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丁玉華的結果 展開

丁玉華

江蘇省大豐麋鹿保護區副主任

1955年生,江蘇大豐人。高級畜牧師麋鹿研究專家。江蘇省大豐麋鹿保護區副主任。

人物經歷


丁玉華
丁玉華
1955年生,江蘇大豐人。高級畜牧師,麋鹿研究專家。1977年畢業於鹽城農大畜牧獸醫系。1985年到東北林業大學進修野生動物管理,1987—1988年在中國林業科學院進修,1990年赴美國斯密桑尼科學院進修,交流野生動物管理與研究。1994年破格晉陞為高級畜牧師。現任江蘇省大豐麋鹿保護區副主任。為大豐野生麋鹿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動物學會、中國生態學會、中國獸類學會、中國自然保護區研究會會員。1978年起從事畜牧業生產的研究,培養了一批畜牧生產技術人才。1986年參與建立大豐麋鹿保護區的工作。1987年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林科院等單位合作,進行“大豐麋鹿群對環境的適應、利用、棲息地變化趨勢及管理(麋鹿野生放養)專題研究,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大豐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標及棲息地生態環境影響作用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的“麋鹿在大豐野生放養”項目獲得初步成功,使江蘇省大豐麋鹿保護區成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保護區,麋鹿繁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個百分點。還成功地掌握了麋鹿取茸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並對麋鹿茸、角、血進行化學成份分析研究,先後研製成功麋鹿血酒、麋鹿茸酒、麋鹿茸、角粉膠囊等。先後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麋鹿歸來過“五關”》、《麋鹿公鹿在發情期.的行為研究》、《麋鹿採食植物的研究》、《生麋鹿的現狀與發展》和《麋鹿茸化學成份的測定》等論文35篇,成果有一定國際影響,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作報告。

主要成就

在他的帶領下,麋鹿繁衍擴群的成功得到國內外眾多權威機構和專家的認可,保護區的面積由建區時的1000公頃擴大成現在的7.8萬公頃。由於充分發揮保護區的功能作用以及採取有效保護措施,保護區的生物量逐年增多,生物圈也在逐年擴大,為國家生態安全和維護生態平衡作出了貢獻。
保護區生態系統的日趨完整,使周邊的農業生態得益非淺。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從保護區飛往附近鄉村田間捕捉害蟲的鳥類達10多萬隻,捕捉害蟲約50-60億隻。周邊農村每年遞減農藥用量,節約了農業成本,降低了環境污染程度,減少了人畜的危害,使農業社區的生態進入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丁玉華編寫了《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建立了濕地GIS資料庫,得到了聯合國濕地保護組織的高度讚譽。2002年1月11日,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丁玉華主持並參加科研課題16項,其中有2項為國家重點攻關課題項目,有5項課題分別獲得部、省、市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研究論文52篇。取得科研成果50多個,其中4個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所撰論文《麋鹿公鹿發情期的行為及時間分配》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收藏。

主要貢獻

大豐麋鹿保護區自1985年建立以來,丁玉華和保護區科研技術人員常年潛心研究,不斷開拓進取,實施科技創新,從引進階段到半散養階段再到恢復野生種群階段,使建區以來的39頭麋鹿發展到今年的1317頭,麋鹿數量佔世界麋鹿總數的三分之一,其繁殖率、存活率、年遞增率均居世界之首,比世界平均水平的5.9%高出約17.1個百分點。並且擁有世界上唯一的麋鹿野生種群118頭,在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道路上樹立了麋鹿回歸大自然、麋鹿走出瀕危和恢復野生種群的三個里程碑,創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種群和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的三個世界之最。保護區現已成為世界麋鹿研究的主要基地,在國際自然保護事業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並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獲獎情況
中國十大傑出人物獎獲得
2008年“中國2008旅遊年度人物”、“風雲人物”和“CCTV鄉村魅力人物”獲得
1993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先進個人獲得
麋鹿專家丁玉華潛心研究麋鹿、拯救麋鹿20餘年,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研究論文42篇,取得成果40多項,丁玉華在麋鹿保護和麋鹿文化生態旅遊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