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浮橋

高安浮橋

江西省高安市"高安浮橋"1951年縣人民政府修復通行,全長161.85米,共14廂40隻浮船組成,此橋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90年代末又在原浮橋下游100米處建了一座新浮橋,兩座浮橋夾在兩座大橋之間,給高安城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浮橋歷史


高安浮橋
高安浮橋
高安浮橋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楊吳乾貞二年(公元928年)取名永安橋,位於城隍廟前,13舫,比舟為梁,鐵攬繩牽,隨波升降。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增為14舫。元豐年間(1078—1086)增為15舫,后又由15舫增至24舫,橋位移州治(今市政府)前,咸淳年間(1272年)又移置城隍廟前。又過了4年,為抗元兵,仁濟橋炸斷,復將浮橋移置現市府前。明正德九年(1514年)橋兩邊裝上欄桿,浮橋兩岸建起石碼頭,此時名曰迎仙橋。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繕后改名錦江橋。1939年為適應對日作戰將浮橋焚毀,1946年修復。1949年7月國民黨軍潰逃時將浮橋斬斷纜繩放流。

浮橋記憶


高安市區,一條錦河橫穿南北兩岸。河上有四座橋,其中一座是浮橋。高安浮橋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雖然在交通發達的今天,浮橋已經無須備承載主要的交通任務,但是她依然橫亘在錦河之上,因為浮橋是高安人唯一一座通往往昔美好回憶的橋樑,倘若把她拆了,想必很多高安人會忘記過去,還有那段美好的純真歲月。
夏天到了的時候,小城的人們每當夜幕降臨便會來到浮橋上納涼,抑或談天,抑或只是享受屬於自己的一份清涼。三三兩兩,或多或少的人們行走在浮橋上,聽著河水拍打船舷的聲音,踩在木板上發出咚咚的響聲,用心感受浮橋帶給美妙。其實夏夜的浮橋故事最多的想必一定是屬於年輕人,因為在這座浮橋上發生了太多的故事,見證了太多的關於愛的悲歡離合。只要你是高安人,你的青春,你的愛情,一定不會與浮橋脫離干係的,因為她曾親眼見證你們的愛戀與憂鬱。微風吹來,陣陣涼爽,耳畔響起的不僅僅是水聲,還有那熟悉的鄉音,人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幾乎每個在這座小城生活過的人們都會愛上這座浮橋,這種愛有如對戀人的愛,又如對父母的愛,還似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是博大的,這種愛也是無私的,因為當面對浮橋這位歷經風霜的老人的時候,竟然不知所云,因為每一個人在浮橋面前都顯得那麼幼稚,如同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所以,當高興的時候會約上好友在浮橋走走談笑人生,當難過的時候會獨自一人彷徨的浮橋上任憑風吹哪怕雨淋忘卻煩惱。

名人評價


蘇轍對錦江浮橋、龍舟賽有詩題詠。他詠浮橋:“虹腰宛轉三百尺,鯨背參差十五舟”;詠龍舟賽:“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長鯨破浪聊堪此,小旆迎風殊未收。”

高安記憶


浮橋,你就像一位不老的美麗村姑,用自己的淳樸見證著高安人的恩怨情仇,見證著這座小城的繁華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