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

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

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是指在沒有明顯其他疾病誘因下出現雙眼視軸向內偏斜,在各個注視方向上斜視角度相等,不論何眼作為注視眼,其偏斜度也均相等,不伴有眼球運動障礙。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的病因尚未明確。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機械因素、神經支配因素或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有關。也與屈光狀態和調節因素有關。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內斜視、調節性內斜視、部分調節性內斜視、非調節性內斜視、周期性內斜視、微小內斜視與急性共同性內斜視。先天性內斜視多數在出生6個月以內發病,斜視角大而穩定,常呈交替性斜視,一般為輕度遠視,伴發分離性垂直性偏斜、下斜肌功能亢進與眼球震顫;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好發於2~5歲,完全矯正遠視后內斜視消失;非屈光調節性內斜視發病年齡為8月齡~7歲,調節性集合和集合的比率(AC/A比率)大於6,看近時斜視角度大於看遠時,多見於中度遠視;部分調節性內斜視發病年齡為1~3歲,多為中度遠視,遠視矯正後內斜視有所改善但仍殘留內斜視,可合併垂直性斜視;非調節性內斜視可為先天性(出生6個月以內發病)與後天性,無明顯屈光不正,與調節因素無關。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的治療原則是矯正屈光不正,特別是要充分矯正遠視,消除調節因素,先積極治療弱視,非調節部分的內斜視角度較大且穩定者可通過手術矯正。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會出現復視從而影響生活和工作,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手術能矯正眼位,但術后欠矯或過矯者,可能需要再次手術。調節性內斜視可行正位視訓練,能恢復雙眼單視功能。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具體發病原因不明。
● 先天性內斜視可能是由於出生早期融合功能發育遲緩或發育缺陷造成的。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是因遠視未及時被矯正,過度使用調節致集合過強而發生內斜視。
● 非屈光調節性內斜視的發病原因與屈光不正無關,是由調節-集合異常聯動,再加上看近時融合性分開不足造成的。
●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可能是因為先天性內斜視患者隨著年齡增大,遠視度數也增加,加入了調節性內斜視;也可能是因屈光調節性內斜視未能及時矯正遠視,加入了非調節因素。
● 非調節性內斜視可能與神經異常支配有關。

癥狀


● 可出現水平性復視,患兒習慣閉上一隻眼來消除復視癥狀。
● 眼位向內偏斜,不伴有眼球外展障礙。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可呈間歇性發作,尤其為了看清目標而發生內斜視。

檢查


● 確診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需要進行驗光、遠近斜視角度測量、眼球運動檢查、雙眼視功能與AC/A值測量。
● 驗光
● ● 包括睫狀肌麻痹驗光,必須在強效睫狀肌麻痹劑作用下驗光。
● 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測量
● ● 利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中和法測量看近與看遠客觀斜視角度,應用馬氏桿聯合三稜鏡測量近距遠距的主觀斜視角,計算AC/A比值。
● 遮蓋試驗與眼球運動檢查
● ● 分別行交替遮蓋與遮蓋去遮蓋試驗,單眼運動以及雙眼同向運動檢查。
● 雙眼視功能檢查
● ● 利用Worth 4點燈或Bagolini線狀鏡檢測同時視功能,同視機測定融合範圍。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發病年齡、各類型內斜視典型的臨床表現可診斷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並進行具體臨床分類診斷。

鑒別診斷


● 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需要與臨床常見的其他類型內斜視進行鑒別。
● 假性內斜視:假性內斜視多見於低鼻樑、內眥贅皮與瞳距過小,交替遮蓋試驗陰性,角膜映光法提示眼位正位。
● 外展神經麻痹:外展神經麻痹的病因多為顱底或腦膜炎症、顱內壓升高、腦腫瘤或鼻咽癌等鄰近組織腫瘤、微循環障礙或神經、外直肌發育不良,後天性可存有復視,眼球外展運動受限制,第一與第二斜視角不等,患者有面向患側的代償頭位。
● Duane眼球後退綜合征Ⅰ型:患眼眼球外展不足,企圖內轉時眼球後退,瞼裂變窄,眼位可正位,患者多伴有代償頭位。
● 知覺性內斜視:一眼視力嚴重下降,使雙眼視功能受損而導致的內斜視。

治療


● 視病情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
● ● 應早期治療弱視,充分矯正遠視,對調節性內斜視可做正位視訓練,非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可用雙光鏡或縮瞳劑處理。對於後天性非調節性內斜視要排除眼底病變與顱腦疾病。
● 手術治療
● ● 雙眼視力平衡、非調節部分的斜視角大於15PD且穩定者可行手術矯正。5歲以下患兒應儘早手術矯正眼位,以防出現斜視性弱視。

危害


● 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會出現復視從而影響生活和工作。
● 嬰幼兒期發作的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會導致斜視性弱視、單眼抑制與立體盲。
● 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

預后


● 一般經過手術矯正後能矯正眼位,但存在一定比例的術后欠矯或過矯,可能需要再次手術。調節性內斜視可行正位視訓練,能恢復雙眼單視功能。

預防


● 提倡優生優育。
● 及時合理矯正遠視,避免過度近距離工作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