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球

一箭球

一箭球,中藥名。為莎草科植物單穗水蜈蚣Kyllinga monocephala Rottb.帶根莖的全草。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宣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殺蟲截瘧之功效。用於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瘧疾,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別名


金鈕草、三葉珠、散寒草、水百足、燕含珠、單打槌、三箭、白頂草、火把草、頂珠草、水蜈蚣

入葯部位


帶根莖的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宣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殺蟲截瘧。

主治


用於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瘧疾,跌打損傷,皮膚瘙癢。

相關配伍


1、治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一箭球)全草30-60g,水煎,日分3次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咽喉腫痛:一箭球30-60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3、治細菌性痢疾:一箭球30-60g,水煎服,日分3次服。
4、治瘧疾:鮮一箭球60-90g。搗爛,未發病前2小時,沖酒服;小兒用量酌減,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孕婦忌陰虛內熱者忌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稈散生或疏叢生,細弱,扁銳三稜形,基部不膨大。葉通常短於稈,寬2.5-4.5毫米,平張,柔弱,邊緣具疏鋸齒;葉鞘短,褐色,或具紫褐色斑點,最下面的葉鞘無葉片。苞片3-4枚,葉狀,斜展,較花序長很多;穗狀花序1個,少2-3個,圓卵形或球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近於倒卵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壓扁,長2.5-3毫米,具1朵花;鱗片膜質,舟狀,長同於小穗,蒼白色或麥稈黃色,具銹色斑點,兩側各具3-4條脈,背面龍骨狀突起具翅,翅的下部狹,從中部至頂端較寬,且延伸出鱗片頂端呈稍外彎的短尖,翅邊緣具緣毛狀細刺;雄蕊3;花柱長,柱頭2。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扁,長約為鱗片的1/2,棕色,具密的細點,頂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溝邊、田邊、近水處及曠野潮濕處。分佈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細長。莖散生,纖細。葉狹線形,黃綠色,葉鞘褐色或具褐色斑點,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白色,小穗多數,鱗片具小尖突,沿中部以上有半月形、雞冠狀、具紅色的翅。氣微香。

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百日咳,急性支氣管炎咳嗽,咽喉腫痛,過敏性皮膚瘙癢,細菌性痢疾,瘧疾和感冒發熱等。

相關論述


《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殺蟲,解毒,退熱,散瘀。治瘧疾,痢疾及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