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地處豐潤區東北部,東、北與王官營鎮相連,南鄰劉家營鄉,西南鄰銀城鋪鎮,西與左家塢鎮、泉河頭鎮相接,行政區域面積29.77平方千米。姜家營鄉境內屬半山區,地勢南北高,中間略低。常住人口14108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豐潤縣九區;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置姜家營鄉;2002年5月,改屬唐山市豐潤區。截至2020年6月,姜家營鄉轄1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姜家營村。

區劃沿革


1958年屬王官營公社,1961年建石王莊公社,1971年更名姜家營公社,1984年改姜家營鄉,2002年5月,改屬唐山市豐潤區。鄉政府駐姜家營村,轄西楊家營、郭莊子、何莊子、姜家營、袁各庄、石匣、石王莊、姚庄、李富庄、夏莊子、楊家鋪、小峪12個行政村。

人口數據


2011年末,姜家營鄉總人口1565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4人,城鎮化率4.74%。另有流動人口302人。總人口中,男性8110人,佔51.82%;女性7541人,佔48.18%;14歲以下3781人,佔24.2%;15—64歲10768人,佔68.8%;65歲以上1102人,佔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259人,佔97.5%;有少數民族392人,佔2.5%。2011年,人口出生率15.33‰,人口死亡率6.43‰,人口自然增長率8.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00人。
2017年末,姜家營鄉常住人口為15473人。
截至2018年末,姜家營鄉戶籍人口為15809人。
2021年6月,唐山市豐潤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姜家營鄉常住人口14108人。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

經濟概況


綜述

2008年,姜家營鄉生產總值達到7.2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40元。
2011年,姜家營鄉財政總收入3157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29萬元,比上年增長226%。
2018年,姜家營鄉有工業企業10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2011年,姜家營鄉完成農業總產值8770萬元。
姜家營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姜家營鄉生產糧食6328噸,人均404.32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和林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87畝,產量1733噸;果品種植面積3018畝,產量0.25萬噸,主要品種有桃、梨、核桃,其中石匣村的鮮桃出口俄羅斯和日本。
姜家營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姜家營鄉生豬出欄3974頭,年末存欄2116頭;羊飼養量245隻,年末存欄3068隻;家禽飼養量2.61萬羽。

工業

2011年,姜家營鄉完成工業總產值5.09億元。2011年,工業企業41家。

商業

2011年末,姜家營鄉有商業網點150個,從業人員500人;集貿市場4個。從事交通運輸業500戶,從業人員100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44億元。

金融業

2011年,姜家營鄉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各項貸款餘額9000萬元,與上年持平。

第一產業

(1)、姜家營鄉是傳統的農業大鄉,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近年來,由於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小麥種植趨於下降,只有楊家營、郭莊子和何莊子還有種植,其他各村均以玉米為主要種植作物。因為採用新型種植技術,玉米產量在650——700公斤左右。可產玉米1000多萬公斤。人均700多公斤。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
(2)、姜家營鄉是奶業大鄉,利用玉米秸稈進行奶牛養殖。是我鄉農民收入的主要支柱。養殖興旺時期,全鄉共有奶牛4000多頭,可產奶1400萬公斤,年產值2800萬元,年純利潤1000萬元。現在,雖然受到“三鹿事件”的影響和金融危機的挫折,全鄉奶業年純收入仍然在500萬元左右。我鄉還有養鴨場4處,養鴨5000隻,年產值在100萬元左右。在養殖業中,石王莊子村的肉雞養殖頗具特色,全村40多戶養雞戶,年收入在100多萬元。
(3)、特色種植
我鄉地域比較偏僻,特色種植起步較晚。楊家鋪村在老促會幫助下,作為區長的主抓工程,發展了大棚蔬菜種植。現在楊家鋪村已經有三十多戶人家種植大棚蔬菜40多畝,每畝年產值近3萬元,為農民致富開創了新路。
(4)、桃樹種植
姜家營鄉作為半山區鄉,果樹種植歷史悠久。近10年來我鄉鮮桃種植專業村石匣就因此奔向了小康。石匣村是我鄉較小的行政村,山地較多。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匣村將桃樹種植為突破口,進行了創業。現在,石匣村漫山遍野都是優質桃樹品種,年產鮮桃110萬斤,僅此項收入,全村500多人口就收入100萬元。他們的鮮桃還曾經出口國俄羅斯和日本,受到外國人廣泛的好評。此外,我鄉的楊家鋪村、袁各庄村還種植著優質大棗、五香梨等優良果品,只是產量較小。
除了種植業和養殖業人員外,打工收入是我鄉的農民收入的主流。我鄉有百分之七十的勞動力在建築、水泥、鋼鐵等行業就業,年收入近千萬元。

第二產業

(1)、水泥原料
楊家鋪村地處姜家營鄉北部,村北山巒蔓延,山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是水泥生產的重要材料。楊家鋪村利用這一資源進行了科學開採,年產水泥石100萬噸,純收入600多萬元。
(2)、水泥工業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還是著名的水泥之鄉,興旺時期,我鄉共有水泥企業十多家。由於上級消污減排的政策原因,姜家營鄉多處水泥企業關停並轉,現在只剩下楊家營村燕東集團麾下的灰劍、華城、華益水泥廠及第七水泥廠和冀奧水泥廠這五家水泥企業。年產值1800多萬元。是我鄉的支柱產業。全鄉稅收的三分之二以上來源於這些企業。此外,姜家營鄉還建有鋼廠、洗煤廠和焦炭冶鍊廠。焦炭除供鋼廠鍊鋼使用外,還有部分出口國外。
環境污染,近年來,由於鋼鐵和水泥產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空氣粉塵量多,雨少乾旱,農業遭受重創,家禽家畜也越來越少。

氣候資源


姜家營鄉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按照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姜家營鄉的教育事業得到優先發展。全鄉現有一所中學,四所小學,五所幼兒園,在校學生1800多人,教職工140多人。秉著“改革創新、育人為本、鑄造特色、提高質量”的理念,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提高人口素質、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培養了數以萬記的莘莘學子,為國家及我區我鄉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姜家營鄉中學,幾年來一直堅持狠抓管理,科研興教。向本區省示範性高中、職業教育學校輸送大量人才,教育教學水平處在全區前列。姜家營小學被定為河北省校本課程實驗項目學校,校本課程“講故事”成績顯著。楊家鋪小學的“紅色教育”、西楊家營小學的“感恩教育”、郭莊子小學的“方圓行”習慣養成教育碩果累累。姜家營鄉中心幼兒園,2009年順利通過河北省農村示範性幼兒園驗收,是全區幼兒教育的先鋒。

基礎設施

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和爭創一流為目標,確保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進程,中學中考成績、小學通考成績始終名列全區先進行列。加強文明生態村建設,已建成文明生態村10個,其中西楊家營村被評為市級精品村,原中組部部長張全景、原河北省省委書記白克明等都到該村進行過調研、視察,並對創建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積極推進安全飲水工程,新打機井4眼,有效緩解了困難村的人畜飲水問題。大力開展沼氣富民工程,已在全鄉8個村建成沼氣池262個,較好的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設,廣籌資金,累計修築水泥路13.5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徹底扭轉了多年來信訪混亂的不利局面,2008年姜家營鄉被評為唐山市奧運安保先進單位,區級文明單位。
姜家營鄉
姜家營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姜家營鄉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2個;固定資產總值16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萬人,參合率95.31%。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姜家營鄉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344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50%;寬頻接入用戶3000戶。

引灤入津


引灤入津工程是我國的一項重大人工引水工程,綿延數百里。此項工程從北到南流經姜家營鄉的楊家鋪、李富庄、姚庄、石王莊、石匣和郭莊子、何莊子。方便了姜家營鄉農業的灌溉。此工程在姚庄村南還建造了一座水電站,為工農業源源不斷的提供著電能。

交通


姜家營鄉的交通也比較發達,豐董線由北至南穿過姜家營鄉的姜家營、郭莊子、何莊子和楊家營,連通了姜家營鄉到遷西遷安京津唐等地,為姜家營鄉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另外,政府實施的村村通工程使各村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土路,極大的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旅遊


楊家營村燕東集團在楊家營北山建起了佔地3000畝,將休閑娛樂與旅遊觀光融為一體的燕東生態園,景區綠自天成,如詩如畫,趣樂無窮,是享受假期、感受自然、返璞歸真的理想之所。觀光園現已具備賞、玩、購、吃、洗、住六大功能。其間的動物園、滑雪場、凌霄寺都是休閑的好去處。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明富裕。幾年來,全國各地的遊人如潮,據統計共有遊人數十萬之多。姜家營村南的千佛寺也在加緊施工,不久將向遊人開放。

地理環境


水文
姜家營鄉境內有陡河縱貫境內。自楊家鋪村入境,從北向南,由西楊家營村出境。
土地資源
姜家營鄉有耕地面積2.02萬畝,全部為旱地。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姜家營鄉因鄉人民政府駐地位於姜家營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