” US Patent Allowed, 07/12/2016.
● ● Gang Chen, Hadi Ghasemi, Amy Marie Marconnet, George Wei Ni, “Localized Solar Collectors” US Patent No. 9459024, 10/4/2016.
● ● Gang Chen, Shuo Chen, Weishu Liu, Zhifeng Ren, Hui Wang, Hengzhi Wang and Bo Yu,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US Patent No. 9306145, 2016.
● ● Seok Woo Lee, Yuan Yang, Hadi Ghasemi, Gang Chen and Yi Cui, “Electrochemical Sysems and Methods for Harversting Heat Energy,” US Patent Allowed 2016.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1992年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rthur ?Gould Tasheira獎學金 |
1994-1997年 | ASME《傳熱》雜誌傑出評審獎 |
1994年 | 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SF)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2002年 | 古根海姆獎學金 |
2008年 | ASME傳熱紀念獎(科學類) |
2008年 | 高性能熱電材料研發100獎 |
2009年 |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 |
2010年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2011年 | 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院Capers和馬里恩·麥克唐納獎 |
2012年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
2013年 | 第75屆ASME傳熱紀念獎 |
2014年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2014年 | 華中科技大學優秀校友獎 |
2014年 | 日本傳熱學會Nukiyama紀念獎 |
2015年 | 世界技術獎(能源類) |
2016年 | 工程科學學會Eringen獎章 |
2021年1月,美國司法部官網稱,陳剛在申請撥款時“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捕,並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賬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美司法部聲稱,自2012年以來,陳剛擔任多個中國職務並獲取報酬。美司法部還煞有介事地指稱,自2013年以來,陳剛已接受約2900萬美元的外國資金,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1900萬美元。
然而事實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里夫去年1月就發表公開信澄清道,所謂“來自中國的1900萬美元”並非陳剛個人所得,而是因為麻省理工學院於2018年與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建立合作關係,陳剛代表麻省理工學院出任雙方合建中心的教務主任,此系機構合作而非個人合作。麻省理工學院教職人員也發表聯名信,直指美政府逮捕陳剛是干擾正常學術研究活動。
2022年1月21日消息,麻省理工學院知名華裔教授陳剛被捕已超過一年,如今終於迎來曙光。美國聯邦檢察官於當地時間周四(20日)提出撤銷美政府對陳剛教授所謂“通中”指控的動議,獲得聯邦地區法院批准。美媒稱,這是美政府所謂“中國行動計劃”遭遇“最尷尬的挫敗”。
陳剛是國際熱能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出自《陳剛,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一文)
陳剛因其對納米級運輸和能量轉換現象的貢獻而獲得國際認可。他在納米熱傳導物理方面的工作已經導致了熱電材料及其將太陽能和廢熱轉換成電能的應用。(麻省理工學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