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薄月餅

冰薄月餅

冰薄月餅屬於中秋節特有食品。發源於開州區臨江鎮,始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冰薄月餅已經被開州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

製作工藝


冰薄月餅
冰薄月餅
在臨江冰薄月餅的製作現場,冰薄月餅第五代傳人周禮芳老人帶著10多名工人忙忙碌碌,製作加工冰薄月餅。周禮芳老人說,祖傳下來的冰薄月餅使用的原材料和製作工藝十分考究,主料為精製 上等白麵粉,輔料有油脂、熟芝麻、冰糖、白糖、花生、香料、飴糖及各種蜜餞,製作總體分七道大工序、11道小工序,首先是去芝麻皮,將農村購進的芝麻,用清水浸泡約一小時,進行攪拌後用水沖洗去皮,撈起后,必須當天曬乾,以防發芽、生霉。隨後製作飴糖,先將大米蒸成熟飯,低溫發酵后將其甜水傾入大鍋中熬製成飴糖;其次配料作餡,將油脂、熟麵粉、花生面、芝麻面和各種蜜餞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均勻,一個一個地捏成四錢五重大小的圓球,備為餡料;將精製上等白麵粉,加上定量的飴糖以及少許油脂和水一起攪拌均勻,做成乾濕恰當的麵糰,為了成餅后酥鬆不硬,在配料時要添加定量的水鹼,再做成三錢五重的一張一張的圓形皮料;用皮料包裹餡料放入模里擀成生餅,在簸箕里用白麻仁進行裹衣,稱為“上麻”;將上麻后的生餅,放在灶爐內進行烘烤,做到既要烤熟,又不烤糊;最後再進行分封包裝。
“以上七道工序,一環扣一環,功夫必須做到堂,否則就會影響冰薄月餅的質量。”周禮芳老人說,冰薄月餅的口味多樣,以夾餡作為區分,一般有紅砂糖、冰糖、芝麻與蜜餞的混合餡,還分別混有玫瑰、冬瓜片、佛手片、桔紅等。

民間傳說


明末清初,開縣(今開州區)臨江鎮有一個王記糕點鋪,尤以用冰糖等為餡製成的月餅最出名,遠近的人們都到王記糕點鋪採買。為了答謝顧客的厚愛,王掌柜決定在女兒出嫁的這一天,將他家的月餅全部免費招待眾人。適逢農民起義軍將領張獻忠(俗稱八大王)和其義子張定國二人喬裝打扮進鎮探聽軍情,也進鋪吃餅喝茶,臨走時還送了些銀子給王掌柜作賀禮。就在出鎮返營途中,恰遇一群官兵搶劫王家女兒花轎。張獻忠父子見狀,立即拔刀相助,殺散了官兵,救出了新娘。事後,王掌柜知道了恩人來歷,非常感激,心想今後一定要想辦法報答才是。
張獻忠此行摸清了敵軍情況,回營后立即部署,決定在八月十五中秋月夜攻打臨江鎮。為讓義軍們過個好節以鼓士氣,便吩咐定國帶幾個弟兄去王記糕點鋪買些月餅回來。定國一行化裝進鎮,王掌柜聽說來由,拍著胸膛說,將軍父子前次救了我女兒,我全家感激不盡,無以為報,這次我要特地為義軍趕製出最好的月餅,奉送給義軍,讓大家吃了好打勝仗。定國求教出鎮之法,王掌柜說:這好辦,我將月餅做得薄薄的,用雙層水桶裝在裡面,裝作出鎮下河挑水,天一黑我就用船將你們送過河去。王掌柜的辦法果然奏效。八月十五日,義軍將士吃上了美味可口的冰薄月餅,士氣高漲,軍威大震,當晚出其不意,一舉攻下了臨江鎮。
自此以後,王掌柜的月餅更是越做越好,手藝代代相傳,開州的冰薄月餅更加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