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導管

新型傳熱技術

熱導管是一種新型的傳熱技術。

介紹


(或稱熱管)系一種具有快速均溫特性的特殊材料,其中空的金屬管體,使其具有質輕的特點,而其快速均溫的特性,則使其具有優異的熱超導性能;熱管的運用範圍相當廣泛,最早期運用於航太領域,現早已普及運用於各式熱交換器冷卻器、天然地熱引用…等,擔任起快速熱傳導的角色,更是現今電子產品散熱裝置中最普遍高效的導熱(非散熱)元件。

工作原理


熱導管基本上是一內含作動流體之封閉腔體,藉由腔體內作動流體持續循環的液汽二相變化,及汽&液流體於吸熱端及放熱端間汽往液返的對流,使腔體表面呈現快速均溫的特性而達到傳熱的目的;
其作動機製為,液相作動流體於吸熱端蒸發成汽相,此一瞬間在腔體內產生局部高壓,驅使汽相作動流體高速流向放熱端,汽相作動流體於放熱端凝結成液相後,藉由重力/毛細力/離心力…迴流至吸熱端,循環作動。由此可知,熱導管作動時,氣流系由氣壓壓力差驅動,液流則須依使用時之作動狀態,採用或設計適合的迴流驅動力。
熱導管理想作動時,作動流體處於液&汽兩相共存的狀態,兩相無溫差,亦即整個腔體內均處於均溫狀態,此時雖然有熱能進出此一腔體系統,但吸熱端與放熱端卻是等溫,形成等溫熱傳的熱超導現象。

管體結構


熱導管須藉由管體結構形成封閉腔體,管體既須具有承受內外壓差的結構功能,亦是熱傳入與傳出腔體的介質材料,因此除演示用熱導管,會以玻璃材質以展示其內部作動現象外,其它實用熱導管之管體材料均為金屬。
運用於電子散熱業界的小型熱導管,其管體材質大多為銅,亦有因重量考量而採用鋁管或鈦管
不凝結氣體
熱導管中若存在作動流體以外的雜質氣體(如空氣),因這些雜質氣體並不參與蒸發-冷凝循環,而被稱做不凝結氣體,不凝結氣體除了會造成啟動溫度升高外,在熱導管作動時,會被汽相作動流體壓縮至冷凝端,而佔據一定的腔體空間,造成應該均溫的管體,在有效作動段與不凝結氣體段有一顯著溫差,而嚴重影響其導熱效能;這些不凝結氣體可能來自於:
熱導管製程中抽真空不完全
管體隙縫空氣洩入
腔體不潔,與作動流體或管壁反應產生

熱導管分類


熱導管有不同分類方式,通常有:
依液相迴流方式:熱虹吸式、毛細式…
依工作溫度:
工作溫度主要的作動流體
極低溫(-273~-70℃)氦、氬、氪、氮、甲烷
低溫(-70~200℃)氟利昂、氨、丙酮、甲醇、乙醇、庚烷、水
中溫(200~500℃)萘、Dowtherm、thermex、硫、水銀
高溫(500~1000℃)銫、銣、鉀、鈉
極高溫(>1000℃)鋰、鈣、鉛、銦、銀

參考資料


Yunus A. Cengel,Heat Transfer:A Pratical Approach,NewYork:McGraw-Hill
依日光編著,熱管技術理論實務,台南市-復漢.2000
Amir Faghri, Heat Pi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ylor and Franci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