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指
輪指
輪指,是指琵琶或吉它的一種演奏指法,但有一點點區別。在吉它彈奏中,輪指又叫震音(西 Tremolo 意 Tremolo),震音一般以單音的形式出現最為普遍,這時每個手指輪流彈一個音。就是同音或同和弦的急速反覆,用同樣的拍子急速反覆地奏同一個音。琵琶的輪指是右手指法中一重要指法,幾乎沒有一個曲子不用到它,由輪指匯成的指法特別多,如帶輪、掃輪、滿輪等。
輪指震音(輪指)([西] Tremolo [意] Tremolo)
食指練法
震音一般以單音的形式出現最為普遍,這時每個手指輪流彈一個音,所以,在吉它上有人又把震音稱為“輪指”。手指輪流循環一周彈奏三個音叫三輪指,彈奏四個音叫四輪指,彈奏六個音叫六輪指等等。古典吉它常用為三輪指和四輪指兩種。佛拉門哥吉它則以五輪指為常見。拇指彈低音;食指、中指、無名指交替彈同一個高音。
三輪指手指輪流一周的次序是pmi或pim。四輪指有pami,或pima或pimi,或pmim。六輪指有pamima ,或pimami。
中指練法
做到了上面這一點,僅僅是學會輪指的彈奏方法的第一步,接下去就要練慣用輪指表現旋律。輪指中的旋律可以在用拇指彈的低音,也可以在其它手指彈的高音部,可以低音部和高音部同為旋律。這些都要在實際運用中逐步鍛煉,領會。
震音還有複音方式,這些奏法都比較難,還要進一步練習。
輪指是琵琶右手指法中一重要指法,其音色應如玉珠碰擊時的清脆悅耳,顆顆飽滿,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敘“大珠小珠落玉盤”用以形容琵琶輪指再恰當不過。輪指的手型美觀,有一輪一朵梅花之喻。
由輪指匯成的指法繁多,共有半輪、長輪、四指長輪、三指輪、三指長輪、雙輪、滿輪、掃輪、弗輪、挑輪、勾輪、輪板。輪指又分為上出輪和下出輪。上出輪以食、中、名、小指依次彈出,緊接大指挑進,連得五聲;下出輪則為小、名、中、食依次彈出,大指挑進。
小指練法
無名指練法
琵琶輪指是用五指輪流去觸弦,共得五聲,且要求這五聲發音量相仿,節奏均勻。我們五個手指的長短、粗細、掌指關節間的寬度等都不一樣,而且在觸弦時,它也不象平常我們習慣的把手指向內勾,而是要一個一個地把手指向外彈出去,且觸弦的部位要集中在五市分內。所以,練好輪指是要費一定的功夫的。
各指發音不均勻,不連續。一般是大、食指音重,中、名、尤其是小指發音輕,大指、食指之間,大指、小指之間不連續,輪的整個間量較弱,輪的發音伴有較大雜訊等。
大拇指練法
各指發音的時值不均勻,中、名、小三指彈弦速度較快而音量小,可將中、名、小三個手指用極慢的速度和較強的音量,使其糾正太快的習慣。拇指挑與食指彈這音的時值較其它指之間長,大都由於在輪的開始時只會用食指起輪之故,可改用拇指起輪的方法。而對於大、小指間時值長的現象,則多是因為只會用拇指起板之故,可改用食指起輪的方法。
輪的整個音量較弱,多是因為手指不靈活,力量小。平時要加強手指的靈活性及力量的練習。可隨時將各指作單獨而頻繁的屈伸運動,以增強各指關節的靈活性與力度。在輪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各指的關節來運動。
輪的發音伴有較大雜訊,尤其是拇指挑時噪音特別大,在練習時,先將拇指的兩個關節的運動都練得非常靈活;次將拇指養成運轉到名指處然後挑弦的習慣;再注意拇指甲與弦身在觸弦時的時間要愈少愈好,觸弦面積要愈小愈好。
統而言之,在輪指練習中,要特別注意手指的靈活性與力度。一開始練輪指時,可默念“一二三四”的節奏,每一節奏開頭要重彈,由慢速開始練,到練到一定程度時,手指自然會加快,長此以往,輪指就練成了。
為了加強指關節的靈活度,在不練琴時,也可進行模擬練習,方法如下:
把腕關節固定在桌面上,即手掌根部與腕關節相連的部位靠在桌面上(手背向上),將要練習的手向手掌方向彎屈,再將彎屈著的食指向前方用力彈出。在作上述的伸出運動時,須強迫第二、第一指關節運動和用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作伸出運動時,先將指甲用力抵靠在桌面上,然後用力伸出。
拉利亞的祭典、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彝族舞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梅花三弄,最後的顫音。