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

委中

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膝後區,腘橫紋的中點,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靜脈,深層內側為腘靜脈,最深層為腘動脈;分佈有股后皮神經,正當脛神經處。主治腰及下肢病證;腹痛,急性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操作方法為直刺1~1.5寸。

簡介


● Wěizhōng BL40
● 來源:《靈樞·本輸》
● 別名:郄中、血郄、委中央、腿凹、中郄
●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 功效:通腑泄熱,涼血解毒,醒腦安神, 舒筋活絡
● 屬性:合穴,膀胱下合穴

穴名釋義


● 委,彎曲,委曲;中,中間,正中。穴在腘窩橫紋中點,當足膝委折之中曲而取之,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膝後區,腘窩橫紋中點。

簡便取穴

● 膝蓋后腘橫紋正中點,按之有動脈搏動處,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
● 淺層有股后皮神經和小隱靜脈;深層有脛神經,腓腸內側皮神經起始端及胭動、靜脈分佈。

主治


● 腹痛,急性胃腸炎,吐瀉,小便不利,遺尿。
● 瘧疾,癲疾,中風昏迷;中暑。
● 下肢疼痛或肢體不利,例如腰脊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風後遺症。
● 皮膚病,例如皮膚瘙癢,丹毒,濕疹,疔瘡。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1~1.5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勿用強烈刺激手法針刺,以防傷到血管和神經;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0~15分鐘。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膀胱……入於委中,委中,腘中央,為合,委而取之。
● 《《針灸甲乙經·卷之九》:筋急,身熱,少腹堅腫時滿,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外引季脅,內控八髎,委中主之。
● 《外台秘要·卷二十九》:瘧,頭痛,寒從背起,先寒后熱,渴不止,汗乃出;癲疾反折,然痛夾脊痛;痔,篡痛,遺溺;筋急,身熱;少腹堅腫,少腹時熱,小便難;尻骨寒,髀樞痛,外引季脅,內控八髎;衄血不止,取委中。
● 《針灸大成·卷六》:中風發眉墜落,刺之出血。
● 《針灸資生經》:委中者,血郄也,熱癰汗不出,足熱厥逆滿,膝不行屈伸,取其經血立愈。

常用配伍


● 配環跳、風市、陽陵泉,治坐骨神經痛。
● 配關門、神門,治遺尿。
● 配飛揚、承扶,治痔瘡腫痛。
● 配長強、次髎、上巨虛,治便血。
● 配承漿,治鼻出血。
● 配委陽,治筋急身熱。
● 配人中,治急性腰扭傷。
● 配腎俞、腰陽關、志室、太溪,治腰痛。
● 配曲池、風市,治濕疹。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劉乃剛。超簡單取穴不出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